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树 《老人天地》2010,(5):19-19
1965年秋,我们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上山下乡到湖南零陵县一个国营农场。我们在那里奋斗了三年多,把数十里荒山改造成农田,自力更生建起了房屋,可“文革”中我们农场被改成五七干校,本已锻炼成黑皮肤、铁肩膀的知青.又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中,再次插队落户到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2.
老兵父亲     
徐惠谊 《老年人》2005,(8):32-32
父亲是个老兵,当过军需官。在我们眼中,他就是整个世界。我们生在军营、长在军营,最大的心愿就是也像父亲一样,到部队干一番事业。可是,真正长大以后,却发现儿时的梦想离现实越来越远了。“文革”开始后,全国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和妹妹不想到农村去,只  相似文献   

3.
吕才林 《当代老年》2014,(12):32-33
1968年,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也不例外。虽然“知青”的生活很苦,但对于特别喜爱唱歌画画的我,却有了更大的空间。我和几个同学到随县(现为随州)药山公社五大队四小队插队落户。这个队是“农业学大寨”的样板。  相似文献   

4.
开始于五十年代中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来主要是为了支援农业、安置城镇中学毕业生就业。可是,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被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反修防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是缩小三大差别的战斗”等等。从而,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演变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5.
1968年毛泽东号召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知青上山下乡政策的转折点,自此,知青下乡的主要任务由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转变为"接受贫下中农教育"。运动对于改造知青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知识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刻不能放松;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青年思想改造的大课堂,但在动员方式上应因人而异地提出倡导性要求,而不能强迫;知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正面引导,不能采取轰轰烈烈的运动方式;让知识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无可厚非,但同时应注意对他们大胆培养使用,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万庆 《老人世界》2013,(2):19-20
回忆起我当年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情景时,可不像有些电视剧描写的那样,知识青年在农村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轰轰烈烈,场面宏大。当时,我们与贫下中农在一起生活、劳动,充满了和谐、温馨、人情味。插队到现在已经40年了,我记忆中的那些生活趣事,仍一幕幕在我脑海中闪现。  相似文献   

7.
1982年10月,一位下乡知识青年斗胆上书,请求把知青的农龄纳入工龄计,惊动了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胡耀邦对知青待遇作了重要指示。1983年6月,中央365号文件明确指出:知青在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计算到工龄中去。这年9月,知青衣龄普查在全国展开,八千万知青的农龄变成了工龄。那封改变知青命运的信被人们誉为“知青福音书”,而斗胆写这封信的人是湖南湘潭的一位老知青,她的名字叫肖芙。18年后,在合肥郊区,记者有幸与这位巾帼英雄邂逅。一番长谈,揭开了发生在18年前的那次壮举的内幕。“文革”结束后,下放知青纷纷回城,…  相似文献   

8.
李技术员     
也夫 《老年世界》2009,(15):13-13
我们下乡的地方叫杭锦后旗知青农场,北依阴山,毗邻五加河。记得当时约有三四十号知青。说是知识青年,其实知识并不多,还有小学或初中毕业的。即便是高中毕业生,从大革文化命的年代走过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时期,也根本没学到多少文化,所以,连谈恋爱都不会。知青里有几个“输入型”的,他们是从四川自贡和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输入”的,其余都是本地人。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场又一场政治运动纷至沓来,席卷城乡。许多知识青年,首先是那些典型人物,曾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其问。“文革”后期崛起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反潮流”典型,更是深深卷入到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文革”结束以后,如何对待这些知青典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伟大领袖“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等一系列指示的贯彻落实,地处京津走廊的我的故乡——大城县,先后迎来了近2000名“下乡、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  相似文献   

11.
插队花絮     
《老年世界》的“草原知青”栏目,说的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故事。看了这些故事,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12.
<正>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千万的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以他们血与火的青春践行着革命理想。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就是当年千万知青中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陆续返城时,我们这些当年热血沸腾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们一下子成了城市里安家立业的困难户。最令人感到不平和辛酸的是,都已人到中年即将步人老年的我们,如今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小孩需要念书,可由于下乡插队农龄不算工龄,我们的工资级别、住房、培训、福利待遇等都将从零开始,这就使我们陷入经济困窘之中。下乡的农龄算不算工龄,这个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影响数千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知青有1700多万)及其家人的生活乃至生存问题。在这种情境下,我与几十名知青战友找到当时就职于湖南株洲湘江机器厂办公室秘书的肖芸(她文采很好,曾在湘潭地区乡下插队时曾担任过连队秘书,尤其擅长撰写反映知青生活、思想情况的报告)商议,恳请她代表大家就农龄问题给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写一封信。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60年代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距今已经整整40年。在40年后,让我们将目光对准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异地知青结为伴侣,在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生活。退休后,他们辗转回乡或来到伴侣的故乡,维系家庭完整的同时,也品嚼着生活的五味——  相似文献   

15.
引子当年高考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复转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条件是: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其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具有高中毕业或者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在校的高中学生,成绩特别优良,可自己申请,由学校介绍,参加报考);身体健康。另外,对于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专研有成绩或有专长,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犹如漫漫长夜里的一声惊雷,让这些几乎绝望的知识青年惊喜万分!从不信到相信,及至后来的四处奔走相告。那一届考试,全国的考录比例为29:1,简直可以用百里挑一来形容这场考试。这一届大学生在考试时间安排上较晚,但为了把文革中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考生在第二年春天便报到入学。  相似文献   

16.
陆翥恒1952年出生在长沙。1969年,刚满17岁的他初中毕业,在“上山下乡”运动中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里,生活的艰辛磨炼出他坚强的意志。1976年知青返城,陆翥恒子承父业到长沙锌厂当了一名炉前工。冶炼厂炉前工的工作十分辛苦,不仅要忍受高温炙烤,而且废气和烟尘熏得眼睛都难以睁开。尽管当时月工资仅33元,陆翥恒依然坚守岗位。由于不怕脏、苦、累、险,始终在炼锌第一线,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曾经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被载入了史册。"知青问题"的延续,产生许多有趣的现象和精神,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国情和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白绳武 《老年世界》2009,(23):36-37
1963年初,国家在执行精简下放政策的同时,号召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呼和浩特市政府开展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宣传和动员活动。各街道办事处张贴报名信息。  相似文献   

19.
知青在青年时期遭遇的发展问题在上山下乡结束30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为数众多的人,尤其是知青子女。本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根据知青日记、书信及回忆录,从发展心理学中Marcia的四个自我同一性类型及Higgins关于整合“理想自我”、“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角度分析知青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并进一步结合家庭治疗中Stierlin的“派遣”理论和Bowen的“自我分化”理论分析知青的发展问题是如何延续性地影响知青子女心理成长的。  相似文献   

20.
郭宏 《老人世界》2013,(1):27-28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对于我来说,最难忘的还是那段知青岁月。1974年4月,我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毅然报名来到河北阳原县西城镇东风林场插队。在短暂的两年中,既有成功的甘甜,又有失意的苦涩。在这里我把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大家,共同追忆往事,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