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正林 《决策》2007,(12):54-55
今天,政府官员越来越感觉到舆论的份量,媒体眼中政府官员的表现,是群众形成官员公共形象的前提.因此,现代政府官员不能怕媒体、躲媒体、堵媒体,而应该积极地利用媒体来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陈希 《科学咨询》2007,(5):23-24
公共危机是把"双刃剑",在给政府形象带来严重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塑造和提升政府形象的机会.本文着重研究当面对公共危机时,政府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预警机制以及积极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等方面,塑造和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3.
刘俊 《决策探索》2010,(7):27-28
两会落幕,官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部长被录音笔堵到下巴时仍微笑作答,有的地方官员反问女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在我们这里,官员对记者打官腔早已司空见惯。再看看西方官员,就会发现,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对话的技巧还很欠火候,至少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官员真正"学会对话",不仅事关自身形象,也关系着国家形象,以及是否可以让本地区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4.
两会落幕,官员们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部长被录音笔堵到下巴时仍微笑作答,有的地方官员反问女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在我们这里,官员对记者打官腔早已司空见惯。再看看西方官员,就会发现,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对话的技巧还很欠火候,至少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官员真正学会对话,不仅事关自身形象,也关系着国家形象,以及是否可以让本地区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5.
秦德君 《决策》2012,(7):14
"两会"代表参与政事的能力,是行政绩效和公共产出的具体化,也是执政能力和执政形象的具体化,当慎之又慎。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是一种"五政"模式:中国共产党"执政",人大"律政",政府"行政",政协"议政",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政"。在这样一种政治结构中,代表人民参政议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参政质量不仅关乎公共决策的质量,关乎国家大政方针,关乎国计民生,更代表着国家形象,在根本上还涉及到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更好地体现出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徐华 《领导文萃》2009,(11):24-26
长期以来.由于形象意识的缺乏与淡漠,我们各级政府和官员在塑造自身形象方面一直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公众一般看到的官员。或前呼后拥视察工作,或正襟危坐召开会议,显得不够亲近,也缺乏个性。而今,我们正进入一个注重形象塑造的年代。  相似文献   

7.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09,(11):15-20
无论是去年的林嘉祥案还是近日的贵州习水案,无不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成为网络上广大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和强烈批评的对象。这些现象不仅暴露出当前官员队伍中少数人的个人素质存在严重问题,也凸显网络时代“官员形象”的重要.因为在彰显民意的时代.官员形象直接影响到民众对官员的认同度和支持率。那么,当前官员的整体形象如何?官员形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8.
唐钧 《决策》2013,(1):51-53
在2012年里,官员形象面临什么样的危机?谁是高危官员群体?官员形象危机如何应对?本文通过对2012年度全国(不含港澳台)官员形象危机典型案例库的研究,绘制出了2012年官员形象危机"风险地图". 官员形象五大危机 2012年里,经网络曝光影响较大的官员性丑闻事件近20起.自11月雷政富事件曝光后,性丑闻曝光数量呈"井喷"态势,仅12月至少曝光了10起恶性官员性丑闻.因此,官员性丑闻事件列在官员形象危机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秦德君 《决策》2007,(11):58-59
在现代政治--行政流程中,领导者公共形象、政府形象、国家形象是相互紧密关联的.领导者公共形象是政府形象的一种标识、一种代表,是领导力的组成部分;政府形象则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有时则代表了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庄严、热烈的氛围里,在理性、激情的对话中,2012年全国两会圆满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又将奔向四面八方。让我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带上两会的精神风貌,从这个春天再度出发。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较真、务实的劲头更足了,民主对话的氛围更浓了。回望过去的这十多个日夜,5000多名代表委员以负责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既有思想的碰撞,又有情感的交流,既有激烈的争论,又是朝着同一个目标。两会上代表委员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彰显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气象,是全社会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11.
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官商交往在所难免,但应切记交往有"道",守住"底线";勾肩搭背、不分彼此的交往方式,会给权力的使用、自身的前途埋下重重隐患。官员的身上,往往意味着权力;商人的背后,站立着资本。二者的过度结合,往往会衍生出各种明患和隐忧。近年来,一系列重大案件,一个个落马高官,官商间的互通款曲几乎成了一个共同的标签。交往上不分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代传媒所具有的广泛、迅速、多元性等特点,使其已然成为领导者形象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媒体形象”也成为领导形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领导者通过媒体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其视觉注意,甚至会成为公共话题。领导者在公共舆论中的形象一旦为公众所认可,便可以增加领导威信、提高凝聚力、感召力,而一旦在媒体中形象不佳,则会失去公众的支持与拥护。因此,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塑造“媒体形象”,已成为新时期领导者的一堂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来自基层的种种努力,恰恰是希望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回复我都不满意"2009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立法咨询委员韩德云第四次提出官员财产申报的"立法"议案。  相似文献   

14.
刘鹏 《管理科学文摘》2012,(23):148-149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我国进入了一个公共危机的高频率发生期。公共危机正以极大的力度和广度冲击并影响着全社会,它不仅导致社会财富与生命的损失、经济环境的破坏,甚至还会引发政府合法性的丧失以及政局的动荡等灾难性后果。公共危机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怎样有效控制和消除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如何将公共危机变成政府危机管理的革新契机,已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与紧迫任务。文章分析了我国各级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如何在公共危机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今年的全国两会注定不同寻常。如何谋划2009年的国家发展大计?面对尚未见底的危机侵扰,政府如何汲取民智、共克时艰?民惟邦本,本固邦强。关注民生,推动改革,这将是"两会"代表委员和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本刊愿意汇聚民意的真实表达,搭建最高决策殿堂与草根大众的沟通桥梁,承担起一本"责任不仅在纸上"的决策者杂志的担当。  相似文献   

16.
秦德君 《决策》2007,(9):23-24
对于领导者、对于官员来说,话语不仅是生存本质上的工具,更是一种领导力,一种公共形象,一种为政资格.领导者话语并不一定得是枯燥乏味的"官腔".  相似文献   

17.
正管理观察杂志社主办●本刊开设"两会新人物新案例新智慧"专栏为了推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高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交"两会"代表委员之友,及时报道"两会"代表委员的新人物、新案例、新智慧,《管理观察》杂志常年开设"两会"专栏,欢迎"两会"代表委员踊跃投稿,本刊将应邀前往访研。●本刊举办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会为了落实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讲话,针对各地各行业深化改革遇到的问  相似文献   

18.
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今年的全国两会注定不同寻常。如何谋划2009年的国家发展大计?面对尚未见底的危机侵扰,政府如何汲取民智、共克时艰?民惟邦本,本固邦强。关注民生,推动改革,这将是"两会"代表委员和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本刊愿意汇聚民意的真实表达,搭建最高决策殿堂与草根大众的沟通桥梁,承担起一本"责任不仅在纸上"的决策者杂志的担当。  相似文献   

19.
在如今这个"形象时代",小到个人,大至国家都在进行形象的宣传和包装。而大学也同样不能置身事外,但在形象至上的今天,我们的大学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大学形象的塑造其根本还在于内在精神的积淀,而不仅仅是外化的"形象工程"。如何发现并有效地进行大学形象的整体设计和推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有了内在力,才能展现外在美。  相似文献   

20.
什么样的官员容易发生形象危机?由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牵头完成的《形象危机应对报告(2012)》给出了答案。唐钧和课题组成员对2012年前四个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形象危机进行了排名,研究发现,"窗口型"官员、"贴近群众型"官员和"准官员"三类群体受关注度高,形象问题较为严重。"‘窗口型’官员主要是履行执法职能的官员群体,包括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