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阐释的可能——读格尔兹的《文化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于1926年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诠释派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先生因心脏手术并发症,于2006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在当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格尔兹的学术研究有着世界性影响,他提出的“深描”与“在地性知识”(或译“地方性知识”)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格尔兹说过:“理解本地人——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一危险的术语,理解他们内在的生活形式与压力,毋宁说更像是在掌握一句谚语,是在捕捉一个幻境,是在见识一个玩笑——或者一如我说过的那样,更像是在阅读一首诗,更像是在进行文化的礼拜与思想的交流。”他说过许多这样令人类学生辉,令人能从这门学科体验到生命意义的话。尽管这样的话翻译极难,但它还是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共鸣。格尔兹那些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中国人类学的新一代,使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我们深信哲学的“土著观点”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发了一组书评,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2.
生于1926年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诠释派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先生因心脏手术并发症,于2006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在当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格尔兹的学术研究有着世界性影响,他提出的“深描”与“在地性知识”(或译“地方性知识”)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格尔兹说过:“理解本地人——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一危险的术语,理解他们内在的生活形式与压力,毋宁说更像是在掌握一句谚语,是在捕捉一个幻境,是在见识一个玩笑——或者一如我说过的那样,更像是在阅读一首诗,更像是在进行文化的礼拜与思想的交流。”他说过许多这样令人类学生辉,令人能从这门学科体验到生命意义的话。尽管这样的话翻译极难,但它还是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共鸣。格尔兹那些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中国人类学的新一代,使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我们深信哲学的“土著观点”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发了一组书评,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生于1926年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诠释派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先生因心脏手术并发症,于2006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在当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格尔兹的学术研究有着世界性影响,他提出的“深描”与“在地性知识”(或译“地方性知识”)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格尔兹说过:“理解本地人——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一危险的术语,理解他们内在的生活形式与压力,毋宁说更像是在掌握一句谚语,是在捕捉一个幻境,是在见识一个玩笑——或者一如我说过的那样,更像是在阅读一首诗,更像是在进行文化的礼拜与思想的交流。”他说过许多这样令人类学生辉,令人能从这门学科体验到生命意义的话。尽管这样的话翻译极难,但它还是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共鸣。格尔兹那些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中国人类学的新一代,使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我们深信哲学的“土著观点”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发了一组书评,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4.
生于1926年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诠释派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先生因心脏手术并发症,于2006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在当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格尔兹的学术研究有着世界性影响,他提出的“深描”与“在地性知识”(或译“地方性知识”)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格尔兹说过:“理解本地人——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一危险的术语,理解他们内在的生活形式与压力,毋宁说更像是在掌握一句谚语,是在捕捉一个幻境,是在见识一个玩笑——或者一如我说过的那样,更像是在阅读一首诗,更像是在进行文化的礼拜与思想的交流。”他说过许多这样令人类学生辉,令人能从这门学科体验到生命意义的话。尽管这样的话翻译极难,但它还是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共鸣。格尔兹那些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中国人类学的新一代,使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我们深信哲学的“土著观点”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发了一组书评,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5.
无人化的人类学“(这门学科)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②从特罗布里恩德岛回来后,1936年马凌诺斯基(B.Malinowski)的新作《文化论》问世,开篇他如是评论了人类学.马氏的宣告自有道理,话音未落,他已经给人类学给出了解释——这是一门决心以研究人类为己任的学科.研究人类!这意味着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一切与人有关的事物,包括制度、精神和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在分工日益细化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这样的追求难免让人觉得无的放矢、含混不清,以至于不切实际,难道其他学科不研究人类吗?不仅如此,其他学科的目标似乎既明确,又具备操作性,相比之下,人类学的研究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源流及其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并对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人类学的不同流派以不同形式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性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7.
克利福德·格尔兹是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格尔兹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是他的代表著作。"阐释人类学"是格尔兹最主要的学术贡献。他的"阐释人类学"从意义角度赋予文化以新的诠释,同时还提出了"深描"的民族志表达方式,并重视研究地方性知识。国内外学者对格尔兹的研究做出了评价,他们的评论强调了格尔兹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阐释人类学"所引发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人类学以及相关研究中,民族志已经泛滥得失其本义。将“民族志主义”的出现归结于我们与报道人之间的遭遇或更广义上的田野工作,这折损了人类学的本体论承诺,并丧失了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功能,同时也偏离了人类学主要的工作方式——参与观察。这样简单的归结使得人类学者与教授他们知识的田野对象之间的鸿沟愈发不可逾越,而后者不仅是我们学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术之外生活上的导师。执着于民族志,其实削弱了人类学在公共领域的声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重申人类学的价值,将其作为一门致力于弥合想象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裂痕,且不断前进的学科,而非一个以民族志为主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与古典学自学科建立伊始便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两门学科曾相互借鉴并相互支持。自新人类学“转向”以来,人类学有愈加远离古典旨趣之势。文章重拾对人类学与古典学关系的探讨,并以古典学的经典研究“地生人”神话研究为例,考察古典学对人类学方法与思维的吸收与应用,以期从“他处”重返“我处”,理解人类学与古典学的深厚关联,从而引起国内两门学科的学人对此问题的更多讨论与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一门通过对他者的体认来理解自身的学科。因其与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过程相伴相生,从诞生之日起,其学科的定位和合法性就遭遇着来自社会科学主流学科的质疑,“帝国主义侍女”的形象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人类学的学科定位。对西方人类学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在西方的人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的两义性:一方面,人类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一样,以人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因而具有关于“人的科学”的共性;另一方面,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门类,它必须凸显出与社会科学其他门类如社会学、哲学…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