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需要一定的推动力。因此,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实践时,提出了关于经济增长动力体系的设想。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从当前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关于经济增长动力体系的理论,发展了列宁有关的思想。这是俞良早等著《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一书所揭示的内容(该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邓小平理论和列宁后期思想》提出,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动力体系,先后有两种设想。它认为,列宁的第一种设想,是以粮食税为主导性动力措施的设想。1921年…  相似文献   

2.
<正> 列宁的政权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其发展脉络看,可分为确立、发展和逐步成熟三个时期。从1905年至1918年,是列宁政权建设思想的确立时期。其思想特点是实行直接民主制。从1919年至1921年,是列宁政权建设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转向通过无产阶级先进组织即布尔什维克党,代替人民对国家事务实行间接管理。从1922年至1923年,是列宁政权建设思想逐步成熟的时期。列宁在总结苏维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权机关的新思想。其核心是实行党政分开,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监督,彻底改革苏维埃政权体制。在他生前口述的《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中,提出了许多完善苏维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领导国家政权建设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斗争中,同党和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对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措施。列宁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留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一份极可宝贵的精神遗产。一列宁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时候,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官僚主义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历史的、阶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摧毁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巴黎公社,首创了公仆原则,即干部由人民群众选 举与监督的原则、艰苦朴素与廉洁奉公的原则、关心群众与为群众谋利益的原则。列宁十分重视巴黎公社的公仆 原则,并结合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具有时代意蕴的公仆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  相似文献   

5.
(括号中数宇,前为期号,后为页码) ·科学杜会主义·简论挂会主义模式关于学术争鸣的几个问题略论列宁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理论论新技术革命与两个文明建设傅清华方治冯同庆翁其银(4。2)(2 .32)(2 .87)(5。2) .哲学·世界本原问题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试探真  相似文献   

6.
多党合作不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在苏维埃政权初期,俄共(布)首次实行了在其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联合掌权的制度,这是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但随着俄国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同布尔什维克合作的伙伴一个个退出历史舞台,形成了布尔什维克一党执政、一党独存的状况。这种局面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时期更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如何看待俄国从苏维埃政权初期的多党合作到后来的一党执政?它给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带来什么影响?笔者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番探讨,并求得史学界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近来,报刊上有些文章对列宁关于“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的概念不够“全面”;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已经带来了“危害”,需要提出“补充”,或给民主另下“定义”;有的认为列宁关于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的观点,并不是给民主下的定义,也算不得列宁对民主的本质认识,而仅仅是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超阶级的民主观,为了强调民主的阶级性才那样讲的;还有的抱怨传统的民主观总是片面地  相似文献   

8.
尽管巴黎公社仅存在了72天,但其干部的“社会公仆”原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为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列宁非常重视巴黎公社所创造的宝贵经验,尤其赞赏其“社会公仆”原则,他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不仅注意在思想、作风等方面培养党和国家干部的“社会公仆”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防止党和国家干部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主张渐进地组织经济建设,逐步形成"渐进发展"的经济建设理论.它力求尽快地恢复和发展苏俄的经济,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避免和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利益冲突问题."渐进发展"的理论无疑是与苏维埃俄国国情相符合的科学发展理论,是一种科学发展观,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俄国十月革命后,特别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曾提出并努力实行过租让政策。虽然后来租让企业未得到多大发展,但列宁关于“租让政策的原则,原理和基础”的论述,他所阐明的一系列思想,却是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遗产。什么是租让制?列宁指出,从经济关系来看,租让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根据这种合同,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工厂、原料、矿山等生产资料租给资本家,资本家以租借人的资格,利用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以其资本赚取利润,并把一部分产品交给社会主义国家(参见《列宁全集》第32卷,第285、177页)。  相似文献   

11.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的产物。苏维埃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派政治势力争相表明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在革命队伍一方,而且分歧也主要来自这里。广大劳动群众也在行动中表达了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理解。在苏维埃问题上的分歧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这种分歧在1917年革命中更加扩大了。如果说俄国革命的无产阶级是苏维埃的直接创造者,那么发现苏维埃的意义,从理论上赋予它议会民主制替代物之地位的则是列宁。  相似文献   

12.
<正>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列宁不仅详细地阐述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实质、意义等等,探索出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适当途径;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这一过渡的顺利实现,而不致偏离正确的轨道。多年来,人们对列宁的前一思想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不仅领导和组织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且对苏维埃俄国建立以来的革命实践进行了总结,阐发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从而进一步拟定了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和途径,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体构想。列宁的总体构想是三位一体的整体构想,大体是按照“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顺序展开的,其中文化建设构想的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不仅对中共选择和放弃苏维埃政权模式的原因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而且对共产国际在中国苏维埃政权建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和更加清醒的认识。同时,对中国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有了更加深刻的回顾总结。然而,从总体上看,还存在微观研究相对薄弱、政权建设研究创新性成果不多、对地方苏维埃政权建设关注不够等不足。为此,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范式和研究视角,关注相关具体制度研究,深化地方苏维埃政权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苏维埃共和国”,这是列宁在1917年4月所写的《四月提纲》中提出来的口号。他当时写道: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大家都知道,列宁的《四月提纲》是以他的革命转变论为理论根据的。他提出这个口号的意思是说:革命不应当停顿,而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去。而过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就是首先使全部政权转入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当时提出这一口号,是预计到革命按和平发展路线,建立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然后由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  相似文献   

16.
牛子牛 《江海学刊》2023,(3):54-61+255
当代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争论,主要聚焦于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建构一种规范性理论的问题。如果这种理论建构是可能的,它就需要表现出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尤其是其现实性关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规范性原则的有效性,都受限于两种现实制约条件:它仅在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才是可设想的;由于这些社会形态的结构性限制,它可能是可实现的,也可能是不可实现的。马克思并不反对一般的规范性理论,而是反对一类特定的规范性原则:它们在使其能够被设想的一切社会形态中,都不可能无矛盾地实现。从这一尺度出发,能够判别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各种方案的有效性,并指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始终要奠基于其“社会哲学”。  相似文献   

17.
加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苏联共产党短短的几年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并在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是列宁提出的重要理论原则之一。 十月革命胜利了,使布尔什维克党由原来的非执政党变成了执政党。它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是:建立和巩固苏维埃国家,抵御敌对的资本主义的包围,根据社会主义原则改造社会,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这些艰巨而伟大的新任务面前,党应以什么样的思想和作风去适应和领导革命事业继续前进呢? 一九一七年九月列宁在《政治家札记》一文中指出:“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  相似文献   

18.
“左派共产主义者”是十月革命后俄国党内关于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争论中形成的以布哈林、拉狄克为首的“左派集团”。他们不顾当时严峻的国际国内条件,一味强调坚持革命原则,力主同德国进行战争,在这场争论中始终持与列宁意见相左的观点。列宁为了苏维埃政权的前途,对“左派共产主义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最后终于以党内多数通过了同德国签约的决议,从而保住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六大”对苏维埃政权建设问题给予空前重视的原因,主要是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以及根据现实斗争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六大” 苏维埃政权理论的提出有重大现实意义,也存在许多左的错误;“六大” 苏维埃政权理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面临的首要任务,除了政权建设,就是经济建设,只有两者同时得到巩固与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苏维埃俄国和中国都是在生产力落后、又被周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包围的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这样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列宁为此作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从分析国情出发,继承并发展了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