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正>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一个转捩点,关于这场战乱的起因,学术界有种种不同的分析,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则特别强调与河朔胡化的关系。①陈先生认为安史之徒乃自成一系统最善战之民族,这一善战民族的组织成份有高丽、突厥、回纥、奚、契丹等,其中尤有不少中亚昭武九姓种人。从当时各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来看,高丽、突厥、回纥、奚、契丹部族邻近河朔地区,其被安史吸收自然是可能的,而远在数千里之外中亚的昭武九姓为何能辗转移入河朔?其性质如何?陈先生虽有分析,尚有未谛之处。另外,记载安史之乱的文献中“羯胡”、“柘羯”、“杂种胡”诸名词与昭武九姓种人的关系如何?②河朔地区是否全然胡化的地区?也是一些值得再作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岑仲勉治学领域广泛,成就卓著,而于隋唐史研究用力最勤,创获亦丰。他重视研究有关隋唐两代的重大史事,在"关陇集团"、两税法、牛李党争、府兵制、均田制等问题上均能做到史料翔实、考辨精审,于广征博引中剖析众家之说,然后创辟新解。其《隋唐史》虽为断代之作,但不囿于体例之限,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均贯穿着通识眼光,反映了岑氏论史的卓识。新中国成立后,岑仲勉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努力使之与隋唐史研究相结合,从而使其学术研究臻于新境。发掘与总结岑仲勉隋唐史研究的成就,不仅有利于考察新历史考证学者治学路径的演变,而且对于继承先哲学术遗产、创新隋唐史学科发展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出版的三本突厥史专著评述韩香突厥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早在19世纪以前就有了;然而突厥史的研究则在19世纪末之后才逐渐受到重视。过去在国外突厥学主要注重对突厥语言、文字的研究,对其历史则由于史料的缺乏,往往停留在泛论的阶段上。有关突厥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史中记载突厥“来如激矢,去如绝弦,若欲追蹑,良为难及”.作为中原国家,隋唐帝国的骑射远远逊于突厥.本文探讨了隋唐帝国如何阻挡突厥南下牧马的铁蹄,易言之,即隋与唐采用了何种战略战术与突厥较量.本文指出,隋唐与突厥作战方式主要经历了从方阵,到精骑,再到陌刀的演变.陌刀战法,开启了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战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唐代留居中国的九姓胡人身份分为著籍者、非著籍者、"投化胡家"和"胡客"四大类。著籍者被视为"归朝"者;非著籍者被称为"兴生胡"("兴胡")"客胡";"投化胡家"应是在唐朝定居并在某地登记、著籍不满10年的中亚胡人;以贡使或质子身份来华的九姓胡人被称作"胡客"。对于这四类九姓胡,唐朝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蔡鸿生先生的《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虽然是一部“早孕而难产”的著作 ,但正因为如此 ,它堪称是近年国内史学著作中的“罕见珍贵儿”。在这部“谈胡说番”的作品中 ,蔡先生精益求精 ,以卓著的才识 ,详人之所略 ,略人之所详 ,使得一部不到三百页的著作 ,给人以厚实之感。季羡林先生在《序》中有云 :“他 (蔡先生 )使用资料必求其完备详实 ,论证方法必求其周密无隙。”这既是对蔡先生治学态度的高度评价 ,也是对蔡先生书中一贯恪守的互证原则的客观评价。本文试就蔡先生此部著作中史料运用的互证原则 ,谈谈自己粗浅的学习心得。蔡先生在这部…  相似文献   

7.
许序雅 《西域研究》2012,(1):1-10,142
在唐代,中亚九姓胡通过朝贡、上表请臣等方式向唐朝效忠。他们的朝贡大体上分成三个时期,即618~655、656~712、713~772年。显然,中亚诸胡入唐朝贡的频率和时机,与西域的政治形势及唐朝国势的盛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第一时期,中亚诸胡力图摆脱西突厥控制;第二、三时期,九姓胡和拔汗那力图以唐朝为依托,抵御大食的侵犯,摆脱阿拉伯人的统治;唐朝则通过册封,把九姓胡中的康、曹、石、史等国纳入唐朝的西域防御体系中,实现抵御大食东侵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历史研究》1982年第二期刊载了王譞同志《阿波可汗是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一文,对西突厥和西突厥汗国早期历史上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王譞同志根据隋唐史籍,对突厥汗国分裂前阿波可汗的封地位置及“北牙”所在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论述了《隋书·西突厥传》以阿波可汗为西突厥汗国正宗的观点;批驳了《新唐书·突厥传》、沙畹《西突厥史料》、岑仲勉《突厥集史》等以达头可汗为西突厥汗国正宗的主张。此外,还提出了许多同史学界的传统看法有原则区别的新观点。王譞同志在列举了中外老一辈突厥史学者对突厥史的研究之后  相似文献   

9.
书讯     
内蒙古大学教授林斡先生的专著《突厥史》一书,最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有二十五万多字,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维吾尔族源、维吾尔族古代史方面传来的捷报。突厥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部族,它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兴起于新疆东北部,其后,势力扩展至大漠南北及中亚细亚一带,至八世纪中叶衰落,在我国和中亚活跃了近二百年,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发生过巨大的影响。作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突厥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文化习俗、部族盛衰、政治演变及其与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关系,都作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述。它是近六十年来国内对突厥史研究的丰硕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述了Soghd(粟特)一词在古波斯、希腊史料中的不同称谓,并根据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考辨了不同历史时期粟特地的范围。本文还甄别了中国史籍所记康居、康(国)、粟弋、粟特四个概念,认定今日学者所论魏晋至唐来华的"粟特人",实际上主要由粟特地区的月氏人和粟特土著人两种人构成。本文认为,应把隋唐昭武九姓之民称为"九姓胡",而不径称"粟特人"。  相似文献   

11.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学科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在先秦史、隋唐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传统经济转型、海防近代化、晚清政治制度、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等研究领域形成一定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张恒寿、王树民、胡如雷、苑书义等多位史学家。目前,该学科拥有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点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中国近现代史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教授26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9人,师资力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0年以来,共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5部,在国内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85篇,承担省部级课题41项、厅局级课题10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0项。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等六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中国古代经济史、史学评论与文化传统、隋唐史、世界古代史、世界文明史等五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始建于1985年,出版了一大批古籍整理专著。文物室始建于1955年,收藏文物达千余件。资料室始建于1956年,现有藏书20万册,拥有中国史书库、世界史书库、丛书库、期刊库、工具书库、线装书库等六个书库,在全国同类专业的高校中,藏书首屈一指。燕赵文化研究中心于2006年建立,以河北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领域为研究重点,加强与当代河北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的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燕赵文化史的研究,为河北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通过隋唐两朝对于漠北地区的经略,尤其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对于这一地区的管辖机构,这里的突厥、薛延陀、回纥、黠戛斯、拔野古、骨利干等族与中原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突厥是铁勒系统的一个部落。隋唐时期分为东、西两部,以阿尔泰山为界,西突厥占据中亚一带,东突厥占据贝加尔湖地区和北蒙古地区。隋为巩固和发展统一事业,乃于开皇三  相似文献   

13.
隋唐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空前繁盛的历史时期,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民族杂居融合,为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做好了准备.胡族人口的大量迁入,给中原带来胡族文化,并将其渗透于中原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促成了中原"胡化"趋势的产生.而进入中原的大量内迁胡族,很快就为汉族文化所融化;边疆胡族也不断吸取汉族文明,迅速汉化.隋唐时期的"胡化"与汉化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侧面,两者是同时和互动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卷三唐玄宗<平胡并序>、卷一○八裴漼<奉和御制平胡>、卷一一一韩休<奉和御制平胡>是一组君臣唱和诗,吟颂唐朝在北部边境所取得的一次军事胜利.(<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9、1115、1133页)岑仲勉先生在<突厥集史>中把这组唐诗的创作时间定为开元九年七月唐朝平定康待宾叛乱后不久,认为"平胡"是指平定康待宾叛乱,但并未指出相关的依据.(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17、418页)岑仲勉先生注意到了这组唐诗的内容与开元年间六胡州叛乱有关,很有启发意义.但是,这组唐诗的创作时间及其本事还值得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5.
<正>一、高车——突厥之前的一个说突厥语的族群汉语中的"突厥"(Türk)一名是在6世纪中叶首次出现的,那时他们取代蠕蠕成为蒙古地区的主人,并且建立了自己的欧亚草原帝国。他们的起源仍然神秘难解。有的汉文资料认为他们是匈奴的别种,这在过去已导致假定匈奴的语言是突厥语的一种。但这种与匈奴的联系可能仅仅是基于在中国边境地区,突厥在隋唐时期所起的作用与汉代的匈奴相同这一事实,并无其他依据。突厥是从匈奴开始的草原传统政治统治模式的继承者,这也反映在一些重要的文化词如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内地与突厥的人口迁移比较频繁,数量规模较大,人口迁徙的引发因素较多,主要有战争、政治、自然灾荒等原因。突厥移民主要分布在北部沿边地带,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已经成为当地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互迁,文化互化,突厥移民的衣食住行及婚丧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人口迁徙过程中,人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促进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7.
潘玲 《西域研究》2006,(4):100-104
剺面习俗在东汉至隋唐时期流行于以突厥为主体的西域诸民族中,并于唐代前期随着突厥与中原政权的频繁交往和大量降唐的突厥人内迁而被汉族等更多的民族所了解。剺面习俗在匈奴人中并未流行,突厥中的剺面习俗是由迁入西域的民族传入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分布在阿尔泰山及附近地区的鹿石面部有斜线纹,它们很可能表示的是剺面的创伤。  相似文献   

18.
针对法国学者魏义天文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从"柘羯""拓设"和"柘折"的词义考辨入手,逐步引出与之紧密相连的突粟共生环境、突厥系粟特人诸问题。以此为背景,对柘羯募兵制中的"募"字在不同时空环境中的运作方式进行考察,尤其对安禄山积宝募兵的综合方法做了个案分析。最后又回到粟特人的商业本性上,结合王国维的上下二级观来探讨粟特人商武二元分离的心理。研究结果表明:《通典.突厥上》中的"柘羯"并非指粟特精兵,而是特指东突厥阿史那社尔;中亚石国古名"柘折"音义与柘羯全无关涉。中亚柘羯实为粟特诸国出钱招募的精英战士,其兵源主要以游牧种粟特人为主。在突粟共生环境影响下,唐帝国境内的柘羯成为突厥系粟特武人以及胡蕃联军的代称。安禄山通过商业、礼俗、宗教、政治等手段来笼络贾胡,招募胡蕃将士为其服务。九姓胡重利轻政的心理和商武二元分立的意识,实源自粟特地区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新史学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取得统治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隋唐史的研究工作向其他历史学科一样大有进展,已经形成一支颇具规模的专业队伍,并出现一批成果卓著的史学家。论文、专著的数量与质量都是可观的。据统计,自1900年起,到1980年止,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约四千一百篇,出版的专著约五百五十种,  相似文献   

20.
王运熙先生的治学历程有三个阶段。他学术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文学史与批评史两大领域。他对汉魏六朝乐府的研究,填补了文学史研究的空白;他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该学科领域的重大创获。实事求是是他治学的基本特色,在治学方法上,他注重实证,注意微观与宏观、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