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裔美国文学主要关注华裔的生活和境况、身份属性的建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等,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描述不太明显。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描绘了四位母亲和她们的女儿在中国和美国的生存状态、中美文化差异等问题,同时还独辟蹊径地彰显了其生态意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谭恩美的作品突显了其东方生态和谐思想,通过精神生态下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书写,文化生态下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和谐书写强调了作家精神、文化和社会和谐的生态观。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发展趋势下,人类在多元文化交流共存的基础上,必然能融合出一种人类精神发展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2.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分析和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作中充满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对唤醒现代人生态保护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引发了美国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环境伦理思想的变迁,这一变化过程也反映到美国的文学作品中,以至于形成了生态文学这一关注自然、生态,以生态批评为己任的文学流派,并逐渐成为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是人类文学史上讴歌自然的典范,是当今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史重要的研究对象。生态批评中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自然、科技与人的关系。恰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不仅仅有对自然的赞美,同样也有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欢欣和忧虑,这些思想将是生态批评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虽然诗人对自然形象的选取和艺术表达方式各异,但他们的作品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歌颂自然,敬仰生命,自然的意识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诗篇,也深刻地渗入了他们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提倡人类回归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挖掘诗歌中的生态思想,以再次唤醒现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以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为核心内容。日本的生态文学可以追溯到7世纪,而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文学思想。日本作家生田省悟曾这样写到:"几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含有某种自然的描写。"本文将对日本现代生态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威拉·凯瑟的早期作品<啊,拓荒者!>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与美国著名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家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理论不谋而合.小说中的伊瓦、亚历山德拉和卡尔等人热爱土地,爱护动物.虽然他们的思想中拓荒和征服自然仍然占主导,但已具有了朦胧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8.
<海风下>是瑞秋·卡森"大海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其海洋环境主义思想萌芽期的代表作.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中大海主角化、"负熵"世界和"边际效应"等文本特点的分析,逐而解读出文本的海洋生态思想内涵及创作意义,是为一次"蓝色批评"的个案分析尝试.海风吹拂之下,海洋生物互依互存,生死相因,物质不朽,生命永恒.在海洋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生态精神是挽救人类与地球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的生态价值已广受关注,其中,当代基督教生态神学对之既有肯定赞赏,也有怀疑否定。然而相关讨论多止步于哲学或宗教层面,对于在道家思想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美学维度则鲜有看重。道家美学在中西文明关于生态问题的对话中不应被忽视。就文学而论,其形象性、主体性、情感性特征使得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道家思想拥有了某些不同于道家哲学原典的面貌,具体表现为:对“神圣内在性”观念的强化、对“无为”观念中实践性维度的凸显、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多样性的爱的情感关系的阐发。这些都有可能为道家思想与基督教生态神学之间的对话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不乏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揭示和艺术表现,其中也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探究欧美文学中人类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根源,提出人类应该承担保护自然、适度发展和简化物质生活的生态责任,进而归纳出欧美文学中所体现的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