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支嘎阿鲁”史诗,除有着其他英雄史诗所具有的英雄奇特诞生母题、与恶魔争斗和征服母题、英雄的神奇婚姻母题、英雄救母母题等外,作为彝族英雄史诗,还具有明显区别于以蒙古—突厥英雄史诗为代表的、自己独特的英雄史诗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为:彝族“支嘎阿鲁”的英雄业绩在于个人的创造与对部族的拯救,而非部落的掠夺与复仇,体现着南方英雄史诗的文化英雄特征.  相似文献   

2.
贵州彝族地区的《支嘎阿鲁传》是集神话与传说为一体的长篇英雄史诗,是南方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史诗中把民族英雄支嘎阿鲁理想地塑造成了一位英俊潇洒、心地善良、文明礼貌、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人。史诗以万物有灵观和泛神论作为心理基础,通过神魔、幻化、巫术等艺术手段造成扑朔迷离的虚幻意境,这正是魔幻美这一艺术手段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神奇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3.
流传于贵州地区的彝族英雄史诗《支嘎阿鲁王》以长篇叙事诗体叙述和描写了天地初开后、远古大英雄支嘎阿鲁测天量地、治理天地、制定历法、射日射月、移山填水战胜强大的敌人、降妖伏魔、统一彝族地区等许多伟大业绩。史诗结构宏伟,情节曲折而神奇。内容包括远古彝族先民的文学、哲学、人类学、民族学、天文学、历算学、医药学及政治、经济、地理、美术、音乐、舞蹈、军事等非常丰富。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彝族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彝族史诗中,《支格阿鲁》是一部杰出的英雄史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从彝族英雄史诗的文学普遍现象并参照其它史诗来看,这部史诗既有史诗的一般性特征,即内容十分古老、族群集体创作、充满神话色彩、富有神圣性及口传性,又有其独特性,即历史特殊性、创世性、文化英雄和理想化的人物等。史诗以叙事诗的形式讲述了远古英雄支格阿鲁的勇敢正义、反对邪恶、和平友爱等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5.
:彝族民间文学《支格阿鲁》是一部典型的英雄史诗 ,并且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英雄史诗。本文详细考证了其产生的历史年代 ,分析了这部史诗的文学艺术成就及作品所反映的彝族古代哲学思想。探讨了这部作品的人类学价值和民族学价值。提出这是一部其它任何英雄史诗所无法代替的具有重要地位的巨著 ,应引起彝学界高度重视 ,尽快在各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收集整理 ,全面而真实地向世人呈现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突破原有对"支呷阿鲁"的研究方式,运用丹.本—阿莫斯的"母题重复律"对支呷阿鲁神话故事进行重新阐释,在印证"母题的重复律"的同时还得出彝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7.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流传于云、贵、川广大彝族地区,在这部史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方面,学界做了大量的工作,并 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未对这部史诗的各地区版本进行整合。阐述了整合这部彝族英雄史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整合这 部史诗应做到保持原貌、各地彝人基本认同和提升史诗质量三点,并采取一些科学而符合史诗文学特征的方法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8.
一般意义而言,古代东西方英雄史诗的核心母题有两个:“历险”或“受难”。但综合比较研究古希腊荷马史诗、古印度两大史诗以及中国古代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具体细节,就会发现《格萨尔王传》的重心所写,既不如荷马史诗的“历险”,也不同于印度史诗的“受难”,而是介于此两者间的“磨难”,而且后者是涵盖前两者的一个母题;同时。东西方英雄史诗中隐含着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情节模式就是:神奇“孕-生”——情爱受阻——惩治奸佞(建功立业)这样一个“三段式”结构。  相似文献   

9.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鲁是一位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崇敬的祖人。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彝族人民把英雄支格阿鲁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英俊潇洒、心地善良、文明礼貌、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人。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普遍流传于我国广大的西南彝族地区。考察分析支格阿鲁及其文学的流传是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同属于世界民族史诗之英雄史诗的范畴。本文拟从英雄人物形象分析这一层面入手,着重以《荷马史诗》中的主要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例,分析中西史诗的英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阿诗玛》是云南省撒尼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一部叙事长诗,在长期广泛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版本。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专门有人收集了这些不同的版本,经过整理后写成定本。从1960年出的定本当中,虽然渗入了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的内容,但是本文认为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中发现彝族婚俗中的基本形式:自由婚恋与抢婚制度并存的婚姻礼俗。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倍数的表达,但"一倍"究竟是和原数相等还是表示"原数×2",似乎还有待商榷。从一则新闻入手,追溯历史时期"倍"的各种用法,探讨"一倍"的确切含义及产生混淆的原因,从而有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一倍"。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古今中外教育家和谐教育理念,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般规律和内在逻辑,对《学记》中蕴含的和谐教育理念进行了系统梳理:教育目标的和谐是指引,教与学的和谐是根本,教学内容的和谐是载体,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媒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化”字词语进行词源、构词结构、搭配组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并归纳其英译的特点、方法,提高了汉语里大量存在并不断涌现的“化”字词语的翻译质量,实现了“化”字词语翻译的时代同步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吕祖谦说:“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也。”因此,《吕氏家塾读诗记》绝大多数的解说与《诗序》意见一致。有个别地方对《郑笺》有所订正,实际上并不是反对《郑笺》,而是《郑笺》尚不完善之处,仍按照《诗序》、《毛传》的思路加以补足,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层面来探析湛约翰对"道""德""阴/阳"之文化内涵的诠释,对其如何诠释及诠释的缘由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作为一名传教士的湛约翰翻译《道德经》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文化,即:言说"自我",但最终的结果是促进传教的同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西传,即:言说了"他者"。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阿怒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以房屋"中柱"为演绎场所的"可汝"歌舞,在阿怒人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拟通过对"可汝"歌舞体系中的建房"可汝调"的人类学分析,从被营造的场景中,层层剥离建房"可汝调"繁杂仪式表象下的民俗性外衣,从而探寻其深层蕴涵的神圣性本质。  相似文献   

18.
论方言副词“忒”的语义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忒”是一个方言副词,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结合大量的语料,包括《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角度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包括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合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类表示程度恰如其分,合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传播角度看,《画皮》从清代妻妾对比意味,到20世纪善恶斗争主题,再到2008年陈嘉上浪漫传奇式演绎,经历了相对完整的传播流程,其意义也相应发生着转换。那么对《画皮》的主旨以及现代电影改编中所发生的意义转换,应从文学传播角度做动态理解。这样才能避免从本质主义思路对《画皮》的电影形态强加社会批判使命,从而正确处理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