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是对谢保成先生关于《贞观政要》成书时间意见的商讨.笔者认为,《贞观政要》成书时间在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年十月之间,着手编辑的时间的上限可以定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式的编辑时间可以定在开元八年五月至十年十月之间.谢保成先生则认为,《贞观政要》"着手编录"大约"始于开元五年(717年);正式编录时间在开元八至九年(720~721年),而"基本撰成"时间的下限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呈玄宗的时间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故其意见不为笔者所同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谢保成先生关于《贞观政要》成书时间意见的商讨。笔者认为,《贞观政要》成书时间在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年十月之间,着手编辑的时间的上限可以定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式的编辑时间可以定在开元八年五月至十年十月之间。谢保成先生则认为,《贞观政要》“着手编录”“大约”始于开元五年(717年);正式编录时间在开元八至九年(720-721年)。而“基本撰成”时间的下限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呈玄宗的时间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故其意见不为笔者所同意。  相似文献   

3.
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的年代,曾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或说在“十三世纪中叶”,或说在1360年;还有的说在元世祖末年。荣孟源先生的《澎湖设巡检司的时间》,提出设巡检司应在世祖至元末的意见。1980年,孔立先生发表《元置澎湖巡检司考》,又对澎湖应隶属晋江县、设巡检司的时间应在世祖至元末年,作了进一步的论证。这里就设巡检司的年份提出以下意见: 设巡检司的年份,当在元世祖至元十六年至十八年(1279-1281)之间,而以至元十七年(1280)的可能性最大。〈一〉“后至元”等说辨误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彭湖条,是现存元在澎湖设巡检司的最早记载。他说: 澎湖“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相似文献   

4.
一、取消土地分红:第二次土改《艳阳天》写的是《金光大道》之后的故事,但是写、拍在《金光大道》之前。江青对它称赞不已。而浩然更喜欢《金光大道》。推其原因,大约是《艳阳天》过分地迎合了60年代的精神,更像他自己说的那种"政策宣传品"[1]。《艳阳天》讲的是东山坞高级农业社的故事:1956年秋天,东山坞遭受  相似文献   

5.
王寀(1078-1118)是北宋后期知名一时的词人,《宋史》本传记其事甚为简略,生卒年既存异说,生平行实亦多不详。今勾稽史乘、方志、宗谱等史料,考实其生卒年,并考述其生平行事,知其崇宁二年(1103)进士及第,任秘书省著作左郎,后历知汝州、陕州、襄州,政和八年(1118)为林灵素所陷诛死。  相似文献   

6.
古今关于《兵车行》作于天宝年间的各种说法存在很多漏洞.《兵车行》中府兵被征发的这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开元二十五(737)年唐王朝征发长征健儿之前.开元二十四(736)年冬,唐玄宗为加强河西守备、报复吐蕃而往河西调遣关中府兵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由唐代科考的时间惯例等证据可以推断出杜甫是在开元二十四年应试的.杜甫在该年应试后...  相似文献   

7.
陈宝箴“赐死”考谬——与刘梦溪、邓小军两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梦溪、邓小军以陈三立诗歌及相关史料"考实"的慈禧"赐死"陈宝箴之说,因其考证过程中的种种讹误,不足凭信。不论是官私文献记载还是陈三立本人的诗文表述,支持的都是陈三立在《先府君行状》中所说的陈宝箴"以微疾卒"。  相似文献   

8.
《贞观政要》(简称《政要》)不仅对认识唐朝开元天宝时期由盛转衰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对认识唐朝初年特别是唐太宗时期的历史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对今天和未来的政治建设的参考意义也相当大。正确认识该书的价值、意义,要求学者能精准认识其编纂进奏的时间。谢保成先生新近著文论《政要》的进奏时间。这是《贞观政要》研究的新进展,值得学界重视。谢先生认为,《政要》的进奏时间在开元十七年七八月间或稍后。但笔者不同意这个意见。笔者认为,《政要》的进奏时间乃在开元十年十月之前。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隋开皇大业年间户口盛衰考实》(以下简称《考实》)一文中曾指出,史籍所称大业五年(609)“隋氏乏盛,极于此也”,是指隋代疆域之极盛,并非其户口之极盛;并论证了《隋书·地理志》(以下简称《隋志》)记载的各郡县数、户数为该郡初置时的数额。本文拟进一步考查隋代户口极盛时文帝末年的户口数量及其南北分布。  相似文献   

10.
华岳(?-1208年),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安徽)人,南宋著名武学士,一生不得志,《宋史》人史义传①。开禧年间,南宋王朝展开了对金的北伐战争,对开禧北伐较有深刻认识的华岳,在其《翠微南征求》和《翠微北伐录》的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系统的军事思想。本文仪就华岳的北伐思想略作评析,以就教于同行。以1206年5月宁宗正式下诏北代为界,华岳的北伐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1206年以前,华岳主张暂缓北伐,仓促用兵只能是“师出无功”,“不战自败”②,1206年以后,华每的思想有了根本转变,从不同意北伐转向支持北伐,到…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一生曾到过几次巴陵?纵览古今一些著名学者编写的李白年谱,看法很不一致。举其代表性意见,主要是三种:郭沫若的《李白杜甫年表》詹锳的《李白诗文系年》都认为是四次,黄锡圭《李太白年谱》标为五次,而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年谱》则只列有三次。在具体时间上,各家距离就更远了。郭、詹二谱分列在开元十三年、开元二十七年、乾元二年;黄谱分列为开元十五年、开元十七、开元二十五、乾元元年、乾元二年;王谱标明的是开元十三年、乾元元年、乾元二年。三种意见殊异,且都有若干根据。那么,究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旧唐书》卷一○七《玄宗诸子》记载了唐玄宗诸子封王的时间,其中对唐玄宗第三十子汴哀王璥封王时间是这样记载的:汴哀王璥,玄宗第三十子也,初名滔。开元二十五年七月,封为汴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璥,以其月薨(第3272页)。从上述记载得知璥初名"滔",在开元二十四年二月  相似文献   

13.
《南风》1985年第6期发表了李雯同志《简论苗族诗歌中的分支开亲》(以下简称《开亲》)一文。文章论述了苗族氏族(鼓社)分支开亲的缘由。阐述了《娥娇与金丹》①两人公然反对已经实行的“族外婚”,要求恢复“族内婚”并且最终得到“胜利”,苗族“鼓社”(氏族)也因此而“寿终正寝”等等。文中有一些论证和提法与苗族古史歌和现存习俗不相符合。为了有利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必要把黔东南的有关这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作些介绍,供《开亲》作者及有志研究苗族婚姻的学者参考。《开亲》对黔东南地区苗族广泛流传的《娥娇与金丹》、《玺乜和玺晋》、《两哥弟开亲》等古代诗歌——即所谓的《分支开亲》歌进行了分析后认为:“上述两类歌虽然不尽相同,一类说的是氏族内部分支开亲;一类说的是兄弟两分支开亲。但是应该说,都是对氏族内部分  相似文献   

14.
狄固贪忄林 ,王又启之。 (僖 2 4 P4 2 5 )杨注 :以狄女为后 ,是开导启发其报之无已。按 :杨先生以“开导启发”训启 ,未是。《僖 2 3》“臣闻天之所启”杨注“启 ,开也 ,引申为赞助也 ,详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 ,此注是也。《襄 31》“天似启之” ,《闵元》“天启之矣” ,《宣 3》“天或启之 ,”诸“启”字义同。《僖32》“天奉我也” ,《昭元》“天所赞也”、“天赞之也” ,又“天命不 ,”《昭 1 3》“天方相晋 ,”《书·泰誓》“天佑下命” ,《孟子·万章篇上》“天与之”。奉、赞、  (佑 )、相、与 ,皆赞助之义。也作“开”…  相似文献   

15.
<正> 读《文史哲》八○年第二期孙达人同志《明初户口升降考实》一文(以下简称孙文)颇有启发。然而,对文中关于从洪武初至洪武十四年的十多年间户口增长661.6%,洪武十四年后明代户口基本上没有什么上升,及明初南北户口的升降已出现“绝然相反”的趋势等一系列论断,我们却不敢苟同,特提出来就教于孙达人同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细致考察了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五月花公约》签订的地点、时间 ,并对我国世界史学界普遍存在的轻视、忽视史料考订和史实梳理排比的现状加以批评 ,呼吁重视考实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垣《萨都刺疑年录》说:“萨都刺为元朝著名回回诗人,有《雁门集》传世。萨都刺虽有大名,但《元史》无传,《元诗选》、《元史类编》、《元书》、《新元史》虽各为补传,而碑铭墓碣挽词之属,至今尚未发现。”然《四库全书总目》谓萨“实蒙古人”。与萨同时之孔齐《至正直记》亦言:“京口萨都刺……本朱氏子,胃为西域回回人。”柯绍惫《新元史》本传谓萨为“答失蛮氏,后徙居河间,本朱氏子。”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谓萨为“蒙古人,其祖萨拉布哈,父傲拉齐,以世勋镇云代,遂居雁门。一说本朱氏子,后阿鲁赤养为己子。”王叔磐等《元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1975,(1)
浩然同志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以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纲,运用革命样板戏“三突出”的创作原则,成功地塑造了高大泉这一无产阶级的艺术典型。贫下中农说,高大泉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激励我们继续革命,鼓舞我们在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上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近读傅璇琮先生的《李白任翰林学士辨》(载《文学评论》2 0 0 0年 5期 ) ,获益良多。但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因杜甫虽考中进士 ,与个别翰林学士也有过交往 ,但他本人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毫无关系。”颇令人困惑不解。杜甫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有无关系暂且不论 ,说他“考中进士” ,却是闻所未闻的 ,因为《旧唐书》本传有明确记载 :“甫天宝初 ,应进士不第。”《新唐书》本传也说得很清楚 :“甫字子美 ,少贫 ,不自振……举进士 ,不中第。”两书都说“不第” ,没有一点含糊之处。杜甫一生只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第一次是开元二十二年 (735) ,时年…  相似文献   

20.
邱维屏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文学家、明朝遗民,而其生平事迹有若干不甚清晰之处,有碍对其人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文献中或记其姓为“邱”,或记为“丘”,实则本作“丘”,雍正后为避孔子之名讳,才被写作“邱”。邱维屏成为明朝遗民始于其入翠微峰隐居,其具体时间史无明文,而考证有关记载可知,其始居翠微峰乃为顺治二年。邱维屏入清后曾为清朝官吏翟世琪讲《易》,反映其政治态度的变化。其讲《易》的具体时、地,亦是史无明文。经考证可知,实为康熙六年之七月底前在江西饶州府,康熙六年七月底至第二年上半年在九江、南京、莱芜、河津等北游途中,康熙七年下半年至八年在陕西韩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