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原始文化的生活方式王禹浪王晶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原始先民,由于各自的地域特点及生活条件的制约,他们所具有的生活方式及其生存观念同样是各具特色的,本文拟就东北地区不同地域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逐一进行论述。沈阳新乐文化的生活方式(距今70...  相似文献   

2.
王锋 《世界民族》2002,(4):50-55
一、中日文化的交流和日文的发展日本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邦,自古以来就和我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先民在历史上曾长期处在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极为缓慢。直到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经朝鲜半岛传播到日本,日本才从新石器时代一跃而进入了铁器时代。  相似文献   

3.
西藏卡若文化的居住建筑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卡若文化遗址的发掘,是近年来我国在西藏高原昌都地区考古上的重要发现,它是澜沧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主要代表,它的发现使我们对藏族先民当时的原始社会情况和文化面貌有了较具体的了解,特别是大量清晰完整的建筑遗构对于研究藏族地区建筑营建技术演变和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揭示原始社会人类文化和探索藏族先民的迁徙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南与东南亚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具有密切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关系,文化面貌的统一性较为突出.华南地区以及东南亚邻近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5个重要特征:早期的领先性、中晚期的滞后性、新石器过程的长期性、富裕渔猎采集经济形式、独特的海洋性.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海洋性,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杨曦 《西藏研究》2001,(4):63-6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据考古资料记载 ,早在距今一万年前 ,我国就已有陶器的制造与使用。陶器、磨制石器与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它们标志着人类文化已进入新石器时代。在这一时期 ,原始先民由单纯的采集狩猎生活逐渐转向农耕作业生产 ,并且使之逐步成为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 ,从而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居址相对固定 ,于是陶器也应运而生。陶器作为人工制品的一种新形式 ,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促进了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陶器就成为衡量新石…  相似文献   

6.
我国考古研究成果表明,早自新石器时代起,中华大地上存在着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民族系统。新石器时代,我国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着仰韶文化及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和分化出来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统称为“仰韶文化系统”。炎帝族、夏族、周族等同为羌氐民族。当他们先后迁居中原地区融合为华夏民族(汉族的前身)后,共同创造了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是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先秦时期分布着两大原始民族系统,即百越系统和百濮系统,总称为濮越民族系统。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文化,是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闽台说"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语言学的实践多局限于今南岛语族族群分布范围,忽视了华南上古百越这一重要的古南岛系统文化.最近的民族考古学研究又将"原南岛语族"文化说成是闽台沿海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大坌坑文化和富国墩类型,与百越一南岛一体化的民族文化格局和我国大陆东南到东南亚、太平洋群岛间土著民族考古文化的统一性不相吻合.将富国墩类型之后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昙石山文化等说成是"南岛语族"文化的终结、"汉藏语族"文化的开端,更割裂了东南史前、上古土著民族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资料都证明,有史以来,壮族先民就已在今壮族聚居区劳动、生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壮族先民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不仅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原始艺术,而且还包括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虔诚而强烈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远古,原始宗教几乎成了氏族、部落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对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  相似文献   

9.
无纺树皮文化起源、发展的中心在华南、东南亚至太平洋群岛,是百越先民和南岛语族共同的文化遗产。亚太土著民族志丰富的土著文化遗存,不仅为认识人类服饰全史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认识华南、东南亚、太平洋土著民族史及文化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亚太土著地带的树皮布文化圈,突显了"百越—南岛"古今文化的源流及其共同体性质。  相似文献   

10.
壮族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其先民就与中原人民有了交流。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壮族文化一直受到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影响、挑战和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壮族没有象楚等民族那样被完全地同化在汉族之中,这当然与壮族所处的岭南地区相对封闭有关,但也体现了壮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先进的中原文化的长期影响却使壮族社会按特殊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原西藏地方政权对墨脱及其以南地区的统辖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脱及其以南地区过去是我国珞巴族和门巴族的重要聚居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珞巴族先民就与藏族先民有着紧密的联系。珞巴族居住的珞瑜地区(包括墨脱)很早就为原我国西藏地方政权统辖和治理。  相似文献   

12.
壮族历史文化与《壮学丛书》 --《壮学丛书》总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壮族是华南珠江流域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土著民族.壮族经历了先秦时代的自主发展、秦汉至民国时期在中央王朝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中生存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三个阶段.在自主发展时期壮族先民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语言文化,形成了以"那"(稻作)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以及以铜鼓为代表有青铜文化、以花山崖壁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布洛陀>为代表的神话文化,以鸡骨卜和"麽"为代表的原始宗教文化、以"三盖"说、万物"波乜"观为基础的朴素哲学思想和以"欢敢"(岩洞歌)、"欢娅圭"(蛙婆歌)为代表的歌谣文化等.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下的发展时期,今桂东、桂东南、桂北的壮族先民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而今桂西南、桂西北及滇东、黔南地区的壮族及其先民则形成了主体性与开放性、包容性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保持本民族语言本质一致性,利用汉字及其构字方法构造表达壮语音义的民族文字;吸收汉族宗教文化因素,形成了以"筛"为代表的信仰多神的民间宗教;以氏族部落"都老"制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延续;以民歌为主流和以歌圩为表征的文学艺术等.在今桂西地区,有不少汉人长期与壮族杂处而融入壮族之中.壮族文化与华南、东南亚及环太平地区诸民族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壮学是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壮学丛书是以建立壮学体系以及促进壮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一项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民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色姜艳芳生活在东北亚的土著民族,共同创造了这一辽阔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特色文化。这主要表现在使用工具有亲缘关系。陶器及纹饰的同一性和共同的原始崇拜形象。1石器是原始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其作用是把人类从野蛮时代推进到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4.
藏族装饰图案及特性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古老民族,早在几千年前,青藏高原就有了古人活动的遗迹,先后出土了数千件石器时代古人类的人体装饰品和生活用品,这些有着同各民族一样独立的语言、风俗与艺术,并具有强烈民族特征的物品,是这一民族对生活、宗教等方面的折射,也反映了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勤劳,同时也记录着藏族装饰图案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任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形成为人类聚落区,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任县丰厚的文化,迄今为止,达块土地上已先后出土了仰韶文化、北西龙山文化和旧周龙山文化等遗存。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  相似文献   

16.
广西来宾壮族盘古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来宾一带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着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其神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反映着壮族古老的历史及原始宗教信仰 ,反映壮族先民的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和价值观。壮族先民创造的以盘古神话和盘古信仰为核心的盘古文化体系 ,对于研究和揭示盘古文化的起源以及壮族及其先民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邕宁顶蛳山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墓葬最多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其墓葬流行屈肢葬和奇特罕见的肢解葬 ,是原始先民因特殊的死因而采取的特殊的葬法 ,以期阻止其鬼魂窜出作祟 ,以及对生命永恒和氏族繁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谈诱猎方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采集狩猎无疑是人类最初的经济文化类型。在狩猎经济文化发展和衰退的漫长过程中,无论是原始先民,还是至今仍从事狩猎生产或保留狩猎文化遗迹的民族,均把狩猎生产技术发展得相当完备,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狩猎方式。在这些狩猎方式中,诱猎方式最...  相似文献   

19.
江南新石器时代纹饰对中国古代文化中效法自然,重视生生,立足天人相合与追求动态和谐等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始原意义。由圆形、三角形、螺旋线等几何纹组成的纹样表达了先民敬畏自然伟力、欣赏自然秩序与探寻动态平衡规律的自然主义态度;太阳纹及其与各种鸟兽纹的组合展现了先民崇拜太阳的宗教感情与生态链想象;由动物、植物和环境等符号组成的情景型纹样反映了人们万物相依的存在观和对渔耕生活的热爱;巫术和神祇符号体现了先民万物交通的一体化宇宙观。  相似文献   

20.
苗族先民在影响后代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各种活动中,所形成零星的、未成系统的教育主张和教育认识,都是苗族先民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分析苗族原始时期经济社会条件,从被翻译并流传下来的口头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窥测苗族的原始意识,从而对苗族教育思想做出最初的描绘和总结,对现代苗族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