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发音部位看,英语和汉语中的[f]音都是唇齿音。相对于其他辅音和声母,其发音更靠近口腔外侧,将其归为“外围音”之一。以[f]为首辅音的英语单词和以[f]为声母的汉字在语义上存在着大量以“外围义”为核心义的对应词群。这些对应语义词群表明这些词的发音部位与语义之间存在着象似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汉语上古音研究和汉藏语系比较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上古汉语声调的性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音高在中古汉语以迄现代汉语各方言以及台语、苗瑶语和藏缅语有声调的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了动摇。如果上古汉语声调的区别性特征不是音高而是音长或音质,那么,所谓上古“声调”的不同也就是韵母(元音或韵尾辅音)的不同,实际上可以看作韵部的不同,正如入声与阴声、阳声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本汉和他的汉学名著《中国音韵学研究》以及相关的汉语言文字学成就 ,特别是中古汉语语音的研究、现代方言的撰写及其对历史语音学研究的价值。中古汉语韵母的拟测是制订《方言字汇》表的基础 ,有关辅音韵尾构拟 ,三、四等的主元音构拟 ,一、二等重韵 ,《广韵》十六摄各韵开合口一至四等的韵母构拟 ,都从构拟原则和具体构拟两个方面为中古音构拟作出了重要贡献。该表还是古今韵母历史演变图表。文章还概述了《中国音韵学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也指出了它的若干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4.
(2)关于舌齿音的讨论古人把舌尖到吉面的辅音分为舌音和齿音。舌音指舌尖和舌面的塞音(包括鼻音),齿音指塞擦音和擦音。还有半舌和半齿。半舌指的是边音;半齿指的是擦音性的[r](非颤音)。舌音还细分为舌头、舌上两类,舌头指端系字,舌上指知系字。齿音还细分为齿头、正齿两类,齿头指精系字,正齿指照系字。后人从《切韵》的反切中考证出正齿还应细分为两类,即  相似文献   

5.
“母亲”这个词的地位在人类社会里崇高起来,是源于文明的进化。母亲和父亲的地位合乎一定比例地上升,“母”字就带有一种原初、源起、根本、来历的语意。相关的词组就是从此类譬喻衍生而成,母舌,就是自家民族的语言;母钱,就是用来增加财富的资本。甚至凡是形容所从出者,都可以用母字:汉字起头的辅音,就叫声母。  相似文献   

6.
论庄子的“无知”“不知”思想邓联合在庄子看来,人们的知识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例如,他说:“小知不及大知”①、“大知闲闲,小知间间”②,这是将知分为大小;又说:“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敝精神乎蹇浅……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暝乎无何有之乡”③,这是将...  相似文献   

7.
“典”“册”古音及上古舌齿音声母同源例析王蕴智拙作《典册考源》一文曾通过殷周古文字资料,考察理出了“典”和“册”字同源分化的头绪,这里问题还没有完。作为一组同源字,它们本从同一书写形式衍化出后来的几个字形,同时又随着语音词义的变异,原来的同一语根又往...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起”是个含趋向意义的动词,例如:“起床、起立、起来”。粤方言的代表广州话里的“起”则除了是表示动作趋向的趋向动词,例如:“起身(起床)、起立、起嚟(起来)”外,还包含“完成”的意思,例如:“功课做起喇(功课做完了)”  相似文献   

9.
数百年来粤方言韵母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方言一般又称广州方言。它的语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现代广州音系。广州音演变的确切年代,由于受材料限制,较难确指。但可以用反映中古汉语共同语的《切韵》或《广韵》音系作为参照点来考察它在中古以后的变化。当然,由于《切韵》音系不是粤语音系的直接祖先,粤语的某些语音特点可能比《切韵》音更早,但是,由于粤方言中古后受共同语影响相当巨大,所以通过与《切韵》音系比较,还是可以约略看出广州音的发展大势的。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国内八十年代后期至今的二十来所高校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从中收集到关于中古音研究的学位论文近120篇。现从中古声母,中古韵部,中古等韵,综合研究四大部分进行综述,其中综合研究部分又包括中古韵书研究,反切直音研究,以及语料研究三部分。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言中有一种因舌冠音与后高元音u不能共存而产生的增减音现象。本文旨在从区别特征和高元音裂变说的角度,探究这些方言社团舌冠音后的增减音问题,并通过与英语增减音现象作对比来揭示人类语言的异同。本文认为舌冠音后的增减音问题归根结底是特征和谐的问题,与英语增减音现象的差异属于音节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语文所用的词?,有些是一音一字的,最多的是两音两字的,三音以上的词也有,但比较少些。在近来文字改革声中,汉字需要简化,有人把两字以上的词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字,词和字混合为一,做成了一个字算一个词,搅在文字里使用。例如幹部写成“邗”,图书馆写成“图”。一九三六  相似文献   

13.
粤音与古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音与古音李新魁粤语是一支历史比较久远的方言。它从古代汉语分化出来的年代相当早。汉魏时代,粤方言已经开始从中原汉语、从楚方言的“母体”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方言特点。唐宋时期,粤语已经形成,成为一支不同于中原汉语或楚方言的汉语方言。但是,中古之时...  相似文献   

14.
<正>在音韵学上,把汉语的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和近代音系统。近代音即"北音学",研究的是元代以后的语音,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被公认为近代音的主要代表。但近年来学者注意到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声带活动情况、发音部位、发音方式等方面描述了[t][d]两个辅音音素的特点,以及它们出现在单词的不同位置、辅音簇和意群中出现的送气程度、不完全爆破、鼻腔爆破、舌侧爆破或旁流爆破、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中[t]发音的不同点,以及在单词中[t][d]的字母和字母组合表现形式相同时读音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引入传统语言学中"音位功能负担"的研究思路,以藏语的音素音位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拉萨话和夏河话的元音、辅音及声调的音位功能负担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夏河话和拉萨话元音的音位功能负担差别不大,拉萨话辅音和声调音位功能负担的总和与夏河话辅音非常接近。夏河话复辅音中前置复音和部分辅音韵尾的脱落所造成的信息量的损失转移到声调上去,从而为历史语言中关于方言分化和声调产生理论提供了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诗“合韵”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玉裁“合韵”是对韵脚字异部现象的概括,后人把合韵当成异部“音近押韵”是误解.“音近”并非合韵的必然条件.合韵的本质是本来押韵的一组字在古音系统中异部,表现在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不是其在系统中的读音.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与其在古音系统中之本音不一致是韵文作者所为,相对于古音系统中之本音而言是一种“通变”.  相似文献   

18.
《元韵谱》微母来源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轻唇音微母主要来源于中古明母合口三等字,只有东韵三等及尤韵出现例外.在<元韵谱>中保留微母,但其来源却与中古不一致,不仅收录了中古的微母字,而且还收入了很多中古明母字.这种特殊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些混入微母的中古明母字应读为何母?这种现象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映吗?通过考察发现<元韵谱>微母下收录中古的明母字,并不能读为微母,也不是实际语音的反映,而是完全照搬<五音集韵>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范志新 《晋阳学刊》2005,(5):125-126
敦煌遗书伯283《3文选音》残卷的作者,近人王重民假定为隋萧该——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清水淬其锋”,《(文选)集注》引《音决》云:“曹七对反,萧子妹反。”曹为曹宪,萧为萧该。此残卷作“之对、子妹二反”与曹宪《音》不同,又知非曹宪书。李善音间(于)《文选》注,许淹《音》盖已无存,而此残卷所载“子妹”一音适于《音决》所引萧该《音》合,余虽仅得孤证,在未见许淹《音》以前,无宁假定此残卷为萧该《文选音》也[1]卷五。周祖謨《论<文选音>残卷之作者及其方音》则非其说,主撰者为许淹——已而按核残篇,乃发现此书非萧该所作,王先生之…  相似文献   

20.
血 ,《现代汉语词典》注为“血xu埁 ,另见xi嚙”。在其它很多词典中也有这样的注法。可见 ,“血”字的读音只有“xu埁”和“xi嚙”两种 ,但是在实际生活在中 ,笔者却发现“血”字还有读“xu嚙”音的。例如 :①近日你有血 (xu嚙)光之灾。(《康熙微服私访之锦袍记》)②铁血 (xu嚙)警魂(湖北电视台播音员 )③这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xu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 )为什么会有“血xu嚙”音的出现呢 ?第一 ,“xu嚙”音出现的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因为是在电视台的节目以及京味较浓的电视剧中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