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美欣赏中存在三种范式。自然的人化出现最早,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种标志;自然的自然化出现稍晚,自然化成为问题,是在工业革命以来工具主义理性对大自然的戕害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之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化将是自然美欣赏的理想范式,它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真正按美的规律栖居大地。  相似文献   

2.
自然环境与社会意识形态规定着时代的自然审美观,自然审美观制约着以自然美为素材的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创造。中国艺术家把审美眼光集中地投向自然,在自然美欣赏中,总是把人摆进去,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状态出发,寄情于景,移德于物,然后在物我交融中见出人的品德、情感来,这绝不仅仅是移情于自然,更是一种精神感应。  相似文献   

3.
风景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自然美是风景区美的核心和基础,是主体“乐章”,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应围绕这个核心做好“配乐”,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一、体量和谐,强化自然美自然美是客观美,是自然风景美的根本特色,美在“自然”二字,是它与人工美的根本区别。自然美是通过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嗅觉美、听觉美等美感表现出来的。开发建设风景区,应注意强化自然美,因此人工构景时,应重视以下几点:1.建筑的体量不宜过大、过多。风景区中的建筑物主要是点缀风景,深化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所以建筑物不宜过大,要与…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审美历程,总是由发现、认识、欣赏自然美开始,进而通过艺术再现自然美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自然审美和摹写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美摹写的经验。本文结合自然审美的艺术实践,介绍了一些自然美摹写的典型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说,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然对于艺术的关系——艺术如何描写、揭示、反映自然的美?人们怎样艺术地观照、领悟自然的美的意蕴?这里已经假定了一个前提:自然美或美的自然的存在。那么如何理解自然美呢?什么叫“审美地”或“艺术地”看待自然呢?艺术对人们欣赏和认识自然美有什么影响呢?这就引出艺术与自然关系的另一方面:艺术对于自然美的关系——人们在发现、欣赏、评价、认识自然美的活动中,艺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对这后一方面,艺术史和美学史都很少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即使有所讨论,也大多是在考察自然对于艺术的关系时有所旁涉,这使得长期争论不休的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得不到全面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从艺术着手,去考察艺术对人的欣赏认识自然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然美是丰富多彩、广袤无边,而又不断生存、不断发展的。人们欣赏自然美,往往把自然美划分为不同的景观来进行。本文阐释了什么是自然景观以及景与观的辩证联系。还具体阐释了诸种景观的审美特征,并包孕了景观审美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借鉴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经验,联系自然美欣赏、反映和创造的实际,论述了自然美的实质及自然审美中客沐与主体的辩证组合和双向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例如,山水花鸟、日月星辰、园林田野等等的美。自然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欣赏和感受到的。但是,对自然美的本质即自然何以为美,人们的看法却大不相同。有人认为: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金银的美的属性就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并不是别的什么外加给它们的东西。”有人认为:自然美是  相似文献   

9.
一 新闻所反映的一切事实,大多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和探索自然奥秘紧密相连的。正是由于人类不断接触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才不断地闪耀着自然美的光辉。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人类的社会实践,为挖掘自然美,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由此,我们也完全可以推断:作为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闻,不可能和自然美无缘。介绍和再现自然美,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 过去,也许是太强调新闻的功利性了,导致人们的欣赏视野相对集中在新闻内容的社会美方面。尽管自然美大量存在于新闻作品中,但却很不起眼,无人问津。我们认为,强调新闻的政治性和功利性无可厚非,因为新闻毕竟不同于文艺,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视野的开阔,自然美必将成为新闻受众欣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自然美,在美学研究中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关于生态环境的讨论和研究显得更是重要。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已有诸多关于原生态自然的理论见解,这些名家论述对唤起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原生态自然美的欣赏都有巨大帮助。为此,在《庄子·齐物论》解读的基础上挖掘其中一些对原生态自然之美有理论支持作用的论述,旨在说明一些原生态自然的审美活动的特点,以唤起人们对原生态自然美的欣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以来,我国美学界针对自然美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主要有四种不同意见,即"自然美在于客观的社会性"、"自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自然美是人的主观观念"与"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随着讨论的深入与发展,这四种观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重新归结为两派:一派是以实践的美学观点为代表,这种观点认为,美的自然是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结果;另一派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自然美是不依存于人或人的社会关系的,不受人力干预。在我们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有不妥之处。大致地说来,一个是将自然美与人的关系结合得…  相似文献   

12.
就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关系而言,随着18世纪美学的主体性转向,自古希腊以来对"美"的客观本质的探讨让位于对主体"审美"的探讨,包括"如画"在内的"自然美"逐渐演变为"自然审美";到了20世纪,分析美学从对"自然美"的概念分析中,最后折中地使用了"审美品质"这一概念;而当代中国"人化的自然美"则从整个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历史的高度探究了美(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就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关系而言,大体有三种基本形态:早期是自然审美统一于艺术审美,进而当代自然美学对二者做出区分,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出现了将艺术审美统一于自然审美的尝试。就自然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关系而言,后者呈现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然审美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从认知到审美的独特路径,因而摆脱了艺术审美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然审美的真正自主。就自然审美与自然保护论的关系而言,二者是互动共生的。早期的自然保护论强调"自然全美"思想以及人类破坏自然美的事实,当代自然保护论深入思考了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保护基础的可行性与优势,并对自然审美提出去人类中心、欣赏自然"环境"、欣赏要严肃深入、审美要具有客观性、要有道德的参与等要求。  相似文献   

13.
阿多诺力图建立真正的自然美学。他强烈地批判了传统美学对自然美的遮蔽,并认为这种遮蔽是启蒙理性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刻意压制,真正的自然与自然美为同一性所吸收和同化。阿多诺的美学就是还原自然美。自然在他那里理解为变动不居,而自然美则是非同一性的表达,并非实际的存在。自然美是对抗现代文化的精神观念性存在,因此依赖艺术的救赎与表达,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取消对自然的模仿来寻求自然所允诺的东西。自然美在救赎中完全异化为主观的艺术性的东西。因此,阿多诺的自然美观只是一种神学的自然美观。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中蕴藏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包括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生物学的自然美具体表现形式为光、音、形、色诸方面;社会美是人们对生物某些物种自然特征认识的深化,已把它们的某些自然属性“人格化”成一种精神的东西,使其自然美转化成社会美的特殊表现形式;生物体具有奇妙的自然形态,通过加工和改造,倾注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予人们艺术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5.
自然美是一种宝贵的副产品,一种非美学功能的功能,假借它,自然的各种事物,动物和人类,展示了它们各自固有的美德。我们越是注意和欣赏自然美,我们就越是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然本身,集中在自然现象的各种特点和个性,而不是集中在它那可见的外观的美。唯美论者一心沉醉于为自然美而自然美,必然是大大得不偿失。他在三方面伤害了自然:首先,他把自然机械化,从而否定了它神秘的内在生命;其次,他剥夺了自然美的外衣,而不能很好享受它们;最后,他剥夺了自己从自然的表现中看出它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可能性。在视觉艺术中,当代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第一个倾向主要是表现在绘画和雕刻中所谓非表现的、也就是抽象的或者非客观的艺术。绘画的正当功能是通过纯粹的美学形式或造型来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情绪、感情和心境。第二个倾向则见于建筑和工艺之中。这一倾向把实用的功能放在首位,并把通常所说的“美”当成工程技术和获致成功的实用工艺的一种自然的功能或者副产品。晚近音乐有两种发展趋势:表现音乐这一有力的前进浪潮以及在音乐结构上所作的尝试。但晚近音乐从本质上来看并没有音乐的味道,缺乏伟大音乐所具有的那种结构、调式和动人的力量。在创造性文学中,美的次要但却关系重大的作用,十分了然。诗人和散文家创造言语的格式,都不是为了它们自身或者单纯的审美效果,而经常都是为了要表现沸腾于他们内心之中而又要求表现的东西。意义深刻的艺术,能够使我们对自然美的感受,活跃起来;这就因为这种艺术是植根子自然和人类本性的。因此,我们越是懂得和欣赏艺术美;我们也就越是懂得和欣赏真正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6.
美学是康德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自然美论则是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他的自然美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他的哲学和美学体系。康德的自然美论关注的核心是人,他把自然美的生成、发展放在自然人化这样的哲学高度进行分析,认为自然美的生成发展的本质是自然向人生成的过程,自然美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丰富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7.
从汉赋看汉人的人体审美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之一,汉赋的人体审美意识上承《诗经》,下启魏晋唐宋,在汉大一统帝国的背景中,在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楚骚美学的浸润、南北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那就是欣赏"中和"美,描绘融南北美人之美于一体的美人,提倡自然美与修饰美的统一,着力渲染完美无暇,汉赋家们陶醉在人体审美境界中,"思无邪"、"乐而不淫"的审美态度,对我们当今正确地欣赏人体美有很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自然美     
什么是自然美?这是美学讨论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人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太阳为什么美?月亮为什么美?野花为什么美?原始森林为什么美?两千多年来美学家作了种种回答,但至今仍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结论。问题的困难在于,自然美,人们主要是欣赏它的形式:颜色、线条、节奏、比例、对称、和谐等等,这些形式怎么会具有美的价值呢?这些美的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呢?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然美作些初步探索,以期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这一篇着重从方法论上阐述自然审美,为人们欣赏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自然美现象提供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方法。这些论述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人们长期自然审美实践的经验归纳。  相似文献   

20.
艾伦·卡尔松对形式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科学认知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艾伦·卡尔松对自然审美欣赏和评估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做了持续批判.他认为,形式美趣味是大众偏好,形式是自然对象的主观特性和表面特性.这种批判揭示了自然审美形式主义的内在局限,为正面强调科学知识在自然审美欣赏中的作用奠定了逻辑基础,对深化自然审美欣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卡尔松对形式特性的主观论证和表面论证之间尚有逻辑矛盾,具有从反形式主义发展到反形式的倾向.综合中西思想资源,"形式"概念有三种内涵,自然美学的正确选择应当是一种既超越形式主义、又承认形式要素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