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我的人都夸我有个好儿子,聪明、好学、自立、懂事。他们都说我有福气。儿子今年12岁,可他早已“长大成人”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把他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从他7岁上学开始,我就没说过“你应该怎么做、你必须怎么做……”而是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告诉爸爸为什么要那样做?……”我从来不让儿子觉得他在替我做什么,他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那是你自己的事记得那是5年前,儿子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考试考了双百,回家跟我说:“爸爸,我考双百,你给我什么奖励?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都给考双百的同学买许多好东西。”我告诉儿子:“大彬,爸爸…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12,(23):59-59
年龄到了60岁以上后,不管饮食还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饮食方面,老人要远离“三白”。究竟是哪“三白”呢?那老人养生应该吃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问世间情为何物 今天,我要跟大家来聊一聊如何谈恋爱. 谈恋爱是很多人很喜欢的一件事.因为,谈恋爱的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 每天清晨一睁开眼,想到世界上有了他,就觉得真美好.自己遇到的这个人,从头到脚都喜欢,每个特质都好爱,连带那些忽明忽暗的小脾气都可爱到不行.两个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什么都开心,做什么都好笑.  相似文献   

4.
博雅     
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个叫纽曼的大教育家,他在出任大学校长时便说:“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不是专业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学生的精神和品行升华到博雅的高度。这样的人首先在精神上就是健康的。”纽曼还说:“大学不培养政治家,不培养作家,也不培养工程师。大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灵魂,健全地到达博雅的高度,即具有完整的人格。一个心灵健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一个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胜任。”  相似文献   

5.
我们老年人与时俱进,重要的是以什么态度安排好退休生活。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发挥余热”。什么叫“余热”?我国规定女55岁、男60岁退休,难道到了这个年龄就薪尽火灭,只剩下点“余热”了吗?有些国家规定65岁才退休,他们的“热量”是否就比我们能多用5年呢?有的国家的总统六七十岁才竞选上台,难道他们也只是在发挥“余热”?所谓余热的提法,把退休人员统统包括在内,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我是不认同“余热”一说的,觉得自己并不老,热量还大,能做很多事。关于“欢度晚年”的说法也值得商榷。过去经济文化落后,灾难频繁,人们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老话:“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儿”,这话挺有点“道法自然”的味道,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又大都成了一道“枷锁”。你孩子年过25还没找对象,你就开始着急了;你刚退休还没抱上孙子,你就开始坐不住了……在很多人的生活里,好像始终有一个时间表,按照这个时间表按部就班地成家立业过日子,也按照这个时间表推敲着自己的言行,盘算着自己的得失。结果呢?结果该做的事儿大致一个不落全做了,但唯独忘了做自己。  相似文献   

7.
陈亦权 《职业》2009,(2):27-27
老板要给自己的员工以什么样的印象才最好,这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说做老板最主要的是要有威信,说透彻一点就是要让员工觉得怕,否则员工不听自己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又有人说老板要做员工的“老好人”,对所有员工都要好,这样才能让员工对自己贴心。  相似文献   

8.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不管他人怎么说;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再不开心就老了!”如果你知道,这段话是出自一个80岁老人的腾讯QQ个性签名,会不会觉得怪怪的? 80岁了,已经是耄耋之年,垂垂老矣,不是该颐养天年,坐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马?  相似文献   

9.
正懂得乃至敢于顶嘴,不正是孩子长大的一个信号吗?我一直认为,每个聪明的父母都该让孩子尽早掌握说服力。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父母一听孩子反驳、反抗大人,就冠以“顶嘴”“不乖”之名,让孩子闭嘴。这是非常可惜的。很多人把“3岁”定为孩子“可不可爱”的分水岭——3岁前,孩子的生活基本由父母掌控,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呆萌”,所以“可爱”。3岁后,孩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每件事情都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发脾气,公然违抗父母的“旨意”,  相似文献   

10.
童眼看婚恋     
1、孩子眼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呢?一组5岁~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也许听起来傻傻的,但是……谁说小娃娃一定不懂事?1、合适的结婚年龄是多少岁?“84岁吧。那时候什么也不用做,有好多时间彼此相爱。”──朱迪,5岁。“等我读完幼儿园,就得开始考虑为自己找个妻子。”──汤米,5岁。2、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呢?“我听人说,这和身上的味道有关。大人们都很喜欢用香水。”──简,9岁。“我想大概会被一支箭之类的东西射中吧……应该不疼的。”──哈伦,8岁。3、爱上一个人的感觉会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11.
享受退休     
张永强 《老年人》2006,(5):49-49
卢梭在《漫步遐想录》中说“:所有老人都比孩子更眷恋生活,都比年轻人更舍不得摆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生命的夕阳能够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什么是老?这要看人的寿命而定。假使一般人都能像彭祖活到800岁,那么,400岁也不该称老。”是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弹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弹性决定长度。不服老,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执著和热爱,而实际上也是在扩展生命的弹性。诚如蒙田所言“:向往有多久,生命就有多远。”有一位美国老人,干到陆军上校退役后,领得一笔可观的退役金,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他65…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坚韧顽强,不怕困难,体不服病,病不服重,人不服老,老不服衰。他的主要论述是:“人哪有长生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法去找长生不老、不死之药,最后还是死了,在自然的生死问题面前,皇帝与贫民都是平等的。不但没有长生不死,连长生不老也不可能。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胜利。人如果都不死,那孔夫子现在要活着该有2500岁了,那世界上该成个什么样子了。我看人能活到100岁也不那么容易。只长寿不健康又有什么好处?要又长寿又健康才好,要老有所为嘛。”他还说:“不要使人养尊处优,只想吃好、穿好,…  相似文献   

13.
梁枫 《公关世界》2008,(8):23-23
作为一个领导,如果想让别人用自己的旋律来演奏乐器的话,必须理解人的情感模式。要领导一群人、一个团体,你如何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让人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方面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怎样才能发挥你员工的最大潜力呢?这些员工希望有什么因素刺激他们工作,他们希望有一个好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老板要给自己的员工以什么样的印象才最好,这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说做老板最主要的是要有威信,说透彻一点就是要让员工觉得怕,否则员工不听自己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又有人说老板要做员工的"老好人",对所有员工都要好,这样才能让员工对自己贴心.  相似文献   

15.
幽默文摘     
装 嫩 一般都是美眉才装嫩。十几岁的时候,小美眉们喜欢装酷,好像自己多沧桑似的,巴不得别人把自己看成坏女孩——其实坏字怎么写都不知道。二十大几的时候,老美眉们喜欢装嫩,双肩包一背,露脐装一穿,还垂两条麻花小辫,一脸娃娃雪糕般的天真烂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男群众。瞥一眼就不耐烦地揭人老底:“老姐!别绷着啦!别绷着啦!装什么嫩呀!” 饭了吗 过去人见面,实在没话了,就来一句:“吃了吗?”真是千古绝唱,不变真理。到新人类嘴上,还是这个意思,变成“饭了吗”?这个“饭”,是“廉颇老矣,尚能…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世界》2009,(12):35-35
一群老朋友,常在一起谈什么叫幸福晚年,大家归结起来,要有“四老”作保证。 一是有个老伴。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子女都很孝顺,他们得终日忙自己的工作,照顾孩子。一对年轻夫妻还要赡养、陪伴双方四位老人,哪顾得许多?而有老伴在旁,一起生活几十年,相爱相知,知冷知热,啥事都说得了、做得来。人老了,有个白头到老的老伴,是晚年的最大幸事。  相似文献   

17.
社工B问:日间托老服务的服务对象年纪都比较大,一般有80多岁,身体比较弱,或者行动不方便。他们经常说自己老了、没有用了,有时候说着说着就流泪了。有位老人以前很喜欢粤剧,但是现在对粤剧也没什么兴趣了,而且对很多东西都不感兴趣。老人家因为身体虚弱,能做的事情很少,可能会产生无用的感觉。针对这类群体,可以开展什么小组活动来消除他们的这种感觉呢?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从17岁开始努力,花了9年的时间,一直到26岁,她终于答应可以嫁给我了。这件事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我当时对自己说:“这么难的事情都可以做成,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呢?”——潘建伟口述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在过去一年里对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10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  相似文献   

19.
首先我要声明:我绝不是要传播黄色文化,我只是想做一些理性的思考。我要写的是黄色录像,那么什么是黄色录像呢?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七八十岁的人大概认为“手牵手,并排走”就是黄色录像;五六十岁的人也许认为“抱一抱,咬两口”就是黄色录像;三四十岁的人则认为“赤裸裸,戳一戳”才叫黄色录像;而到了一二十岁的人这里,恐怕不出现“口交”之类的变态镜头,就不能称之为黄色录像了吧!  相似文献   

20.
唐义 《老年世界》2010,(7):27-27
不知不觉快到了“奔六”的年龄了,咋这么快呢?想想真的不愿意老。 每个人都想长寿,每个人都不愿意老,想起自己的孩提时光、少年岁月、青春年华,仿佛就在昨天。这时候,我才深切地体会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想起十七八岁插队下乡的岁月,有苦有甜,苦的是难以承受的体力劳动,甜的是我正青春充满了憧憬和活力。收工回来或者阴雨天我可以读《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等等,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在煤油灯下几个晚上就读完。那是怎样一种活力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