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证人证言是民事诉讼的法定证据之一,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都涉及到证人证言问题,本文对证人证言的特点、收集证人证言的程序、人民法院对证人证言的审查以及从立法上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全面探讨,这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证人证言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极其重要,现行法律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文章着重从证人的适格性、证言的收集提供与认定、证人的义务与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我国证人证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单位能否成为证人、证人不出庭的现状及原因、证人权利、义务、责任的脱节与分离,以及证人是否享有证言拒绝权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证言的法律规定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求极不适应,针对具体如何完善证人证言制度提出了粗浅的建议和构想,以期能够完善我国的证据立法,促进司法审判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法理的角度分析了证人适格、证人出庭率和证言质量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从建立证人保护机制、补偿与报酬机制、完善法律追究机制和赋予证人拒证权四个方面促进证人出庭和提高证言质量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人证言是一种证据。但由于将证人证言作为证据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对证人证言及证人证据属性的重新分析和定位很有必要。通过对证人证言与证据定义之间的比较、其证据属性与证据必有属性之间的比较以及其表现形式与其他证据种类的表现形式的比较,对证人证言不具有作为证据应有的证据属性和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最后得出证人才是证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证人证言在诉讼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证据,它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可靠的。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影响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因素,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准确依托证人证言来准确认定事实和确定责任。本文从主体内外两个方面对影响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实践中如何增强证人证言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证人证言制度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证人提供的证言最大限度地揭示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从而明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使法官能公正裁判.但中国无论立法规定或司法操作均将关注的中心集中在证人作证后对其证言内容的判断上,忽视了证人作证形式对实现证人证言制度目的的重要意义.文章用认识论与心理学相关理论阐释证人作证形式对法官正确心证形成的重要性,并试图提出相关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8.
论证人证言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个证据规定的颁布,使得一系列旨在规范证人证言审查判断活动的证据规则得到确立。而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诉法修正案,又对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确立了程序保障规则。由此,对证言笔录证据能力的限制、对非法证言的排除规则、对证人出庭作证的明确要求,以及对证言印证规则的接受,构成了中国证人证言规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证人证言规则要得到有效的实施,还需要克服一些来自司法体制、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以至于任意放大法官的自由裁量范围,证人应有的地位和利益都不能得到体现.文章为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的改革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证据制度立法不够完善,加之证人自身存在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作伪证等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有必要通过明确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强制证人出庭制度、规范证人作证程序等路径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证人证言     
本文论述了证人证言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并对证人证言在形成过程中所溶入的影响其证明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中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是由证人来保证的。证人的主体适格是保证证人证言可采性的前提,也是判断证人证言证据力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证人主体适格性的立法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自1996修订以来,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方面的缺陷不断显现,现行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合理性备受质疑。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已成为困扰中国刑事司法的一大问题。如今,刑事诉讼法修改已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重新构建一套合理的证人出庭作证综合制度,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率,维护刑事审判的公正,已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证人证言真实性的保障制度,对于纠纷的解决、公正价值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规定尚存空白,立法上的缺失导致实践中虚假证言的泛滥。为此,我国应建立证人证言真实性的保障制度,即确立诚信原则,建立宣誓制度,引入、改造交叉询问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民事诉讼的证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证人制度进行了一些探讨。在证人资格方面认为具有感知、记忆、表达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享有证人资格,并进一步分析了单位不适宜作证的若干原因。在证人出庭作证义务方面,针对司法实践中的困难,分析其原因,指出应加强宣传教育,并完善立法.促使证人出庭作证得以真正落实。最后,鉴于维护公序良俗的需要,鉴于各国的立法实践,我们认为在我国证人制度中应规定拒绝证言权。  相似文献   

16.
证据制度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重视口供,中国古代社会也重视证人证言等其他种类的证据。中国古代社会证人证言方面的规范内容较为全面,西周、秦、汉时期的证人证言规范,唐、宋时期的证人证言规范,明、清时期的证人证言规范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证人证言的特征和属性分析,证人证言的基本表现形式应当是口头证言.但是不难看到在我国,口头证言不仅在法律上的规定模棱两可,而且实践中因书面证言盛行而处境艰难.这种状况导致庭审方式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证人证言的形式亟待规范.从庭审改革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国外对于口头证言和书面证言的普遍做法,主张应当在诉讼法或证据法中明确规定口证原则,并严格限制书面证言的运用.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一个症结。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采用对建立证人出庭保障制度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现实的需求。本文认为,证人出庭保障制度应从证人的的权利、义务两方面着手,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完善的证人出庭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鉴定结论对于解决专门性问题的局限性,分析现有的作法对于解决专门性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设立专家证言这一独立的证据种类,并认为我国设立专家证言的意义在于拓宽证据资料来源、保障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以及保障法院的审判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