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匿名性导致了网际交往的背谬性,这种交往背谬性是网络伦理陷入困境的表征.现有网络伦理的困境最终反映的是现代性伦理及其实践的困境.后现代伦理对于网络伦理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不失为网络伦理建构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伦理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匿名性导致了网际交往的背谬性,这种交往背谬性是网络伦理陷入困境的表征。现有网络伦理的困境最终反映的是现代性伦理及其实践的困境。后现代伦理对于网络伦理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不失为网络伦理建构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网络伦理的困境是由网络的技术特性、网络交往的特殊性、网络规范的自律性、网络文化的自由特征、网络主体的多元性等因素造成的。要使网络伦理走出困境,必须吸收现实社会伦理的优秀因子,构建网络伦理规范体系,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使网络道德生活实践与网络伦理标准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在功利论大行其道的时代,利润最大化成为衡量工程活动合理性的主要依据,工程由于纯粹追求利润而不可避免地工具化了,其"善"的向度因此严重缺失.而现实中公众对工程师的普遍批评与质疑表明,奠基于工具理性之上的传统工程伦理已经陷入困境,工程伦理观的转变已势在必行.商谈伦理以交往理性取代工具理性,以主体间性取代主体性,以对话取代独白,为工程师共同体走出伦理困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视角.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公共论坛已经逐步成为新型的"公共领域".为建构商谈式的工程伦理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5):237-24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交往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样态,迅速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日益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流交往形式。基于网络的交往丰富多样,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和风险,主要表现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普遍异化、现代与传统的全方位冲突、全球文化交往的多方面摩擦。网络自身局限、网络主体行为失范、网络监管"把关人"困境是信息时代文化交往困境产生的根源。信息时代文化交往的和谐拓展,应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网络文化观,激发网络主体的正能量,建立现代网络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邱杰 《江淮论坛》2013,(4):153-157
当代中国医患纠纷本质上是医患双方彼此不尊重对方合理利益而产生的一种道德价值观冲突。从伦理文化维度看,医患纠纷其实是道德相对主义困境的表征,以及由其所导致的交往理性和公共理性的缺失与空场,救赎之路在于德性的重塑、主体的建构和公正的诉求,即重塑尊重生命与人格的医学人文精神、建构有效的医患商谈对话原则和建立伦理公平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汪怀君 《北方论丛》2011,(5):140-144
"交往理性"是理性的崭新形态,它再次张扬了理性价值。以交往理性为根基所形成的道德实践即为商谈伦理。商谈伦理是交往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依从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基本价值规范而达致相互理解的过程,它能够克服"道德分化"的困境,形成非强制性的伦理共识。而伦理共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面对差异与分歧时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宽容、相互包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高涨。从文化嵌入性视角来看,返乡创业实践正深刻嵌入乡土文化结构之中。基于中部省份和田镇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证调查资料,揭示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现实困境:工厂内部管理面临生产效率让位于人情伦理、员工奖惩被困于熟人社会圈等不可控性的现实困境;生产所需的外部网络建构体现了以人情为基础的交往互动模式,而互动的不可预见性增加了交易成本,进一步加剧了生产的不稳定性。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应加强培育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文化嵌入性意识,引导其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乡土文化语境下的双重创业困境。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难题,使得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建构网络伦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制定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价值选择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小青 《人文杂志》2008,2(2):48-52
科学消费伦理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阐述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价值选择,提出了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五个维度,倡导消费的经济性、生态性、公正性、人文性、和谐性,并进一步指出了科学消费伦理建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善于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是网络时代领导干部基本的能力要求.对领导干部网络能力建设的探讨既是一个领导学问题,也是一个伦理学问题.当代行政伦理的价值一是正义,二是责任,三是诚信.领导干部的网络伦理是行政伦理价值在网络环境中的体现.在当代行政伦理的价值取向指引下,领导干部的网络能力要以增强网络信息能力、网络交往能力和网络引导能力为主要内容.加强领导干部网络能力建设,必须从网络伦理建设入手,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和网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族群文化具有诙谐性、亚文化性、社会冲击性、两面性及可塑性等基本特质,其兴起与扩张内蕴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由此形成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存在论逻辑.以法治精神与伦理精神为基本内核的规则意识是构建和谐网络族群文化的价值基石,由此凸显其内在的理性精神.立足培育适合现代网络族群特质的和谐文化理念、培养内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精神与公共生活实践理性、引领网络族群自觉地培育健康向上的伦理素养与现代交往规则意识,是探求构建和谐网络文化可能路径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空间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不同于物理空间的虚拟场所。网络数字化、符号化表现出的虚拟性特质遮蔽了人们的真实面目,使人际交往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网络身心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的丧失;网络人与人的疏离加剧,加深了群体认同危机;自我与群体的认同危机带来多元价值观的泛滥,这也是“去中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网络空间施展的结果,缺乏同一性、普遍性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规导,交往行为势必走向无序。  相似文献   

14.
孙永艳 《理论界》2012,(1):160-162
全球伦理的建构是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应对全球问题,世界和谐共存的背景下自然而然发生的,其根本问题即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把整个人类或者所有有感觉的生物作为伦理思考所应关注的基本单位。近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中形成的西方中心主义,现代道德世俗化、主观化、相对化,实际上是普遍伦理论域成立的困境。破解这一困境,建构全球伦理,需要在一个共同体的目标下动态建构普遍伦理价值,在应对全球问题实践中制定与推行切实有效的伦理规范并使二者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周瑞春 《天府新论》2021,(2):117-126
随着网络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将网络空间作为“脱单”征婚的重要渠道。通过对网络征婚文本的大数据分析和个体深入访谈,本文认为单身青年在网络技术赋权下以文字、图像、影音等媒介载体进行自我形象展示、印象管理和择偶需求表达,本质上是一种网络人设符号表演的自我认同建构过程。单身青年“脱单好难”,折射出现代社会自我认知、自我呈现、自反身性确认的自我认同困境。基于网络田野的青年择偶文本调查也表明,个体社会交往与信任建构需要在一种主体间性的交谈伦理规范中才能实现,网络脱单行动只有融入更多情境化的身体在场以调和碎片化的符号在场,才能真正收获契合的伴侣、实现孤独个体的社会回归。  相似文献   

16.
周国文 《人文杂志》2005,(5):141-145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现代民主和法治国理论为分析前提,讨论基于公共性建构的公民伦理思想.在公民普遍性社会交往的意义上,无论是哈贝马斯基于交往结构来谈论的"公共性",还是阿伦特基于行为类别划分来分析的"公共性",都在公共领域成为联接公民与公民伦理概念的基本向度.对于与"公共性"相接洽的公民伦理的基本属性,我们可以在经验性生活的基础上将其概括为公民在公共交往生活中的自然法.它可以在人类公共生活交互性与社会性叠加所生成的层面上,解析为公民伦理的自主属性、公民伦理的和谐属性、公民伦理的权责属性、公民伦理的契约属性、公民伦理的共通属性.  相似文献   

17.
另一种主体性--列维纳斯的我他之辨与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维纳斯试图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回答“人为什么必须是伦理的”这个问题。他对他者的脸进行伦理学的分析,指出我之所以成为伦理的人是因为我不得不如此,我是被选择的,是他者命令我、要求我成为一个伦理的人。这里呈现出一种为他的而不是为己的、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伦理的而不是认知的主体性。这样的主体性不同于主客体层面上的主体性,是在与他者的交往关系中被建构起来的负责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络伦理的建构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问题,使得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建构网络伦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社会责任原则、整体利益原则、人性关怀原则、公平正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因势利导原则、兼容允许原则、和谐发展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的伦理困境及建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难题.使得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建构网络伦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制定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伦理属于公共管理与应用伦理的交叉研究范畴。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框架下,社会保障的合道德性不是仅仅针对个体的关心关切,更是一种"善治"的基调。无论是养老金双轨制还是城乡社保水平差距,也无论是医保骗保行为还是医患合谋行为,这些现实困境都把社会保障伦理的价值理性思考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在深入探究其中的内生关联、发展嬗变、交互关系、冲突偏差和建构路径等重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准确解读伦理意蕴,深刻发掘社会保障的伦理内涵,科学建构现代社会保障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