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面对旧中国极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平衡工业布局与防止战争威胁为出发点,提出并实施了以发展内地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重点内容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这对改变旧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严重畸形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毛泽东没能很好地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均衡发展思想与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结果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创立党的统一战线并形成成熟完整的理论观点的过程;阐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形成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科学体系,使党的统一战线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战略特征;分析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统一战线的继承、丰富和完善,突出统战主题和根本任务在于大团结、大联合,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领导集体确定了以沿海为发展重心的区域发展的战略,并于1988年提出的“两个大局”的发展思想。本文拟从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对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及其影响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将“正在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经验系统地总结为战略指导思想 ,再升华为理论观点 ,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点 ,也是其一大特点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 ,是“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对 21世纪中国的发展将产生力扛九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把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经济发展"两步走"战略发展为新的"三步走"战略,把单纯的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现代化的目标模式.与这一探索过程相伴随的,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两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实践离不开经济思想的指导。纵观我国区域经济思想发展史,先后经历了从“区域均衡”“区域非均衡”“区域协 调”“区域统筹”到“区域协同”几个阶段的嬗变,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精髓的同时,紧密结合各自时代特征与 时代要求,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创新与完善。新中国五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思 想既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更有其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与时俱进的时代印记。在梳理新中国区域经济思想发展脉络基 础上,深入分析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阐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 战略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8.
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民族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我国现阶段民族的实际情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任务;制定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基本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是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对各个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行不同的战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均衡布局战略(1949—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发展战略(1978—1995年),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995年—),科学发展战略(2003年—)。党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索的基本经验是: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人才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毛泽东思想人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高贵理论品质,在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人才观进行不断发展与创新,为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如果不仅从国家和民族自身去考察,而且从其相互间的交往中去考察,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包括:内源式发展,即"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主要依赖国家或民族的内部因素的,"完全是自然发生的"社会发展方式;派生式发展,即交往扩大后,"国际关系在这里的影响"的,"第二级的和第三级的","导入的和带去的","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社会发展方式;跨越式发展,即全球化时代,某一特定民族或国家充分利用现成的物质条件,获得"异常迅速的"、"跳跃性的"社会发展方式。内源式发展、派生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是同一与共生的。  相似文献   

12.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落实到加快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上来.要把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树立发展的新观念,确定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发展的新思路,作出发展的新举措,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都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世界能源危机所进行的实践探索,二者在追求的目标、完成的任务以及涉及的技术范围都有所不同,低碳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手段和基础,而绿色发展又是对低碳发展的巩固与强化.建设生态文明是要绿色还是要低碳,关键是看哪种发展方式能够保证正常的经济增长速度,能够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丰厚的回报,能够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根据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产业结构的特点,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应该是绿色发展与低碳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进步的合理要求。十六大首次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意义重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之所在,更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中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本文就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全面阐释,对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指导实际工作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正处于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 ,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战略,从2000年实施以来,经过启动阶段的初期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战略部署和安排,2006年起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在启动开发的坚实基础上,在党和国家以及其他发达省区的支持、帮助下,在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大规模开发必然带来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其根本目的在于投资于人民,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提倡"共同富裕",强调五大协调发展。这一发展观符合中国国情,与传统发展观有本质区别,又可称之为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是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深化的结果,已被世界各国政府所接受,也是贯穿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红线。可持续发展原则决定了西部农民在解决自身生存问题过程中必然面临的一系列艰难抉择:代际之间的抉择;即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抉择;是否离开家园的抉择;是否改变生活方式的抉择;在耕作方式之间的抉择。政府可以采取转变西部农民思想观念,加快西部地区非农产业化进程,推动西部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严格控制西部农村地区人口增长等措施来帮助西部农民解决好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财产集中度越来越高,居民家庭财产差别越来越大。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问题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羁绊”,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还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因而构建和谐社会,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贫富差距问题,把贫富差距缩短在适当范围之内,使其发挥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