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农村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全社会的特别关注.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构建有利于留守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加强留守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37-24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家庭教育的支撑。然而,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时常陷入家庭教育不足的窘境。构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有着广泛而越来越成熟的社会基础,而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以及构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的多方主体的发展,已为该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条件,可以从强化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构建的意识、建立多主体耦合的体系、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促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凸显学校的育人功能等方面,来着手构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中小学单亲家庭及留守学生学习满意度,采用自编问卷对四川省内9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单亲家庭及留守学生占总体比例偏大,单亲家庭及留守学生学习满意度显著低于普通学生。中小学校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着力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满意度,促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对自贡、乐山地区四所中学共278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农村留守中学生在纯孤独感因子上分值均高于非留守中学生,呈现显著差异:②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留守女生在对重要关系未满足程度的知觉因子上的分值均显著高于留守男生;③农村留守学生孤独感水平存在年级差异,在对自己社交能力的知觉的纬度上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留守高中生高于留守初中生:④父母是否双方外出打工、外出时间长短与监护人类别、教养方式是影响农村留守中学生孤独感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留守中学生孤独感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影响留守中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家庭因素,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湖南省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1192名留守儿童和1077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测查,比较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1)留守生活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2)学龄阶段越高,留守的可能性也越高;(3)低学龄阶段留守儿童较高学龄阶段留守儿童有更突出的心理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特别是低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重点、家庭为核心、村组(社区)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留守学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非农部门就业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现象。西部农村是我国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区,农村“留守学生”规模大,由“留守学生”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制度安排固化了地方利益,必然会造成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排斥,增加其经济成本,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外出务工人员的选择就是将子女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学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义务教育的投入制度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李明理 《西部观察》2005,(10):58-59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在外地工作,而自己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甚至独自居住在老家的孩子,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留守儿童已经超过2000万,西部农村地区又是留守儿童密集区域,作为西部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据本人对一农村中学调查发现,该校父母均外出的学生占35%,父母一方外出的占30%,以上数学是让人心痛的,但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通过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城乡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大量农村儿童涌入城市,从留守农村到留守城镇,为实现城市就学,成为城市的"再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留守城市,主要有个人独自留守、祖辈陪同留守和单亲陪同留守三种形式.再留守的发生既有微观层面个体城市化动力,也有宏观层面结构变迁的压力,其实质是为实现城市化而积累人力资本.但这些再留守儿童从农村熟人社会进入城市陌生人社会学习生活,失去传统支持,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城市政府应为其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与救助,学校为其提供关心关爱和学习帮扶,社区为其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留守城市的农村儿童完成就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留守及失学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层面的访谈调查,对哈尼族留守及失学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调研.针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规模逐渐扩大,留守儿童这一新群体开始产生并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深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文章以湖南省株洲市江璜小学的留守儿童为调研目标,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差别,以深入研究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从留守儿童自身心理发展规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形成网瘾的成因,并提出了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思想教育、给予家庭扶助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定西市安定区大岔村、花岔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就医措施及新农合的参合率,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定西市安定区大岔村40名和花岔村20名留守儿童的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结果 监护人卫生意识淡薄,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就医不够及时,新农合的参合率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卫生服务利用应该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健康状况是需要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梁彦生 《南方论刊》2013,(1):111-1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学生,怎样使留守学生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德性是幸福感的源泉,农村留守妇女自身道德素质提高、人格完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提升的过程.幸福有助于德性的养成和提高.因此,我们在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提升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注重改善其生活的客观条件,也要关注她们自身德性的提高.通过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调查数据的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个性生活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下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现状及幸福感较低的原因,并为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幸福感的提升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本论文尝试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现照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调研报告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论述,找出切实解决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外出务工,江西省农村许多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逐渐出现诸多困境,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相关调查,通过解析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陷入困境的原因,积极探索消解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问题在各地农村仍然极为明显,留守少年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击.尤其是农村留守少年的违法乱纪现象急剧上升,已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少年"法纪教育缺失的现状以及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找出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此来增强农村各级组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法纪教育意识,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并同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留守妇女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现象.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突出而又棘手的社会问题,留守妇女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权益易受侵害.本研究以陕南S村151位留守妇女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层面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影响当地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抉择的诸种因素,以及当前农村留守妇女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一个新型社会群体.由于监护制度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极易受到损害.对此,应设计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特点的监护模式,按照国家、社区、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监护体系,形成权利、义务、责任定位清晰的监护法律关系,以有效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当前研究关于留守儿童和亲子分离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截面静态、共时态和结构性的,忽略了留守儿童及其农民工父母的动态生命历程,尤其是父母流动和儿童自身流动这两个更为复杂的维度.将这两个维度纳入到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之中,意味着留守儿童研究的对象、问题及其分析思路都需要改变.因而引入动态生命历程视角对于考察留守儿童与亲子分离的关系具有特别的意义,可以克服静态的定量调查及其分析所面临的桎梏.在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呈现一种“反埃里克森定律”的现象,应引起学界乃至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