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晓斌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73-75
测算河南不同时期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的结果表明:四个时期河南资本投入保持了非常高的产出弹性,而劳动和科技投入的产出弹性出现较大波动,河南省的就业结构以及科技创新的实力都有待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晋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5):166-172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改进建立不同教育层次的生产函数,基于2000-2011年分地区的面板数据,计算分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全国中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显著,高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而各层次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一是东中部地区各层次教育对经济增长明显,而西部最弱;二是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影响最大,中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中部地区中等教育对经济影响最大,高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而西部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中等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小。因此,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要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教育发展政策,提高各地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扩展的Solow-Swan模型,对1990—2016年FDI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FDI的产出弹性仅为0.024,远低于同期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0.968)和国内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0.621);同时,对于GDP的实际贡献水平,FDI的平均贡献额仅为1%,同样远低于国内资本的贡献水平(11%),表明重庆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国内资本积累,而FDI的贡献整体而言较小.据此,提出更加注重国内资源禀赋、提升FDI的引资质量和改革创新发展动力的政策主张,为推动重庆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测算重庆市教育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把计算结果同京、津、沪、川的数据作了对比。发现重庆市的教育贡献率上升,但是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当前,重庆市实施“科教兴渝”战略,一方面应注重持续发展基础教育,实现重庆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改善教育体系,同时创新留住人才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利用弹性分析方法,侧重于需求角度,在宏观层次上讨论开放改革后十余年间广东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借助于有关的统计数据,从数量上给出这些影响因素对广东经济增长贡献大小的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6.
7.
崔晓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103-110
在中国经济增长日益受消费需求约束的情况下,教育消费日益受到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消费作为高等教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与核心,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成人高等教育消费支出的增长直接拉动国民收入的增加;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消费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了人力资本的增值,进而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最终推动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本文运用统计软件对成人高等教育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做了深入的量化分析,通过对广东、安徽、甘肃三省实际情况的分析,从实证的角度证明,加大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消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常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49-52
依据人力资本理论,采用卢卡斯模型的一种变式,用1990-2008年湖南省的各项相关数据对教育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为1.27。教育边际投入的回报高于固定资本的,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加大湖南人力资本的投入,以此来推动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其更加符合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基础,把经济增长水平、民营银行发展水平、劳动投入水平、资本存量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作为模型中的变量指标,采用1985-2014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分析研究我国民营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认为:经济增长对民营银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馈作用,但民营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的运营情况,对今后民营银行的设立路径、发展模式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挖掘二次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增长成为共识。本文采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PVECM模型探讨了人口结构、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发现短期内,性别比失衡、总抚养比的上升不利于经济增长,就业结构的改善、教育投入的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却不能显著改善教育投入、总抚养比;另外男女比例失衡、总抚养比上升将刺激教育投入增加,而城镇化的发展有可能减少教育投入。在长期内,性别比例失衡、城镇化率上升不利于经济增长,总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逐渐降低,而就业结构对改善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且趋于平稳,教育投入增加会刺激经济长期增长;反之,经济增长能显著改善教育投入、有利于优化性别比失衡,但经济增长对就业结构无显著影响,且会导致总抚养比恶化;另外,男女比例失衡、城镇化率上升将导致教育投入减少,而抚养比上升对教育投入无显著性影响。从而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主要应从质和量两方面入手挖掘二次人口红利,并进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再辅助以相应的政策调整来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保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文章解析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2年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不平衡十分明显,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不平衡三十年来一直没有改变,且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也存在两极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2-2003年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即GDP变化是引起教育投资变化的原因,同时教育投资变化也是引起GDP变化的原因.1952-2003年,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4.4%,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以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改革前的22.8%上升到改革后的29.7%,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高等教育的基建投资、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高校科技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学科技园取得成就、高等教育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得出重庆市高等教育对经济的间接拉动作用既深远,又广泛,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该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新疆1999—2009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将结果与陕西省作了比较研究,发现新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新疆人力资本水平较低,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发展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新疆应该通过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完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才能进一步促进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的主要途径。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结合样本区间1994—2003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经验性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有各自的变动规律,短期内可能不一致,但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教育投入确实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连续30年来的高度经济增长并没有使得教育投入得到相应的追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几乎每年夏季出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荒”困局,使用1999-2008年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各地区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探究解决“电荒”之道.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以及工业结构较重的东三省经济增长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较高,未来电力供求矛盾在这些地区可能进一步突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山西省,以及广大西部地区,生产要素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加速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增加电力供给,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才能逐步破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困境. 相似文献
17.
发展创业教育对促进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创业教育是与创业紧密相关的教育体系。创业往往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可以起到促进科技进步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作用。文章从创业的重要性入手,着重论述了创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创业教育对创业的保障作用,以及创业和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并且提出创业教育应该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的观点,最终得出发展创业教育将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两部门C—D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估算1996-2007年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因素的深入分析表明,区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层次、投入水平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核心性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进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出口从需求侧发挥效用不同,进口主要从供给侧促进经济增长,为国内生产提供能源原材料等要素供给,引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997年以来,我国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对工业的贡献程度明显高于农业和服务业。大多数行业发展从进口中获益,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主导行业的进口贡献程度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