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独特创造和独特贡献,其独特性主要包括: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在经济特征上表现为实现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的突破创新;在政治优势上表现为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真正实现;在文化品格上表现为博采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共促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表现为以改革开放创新引领国家持续发展;在世界构想上表现为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实践和发展的历史产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步建设,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公平的贫困"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贫困的公平"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国汉学家霍克思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译介中国古典文学,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西传做出了巨大贡献。然纵观国内有关霍克思的研究,焦点仍集中于《红楼梦》英译文本,鲜有关注其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造诣和成就。作为专业汉学家的霍克思,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始终坚持以学术为导向,以严谨的考据为依托,对原著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为在英语世界重塑中国文学经典,传播中国文学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不结盟运动成立后的最初十年间,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做了不懈努力。不结盟国家普遍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合法地位,以及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有利于实现联合国的普遍性,是不结盟运动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不结盟国家与新中国的友好关系是不结盟运动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坚实基础;新中国在外交上的积极作为是不结盟运动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坚强保证。不结盟运动在早期三次首脑会议上均通过决议,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确认了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际法原则;不结盟运动组织和动员了广大不结盟国家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凝聚了支撑力量,在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第2758号决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新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作为,是新中国主动外交的典型例证,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机制等维度对遵义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细致梳理.这种剖析既拓展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阈,又有利于深化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中地位的全面理解.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成熟的坚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遵义会议推动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方向保障;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顺利通过应对复杂问题能力的考验,标志着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为党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遵义会议妥善处理了党内“左”倾错误,为党在此后处理党内错误树立了榜样,从而有助于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建立党内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为恢复在联合国应有的合法权利 ,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斗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在互动中前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2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定了须臾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是在互动中不断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冲击给中国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制造了一定的难题。但全球化同时也从另外一个侧面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时代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全球化的作用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识别作用在不断加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断加强,同时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和他们对自身文化的保护也为我们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1840年为标志,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变迁和转型.20世纪初,随着西方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引入和传播,中国社会学也由此开始建构.中国社会学百余年发展轨迹显示,这一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直面三大学术关系(即"中-西""古-今"以及"理-实"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可以说,研究和回答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实践问题,赋予了中国社会学独特的品格.在未来,中国社会学者将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服务中国社会发展,继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淬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10.
归国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建筑学体制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创办了中国高等建筑教育事业,传播和发展了西方近代建筑学,并在中国建筑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同时,他们在教学和研究中培养出了中国自己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当重新审视实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沧 《河北学刊》2005,25(3):51-57
实用主义具有积极、创新和求实的性质,本质上是实践主义、多元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它并非主张“有用即真理,强权即公道”,而是强调实践、经验、效果三位一体;它重行动反空谈,重效用反虚夸,主张不断探索和实验,反对普遍真理和绝对真理;它重视理论结合实际,以挫败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要求将玄学拉回现实,创立实践哲学,贴近人类生活,完善真善美统一的真理观,建立创造性方法论和审美主义人生观。新实用主义则立足协同性、相对性、后现代主义和文化自由论,给狭隘理性以重击。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当重新审视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制度的本质在于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公正性 ,它具有规范性和秩序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导向性和激励性、协调性和整合性等主要功能。制度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公正性发生矛盾时 ,就产生制度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失效 ,因而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应遵循实质合理性和公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循序渐进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纪检监察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推进反腐败工作和党的作风建设过程中,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现行的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因缺乏独立性而造成职能“缺位”;二是现行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纪检监察工作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以党代法的“越位”问题突出;四是在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方面,思想封闭,观念落后,视野狭窄,循规蹈矩,创新不足。要改进和完善纪检监察工作应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构建纪检监察新体制,确保纪检监察部门独立自主和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二是要理顺内部机制,确保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经费、装备、技术手段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三是要提高案件查处概率,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四是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对腐败分子总体处罚水平特别是要加重经济处罚;五是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不断拓宽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领域;六是要加强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七是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反腐败制度,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历史主体性根源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创新研究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说明历史过程的能动性根源。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客体的角度,唯心主义立足于主观角度,他们都离开了人的存在、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因此都不能唯物地说明历史发展的能动性根源,即没有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的“物”。本文从需要与生产、需要与历史、需要的社会性与历史性、需要与利益、需要与行为规律、需要与价值追求、需要与人的全面生产等角度,全面揭示了人类历史能动性根源,以此确立人类历史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义是什么:效用、公平、权利还是美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类思想史上,正义或公正这个范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功利主义者认为正义是效用,罗尔斯认为正义是公平,诺齐克认为正义是个人权利,麦金太尔认为正义是美德。其实正义是属人的,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在现代,必须从哲学层面升华正义理论,超越单纯的效用、公平、权利以及传统美德的视野,把人与人的生活意义、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完善作为正义理论的主题,并把关注弱者生存权利与约束强者权力意志的正义原则贯注于现实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从招远市的实践看,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率先发展,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推进发展动力由投资为主向内外需双向驱动、发展路径由资源主导向多元支撑、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三大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握转调发展主线,优化服务业、工业、农业“三大结构”,加快经济升级步伐;着眼城乡一体发展格局,打造城市、小城镇、新农村“三大板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加强财源、民生、社会“三大建设”,巩固和谐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17.
聂锦芳 《河北学刊》2007,27(5):12-2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梳理了这一文本原始手稿的保存和归档情况、从零散刊布到全书出版的过程、《费尔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以及MEGA2的编排设想和编排顺序,并阐明了笔者对于文本研究中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阐释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佛教在日本经历了国家化及与政治相互扶持的长期历程,因此与其政治和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联系。日本佛教存在着某种功利化倾向,不太强调是非善恶的区别和“因果报应”以及“轮回”与“涅”等观念。僧侣和武士曾经相互影响,佛教禅宗在武士和政客的训练过程中发生过重大作用,对于日本民族独特的生死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武士道发生的重要精神根源。  相似文献   

19.
彭立群 《齐鲁学刊》2008,3(1):70-74
自由与规范的统一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达致的,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反思二者统一的含义、基础、原则和限度等问题。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含义就是二者并非一定要区分出谁先谁后,它们都是服务于人的需要的、相互依存并有着张力的维度。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状态的能在性和共在性。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是致力于生产与生态、本性与理性、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平衡。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限度即避免形式化和僵化问题,把具体的历史条件、艺术创作和私人生活领域中的特殊性收入反思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加强环境管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针对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综合处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深入探讨我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管理与主要的环境管理领域、加强环境管理对企业的作用等问题,坚持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资源承受能力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