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全球变暖的认知教育已经够多的了,重要的是需要负责的国家愿意负责任备受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7年11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举行。迎接世界各国代表的,除了这个岛屿上看  相似文献   

2.
托尼·布莱尔打算利用英国任八国集团主席和欧盟首脑期间,集中精力应 对气候变暖问题。而美国的怀疑立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抵制可能会令他难以促 成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斯坦福大学教授斯蒂芬·施奈德(Stephen Schneider)认为,隆博格无视气候变化的复杂性,把注意力集中于最草率地预测的气候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4.
由于气候科学的不确定性使得全球变暖议题充满了争议,但政策制定者为了政策制定的方便,在利用气候科学共同体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将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直接挂钩并由此而制定了各种减排措施,不过这些措施最终由于环境铁律而失效,这也解释了世界气候大会谈判举步维艰的原因。除了政策层面的尝试,科学家们还尝试了各种技术修正方案,但由于气候本身的复杂系统性也失效了。全球变暖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人类直面的一种情境,应对这种情境需要的是一种在真实性基础上不断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枫逸 《老友》2012,(12):15-15
报载,今年10月23日。合肥市老年公寓前后有4拨爱心人士来给老人们献爱心。重阳节前后。献爱心活动突然井喷了.这家养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被志愿者洗了7次脚。这样的献爱心,不少老人都说受不了。  相似文献   

6.
7.
围绕着全球变暖有一系列争议,这些争议表面上是科学问题,背后却都是政治。全球变暖是科学政治学的典型个案。戈尔的煽情纪录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主持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2006)中,有一个相当搞笑的情节:大屏幕上显示着一千年来地球的碳排放曲线,戈尔为了强调该曲线右端近年的剧烈上升,站上了一架折叠升降机,一边嘴里嘀咕着希望我不会摔死,一边上升到了接近天花板处。这一行为艺术当然让现场听众笑了起来,同时也达到了加深听众印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7年,谈到气候,人们就会谈到全球变暖问题,不仅是我们的城市越来越酷热难耐,就连北极的动物都可能会无处安身。因此,一年一度的G8将全球变暖提上议题,而从来都不愿意在自己国家减排的布什突然又跳了出来,要拉着印度和中国一起完成他的政治演出。全球变暖本来就是工业化过度的恶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到4摄氏度,届时可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或将在今后的20多年中,不会对国内温室气体的排放绝对总量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各地气候都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人们质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何在?!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和行动? 一、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 荷兰气象机构报告说,2007年很多欧洲国家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温暖的1月。2007年1月份是1706年荷兰首次开始气象观测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温度达到7.1℃,比正常高出2.8℃,荷兰的水仙花提前开花了。莫斯科比以往冬季气温高10℃。俄罗斯气象专家称, 莫斯科2006年冬天气温反常,不仅仅创下历史新高,而且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在莫斯科有气温记录以来的120年中还是第一次。2007年3月22日莫斯科气温达12℃,打破了1902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圣彼得堡2006年12月出现了107℃的高温,也创下了该市12月的最高温度。美国纽约入冬温度为10℃,2007年1月6日达20℃以上,是百年以来第一次。美国新泽西州是11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在街上几乎看不到穿厚冬衣的人们。 意大利刚刚度过了200年来最温暖的一个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高4~5℃。法国气象台报导,进入2007年以来,法国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高8℃左右。瑞士气象局发布消息,该国2006—2007年冬季3个月平均气温比140多年来有正式记录的冬季月均气温高出3℃,创 下历史记录。日本气象厅观测数据显示,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日本平均气温比往年高152℃,与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持平。德国2006年的冬天是自19世纪中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和的一个冬天,气温比多年平均值高出大约45℃。澳大利亚则同时饱受旱涝打击,东北部多个城市陷入洪水中,南部新南威尔士却是数十年不遇的干 旱。美国和加拿大被雷雨和暴风雪所袭击,随后形成龙卷风,不少建筑被毁。2007年年初发生席卷北美洲、欧洲的强风暴,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暴雨洪水,以及袭击美国中南部、日本的暴风雪,成为全球重大灾害事件。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说,2007年沈阳下了50年不遇的大雪。2006年12月到2007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零下2.4℃,为中国自 1951年以来的第2个暖冬。北京2007年2月5日气温达16℃,远远高于0℃以下的历史平均气温,因为气温如4月,玉兰花已盛开。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相隔几千公里的东部江苏和西部新疆都经历了56年来的最高温。正常年份天寒地冻的黑龙江,也经历了40年来的高温。陕西省有30万人现正饱受干旱折磨,因为2007年1月降雨量比平均水平少90%。2006年中国遭遇了数十年来最强的台风和严重干旱。我国长江流域的川东盆地出现干旱、高温,降水也少。2006年,我国年平均气温9.9℃,比常年偏高1.1℃,是50多年最暖的一年。由于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多种气象灾害频发。受干旱及高温影响,全国48%的陆地生态质量不如常年水平,较2005年低31%。川渝发生严重干旱,林区火灾频发, 损失严重。草地、荒漠、城市生态质量明显低于常年水平,草地载畜量下降,沙尘天气频发,生态系统支持功能大幅下滑。中国2006年的气象灾害造成500万亩农作物受灾,影响4亿人口,造成GDP损失1%~2%。近年来各国出现的暖冬、气候变暖和异常现象,根据德国波茨坦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所的数据,在过去30年其出现频率大大超过以前, 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后果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将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并出版。参加编写这个报告的有113个国家的官员及数千名专家。他们对大量数据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得出了具有很高可信度的结论,即气候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总体上呈增暖趋势。 近50年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有90%~95%的可能性是人为温室气体的增加所造成的。他们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气温可能升高幅度(相对于工业化前)为1.9~4.5℃,有的地方可能达6℃,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59 cm,如果持续千年,会最终上升7 m。据IPCC评估报告初稿称,地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更为频繁的洪灾、热浪、两极冰盖部分融化、海平面上升;澳大利亚将出现严重干旱,全国缺水,而著名的大堡礁将在数十年内被毁;部分太平洋岛国将被上升的海水淹没;在2080年将有2亿~6亿人受到饥荒影响,11亿~32亿人受水荒影响。气候变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对某些国家而言,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不是一个可怕的预言,而是迫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威胁。印尼全国1.8万个岛屿中的2 000个将因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法国巴黎气候与环境中心完成了模拟海平面升高的实验,结果显示,非洲热带地区将因干旱而受到严重打击,暴风雨将在南亚肆虐,北极的冰层将融化,亚马逊热带雨林将逐渐变成草原。英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显示,英国21世纪将经常发生大规模洪水;2003年袭击欧洲导致数千人死亡的热浪将成为常规现象。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生态学院科学家罗兰·普森纳经过研究后说:如果阿尔卑斯山冰川按目前的速度融化,大部分冰川在2037年就会消失。南北两极冰层厚度己降至100年来的最低点。两极冰层一旦融化引发洪水,对低洼地区的国家与居民来说,将是一场重大灾难。印度英迪拉·甘地发展研究所的最新报告说,全球变暖首先可能直接导致洪水频发,农作物生长季节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印度农业的发展。报告预测,如果平均气温上升2%,降水量减少7%,印度稻米产量可能减少15%~42%,小麦产量将减少34%;如果海平面上升1 m,印度将有5 764 km2土地被淹没,大约710万居民失去家园。有的科学家说,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1/4的物种灭绝,也就是100万个物种消失。北极冰层在过去50年中已变薄40%,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北极熊将在未来30年内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及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结果。日本环境研究所研究结果表示, 如果不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日本农业、渔业、环境等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受气温上升影响,日本著名的“越光”稻米50年后将减产10%,柑桔生长北移,番茄等农作物糖分下降。海水升温2℃会使日本秋刀鱼、沙丁鱼的渔场北移。海平面上升1 m,日本90%的沙滩将消失,占全国1/2的日本沿海人口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科技部、气象局、科学院等6部门最近发表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气候变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近100年我国气温年平均明显增高,升幅达0.5~0.8℃,比同期全球平均值06℃略高。在未来50年到80年间,全国平均气温将升高2~3℃。未来气候变暖将给我国农牧业生产、水资源、海岸带社会经济和环境、森林和生态系统以及卫生、旅游、电力供应等其他领域带来重大影响。农业产量如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下降37%,草原承载力及载畜量都会改变。水的供需矛盾加大,蒸发量将增加15%,旱涝灾害频繁,中国西部缺水严重,缺口约在200亿m3以上。沿海受灾可能加大,风暴潮等极端事件频发,长江、黄河、珠江三角洲最为脆弱。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将上升1~16 cm,风暴潮将使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群落遭破坏,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森林和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森林组成和结构在东北地区变化较大,阔叶树将逐渐代替针叶树成为优势树种。估计2050年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2%,冰川融水总量增加,年 增20%~30%。青藏高原冻土带退化,季节融化深度增加,高原湖泊依冰川融水而变化。疾病发生面积增加,电力供应遇到更大压力。气候变暖使热浪频率增加,心血管、虐疾、登革热和中暑等疾病发生强度和范围扩大。雪山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使山区、海岸、海岛风景地变迁,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及旅游者安全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气候变暖会加剧空调电力制冷消费增长,给电力供应带来压力。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有的科学家归纳为以下7点:1)水供应矛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2)天灾威胁加重:地球发“烧”,热带风暴和飓风(台风)次数和强度都可能增加。3)岛国命运堪忧:地球两极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一些岛国可能不会存在;沿海滩涂及城市也会受到很大影响。4)夏天热浪频仍:报告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北美受热浪侵袭次数将增加3~8倍,各地热浪也会有不同程度增多。)生物链被打乱:由于气候变化,不少动物开始向南或北迁移,生物物种活动范围变化将导致迁入地或迁出地生物链出现混乱。到时植物因气候变化不适应,也会有大量物种消亡。6)传染疾病肆虐:由于全球变暖,许多通过昆虫、食物和水传播的传染病传播范围扩大。7)经济发展蒙阴影: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重大气象灾害造成年均经济损失从20世纪60年代的40亿美元,升至290亿美元。与上述看法相反,俄罗斯、巴西、中国等不少学者认为:现在气候变暖确实不假,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在整个地球气候变化史上,有过远比现在还温暖的气候。比如在白垩纪,温室气体高达现在的5倍,它造就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并不坏,水草繁茂,巨大恐龙横行。中国科学院几位专家指出,气候变暖有坏处也存在好处,对内陆国家来说好处多于坏处,这些好处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气候变暖将使大气中水汽增多,给内陆带来更多雨水。非洲北部、亚洲中部,以及我国中西部将变得湿润起来。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将由暖干性变为暖湿性。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将会缩小,中国戈壁将逐渐披上绿装,这些地方变得更适宜人居住。其次,气候变暖将使全球的植被更加繁茂。森林扩大,草原更绿,树木生长更快。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近年来也增长很快,这里有人的因素,老天帮忙是更重要原因。第三,气候变暖使作物更加高产。随着暖冬现象持续发生,地面积温上升,越冬作物普遍北移,作物分蘖良好,产量增加。近十几年,美国、印度、中国等世界重要产粮区五谷丰登,牧草丰产,各种牲畜数量增加。 最后,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人类减少能源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暖冬使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取暖用油用气大量减少,使国际油价下降。“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都有多样性,要全面看待气候变暖。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已是不争事实,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里说的人类活动主要是指人类通过工业包括各种工厂及汽车等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不断排放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聚集,温室效应增强,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IPCC的专家们认为气候变暖90%以上是温室效应造成的。使地球变暖的真凶是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这就是地球气候变暖说的主要理论依据。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说简称为温室效应说,也可称为变暖说。除上述人们最常见的“温室效应说"外,对全球气候变暖还有几种说法。1)太阳辐射说。英国电视台4台在2007年3月份播出了“伟大的全球变暖丑闻”记录片,认为“人类行为造成全球变暖是一个谎言”, “再过5年,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的说法将彻底变为一句废话。”此记录片得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丹麦国家航天中心和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9位气象学、海洋学、生物学教授的支持。他们认为全球变暖可能是太阳活动加剧造成的,从南极取得的冰核样本显示,地球变暖在CO2排放量增加前800年就开始了。世界范围的经济繁荣发生在二战后,产生了大量CO2,按照其他科学家的观点,这应该导致气温上升,但大部分全球变暖都发生在1940年以前,1940年后,全球气温不升反降了40年。俄罗斯“观点报”引用英国学术杂志文章说,新研究显示,地球变得越来越暖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处于近1 000年来最强烈的时期,而且太阳辐射增强对臭氧层和云层影响所带来的气候变化,可能比太阳光的影响更大。 对英国电视台的观点,许多科学家认为不代表主流,他们的观点都被反驳了。我国科学家、北京大学气象学教授王绍武,也曾分析过太阳辐射对温室效应的直接影响,认为这并不构成主要的原因。大量的以科学论证为基础的论文都认为:人类行为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科学界2007年用了“非常可能”,概率增到了90%来肯定全球变暖是人类 活动的结果,应该说是更可信了。2)宇宙射线说。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2007年2月的一篇文章认为“宇宙射线可能在云层形成中扮演主要角色”。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可 能比许多科学家以前所认为的小得多。3)动物废气说。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说,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废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牛的屁等排泄物会产生100多种污染气体,其中氨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3,氨正是导致酸雨的原因。牛屁中有大量甲烷,其暖化地球的速度比CO2快20倍。4)冰河期说,也称变冷说。以日本科学家为代表,预言21世纪“第4小冰期”将于未来20~30年后到来,地球气温将降低到18世纪80年代的水平。5)冷暖交替说。世界气候变化尽管有冷有热、有湿有干,但基本上都遵循一定时空规律,并以冷暖交替出现为重要特征。从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冰期情况看,从震旦纪到侏罗纪这段6亿多年的时期内,发生过3次大的冰期,第1次距今约6亿~7亿年,第2次距今约2亿~3亿年,第3次距今约200万年前。3次大冰期时间间隔大体上都是3亿年。 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气候也有过多次冷暖变迁,冰期寒冷,间冰期温暖。我国2 000多年气候变迁过程正是一个例子。冷暖交替说认为:全球现在变暖是因为正处于间冰期,并未超出历史上的变动尺度和界限。在突变中切勿惊慌失措,也不能根据偶然变异,判断今后气候更将“恶化”。 尽管“冷暖交替说”有一定历史根据,但完完全全一样冷暖的冰期和间冰期重复交替出现是不存在的。气候是螺旋式循环交替变化的,不可能从原点又回到原点。科学家们用90%的概率肯定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而形成的,但仍还有10%是其他原因使地球变暖。因为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受人类活动影响外,自然界还有诸多因素,如火山爆发、太阳活动、地磁场变化、地球自转与公转速度、宇宙的变化及海洋变化的影响等。这些因素中,有的因素可能引起气候变暖,有的因素则会有相反的作用,所以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仍然有一些不确定性,不能简单认为温室气体增多是地球气候变暖的唯一原因。所以IPCC用90%的概率表达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的原因,是比较科学的。 四、行动起来,给地球降温 由于气候变暖主要是人为活动引起的,因而气候变暖只有靠我们自己行动来阻止和控制。全球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行动起来,积极做好温室气体的减排,直至零排放。在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工作中,要坚持走绿色道路,做到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双赢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欧推行的生态现代化,现已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更加广泛的推行。发展生态现代化,建立起既有利于环境发展,又使经济持续增长的模式,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出,做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减排或零排放温室气体的基础上,同时开展植树造林,发展绿色工程如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绿色家园工程、绿色服务工程、绿色消费工程等,做到高效低耗、高标低排、无毒无害、清洁健康、提高碳汇量,加快吸收大气中温室气体,使地球“退烧”。 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和正在采取措施,开展工作。我国从1980年到2005年,通过造林植树种草活动累计净得的碳吸收大约为30.6亿t CO2。从1991年至2005年,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达8亿t标准煤,相当于减少CO2排放185亿t。中国正在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如加强了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煤成气或油的开发利用等。发展清洁能源,控制和减少CO2排放对改善中国及全球气候、遏制气候变暖意义重大。 总之,走生态现代化之路,全球都来减排或治排,用绿色发展碳汇,双管齐下,地球是会慢慢“退烧”的,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贺庆棠.气候变化与中国荒漠化防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5):62. [2]秦大河.气候变暖90%以上是人为温室气体导致[N].光明日报,2007-02-07. [3]中国科学院、中央气象局等六部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N].新华社,2007-01 -17. [4]张聪聪.地球变暖谁是真凶[N].环球时报,2007-03-08. [5]王绍武.全球气候变暖的检测及成因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3(2):227-233. [6]现代化研究所.要现代化也要生态现代化[N].光明日报,2007-02-26. (责任编辑 何晓琦)  相似文献   

11.
湍水石 《社区》2012,(4):4-4
2012年元旦和春节“聚会”,这使得1月份“工作日最少”,“史上假日最多”。然而,不少空巢老人却觉得更加孤单难熬。据山东省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底山东老年人口已达13818600人,其中空巢老人比重约为72%。(山东电视台2012年1月5日)  相似文献   

12.
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Crichton)在他广受欢迎的通俗小说《恐惧状态》(StateofFear)的结尾警告道:"科学与政治混在一起是一个糟糕的联合,这种联合有糟糕的历史记录。"他认为政治家和激进环保主义者的任性妄为使事态更加模糊,从而在全球变暖问题上导致了一种牧群精神,就像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对优生学不加批判的拥护一样。他忧心忡忡地写道:"同样,这一次也是批评者寥寥,且这些批评者还受到了激烈的反击。"  相似文献   

13.
浩天 《今日南国》2014,(11):21-22
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热,人类则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我们不停地向大气中注入含碳的温室气体,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使得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极地的冰川在融化,海平面越来越高。但是,一个温暖世界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如此,科学家告诉我们,全球变暖意味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变。一些干燥的地方会更加少雨,产生干旱和野外的火灾,而另外一些湿润的地方会更加多雨,带来洪水气候会变化无常,难以稳定,沙尘暴和飓风越来越多,海洋变酸,地球生命.可能会有灭顶之灾.人类是适应性很强的物种,从科学技术到商业、政治,人类已经在思考适应气候变暖的办法、从庞大的国家机构,到零散的企业和投机商,人类谋划未来的前提开始更多地从“阻止”全球变暖转为“适应”它,即在全球变暖中淘金、寻找商机。  相似文献   

14.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美国人参与战争之后就再也不喜欢在战争中失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当然取决于如何界定“战争”的定义。一种战争是热战,它通常考验人们的勇气、意志力、爱国心和战略,这类战争是我们所擅长的。但其他的竞争同样考验我们是否具有这些特质。除了大萧条、太空竞赛、兴建铁路或根除仍然大范围存在的脊髓灰质炎之外,  相似文献   

15.
不仅人类畏惧高温热浪,对其他大多数生物来说也是一场灾难,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然而,美国古生物学家詹森·希德等人认为,有一类动物会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逐渐繁荣起来,它们是包括蜥蜴在内的冷血动物.在2亿多年前,地球大部分地区都十分炎热且湿润,从南极到北极都是热带地区,除了一些沙漠和荒漠之外,大部分地区都被热带雨林所覆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爬行动物迅速繁殖且体型不断变大,恐龙开始统治地球.科学家表示,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如果不断升温下去,将变得和2亿年前的地球极为类似.  相似文献   

16.
17.
全球变暖与成都低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就是要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效率.低碳经济将改变整个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这是人类未来生态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成都要实现在现代化和"服务全省、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就必须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生活,打造"零碳成都"城市品牌.实现经济低碳化、低碳经济化,创新低碳经济体制机制将成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并不当然意味着政治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但众多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世界人民对民主的追求和不同理解,必然对现存民主机制和国际秩序产生影响。本文着重对平民参与全球民主和国际体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表达了西方世界的民主化论调。用不同的眼光解读这篇文章,相信会有不凡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此时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京都会议还有5个月的时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反对签署任何在京都会议上达成的未包含限制发展中国家排放温室气体的协议。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决议居然是以95:0的压倒性优势通过的,这在参议院的其他议案上是很少见到的。  相似文献   

20.
人的“需要层次”概念最初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自那时以来,研究人员利用这个概念研究各个领域人的动机。揭开人的动机的关键是了解驱使作为个人的我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