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国内要闻     
《经营管理者》2008,(1):8-9
<正>去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2007年12月19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说,去年前11个月,我国财政收入达到48177.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预计全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左右。他还表示,最近几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一直超过GDP增速。根据去年初的财政预算报告,财政收入按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安排,既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趋势和近几年收入增长的实际,也考虑了各种减收因素,是积极稳妥的。  相似文献   

2.
郭庆旺 《管理世界》2019,35(6):1-10
具有持续针对性、成本降低性、长期持久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无疑会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不仅财政赤字规模在未来三四年内会扩大,而且财政收入体系的法治化程度会有所削弱。为了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同时又要防范财政风险,保证财政健康发展,必须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其中更具有针对性的主要举措包括:制定财政整顿策略,精简机构,削减财政补贴,控制社会福利性支出增速;加强财政治理,全面实施中期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工作;实行税收支出预算,真正形成经立法机构审批、监督、检查的"第五本预算";推进财政收入体系现代化,提高税收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政府治理结构与县级财政解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2000~2005年间县级面板数据,从财政自给能力角度出发,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在促进我国县级财政解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财政收支分权在县级财政解困中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财政收入分权水平提高有助于增强县级财政的自给能力,实现县级财政解困;财政支出分权水平提高则会显著加剧县级财政困难程度。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以来,财政收支分权的不对称性作用明显减弱。另外,近年来我国推行的政府治理结构改革,包括撤乡并镇改革和省直管县体制创新,在增强县级财政自给能力和改善财政状况方面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其中省直管县体制创新反而不利于县级财政自给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是指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税种划分财政收入以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如今一提到分税制,人们一般都会想到九四税改。其实,我国分税制的构建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村民自治对村级财政的影响,在河北省内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得出我国当前村民自治中村级财政的具体情况以及村级财政收入减少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8,(8):8-8
长期以来,中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国有企业,这让普通中国人感到自己与政府财政没什么直接关系。开征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这一观念,而政府官员也意识到,扩大征税范围将不可避免地提高人们对政府责任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河南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引人注目的是,财政每年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增长更快。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到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折射出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和财政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刍议发展我国地方公债的制度障碍及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扩大的地方财政需求与相对较窄路径的地方财政收入安排难以协调,非规范化的融资宣泄便滋生蔓延,地方财政蕴藏了较大的风险。而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通过发行地方公债筹集地方财政收入的路径安排在我国却受到了诸多制度的限定难以发展,因此,要确保地方财政安全,就要消除正常的融资渠道地方公债发展的制度障碍,以便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降低,但地方政府的事务并不因财政收入的降低而减少,相反有增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源不得不采取"土地财政"的策略。"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的蔓延呼唤"土地财政"制度的改革。规范化的财政分权体制,尤其是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是"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07,(4):38-38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张曙光日前提出,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是经济增速的2倍,这样的比例不甚合理;而在财政支出中,行政事业支出更是浪费惊人。光是公车出行就花费3000多亿元,吃饭3700多亿元。这两个数字很可怕。因为多年来政府都表示要增加教科文卫等财政支出,实际上并未落到实处,而事实上。去年国家财政只拿出了300亿,减免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学费,就使全国1.5亿的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11.
财政可持续性关系到财政安全、政府职能履行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中国财政制度特点和经济社会核心问题,突破单一的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建立分析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的狭义和广义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财政可持续性综合判断框架,使其兼容狭义与广义财政可持续性分析,兼顾历史判断与未来预测,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检验中国狭义与广义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发现:在狭义财政可持续性判断中,债务指标法、财政收支协整法、财政反应函数法检验结果均显示政府债务具有可持续性,但债务空间在缩小;在广义财政可持续性判断中,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法结果表明,财政大规模减收增支、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激进式绿色转型会对财政可持续性造成压力,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对此,本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目的要求《财政与金融基础》一书共十三章,可分为三大部分。(一)财政部分(1~5章)。学习中要注意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财政的涵义,财政产生的条件,各种社会形态下财政的性质、形式和范畴的发展及变化,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职能等。在此基础上,着重把握:①财政收入规模的涵义以及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②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的涵义和特征,以及目前国有企业实行的利税分流;③财政支出的形式及内容;④国家预算的基本原理、复式预算、预算外资金的管理;⑤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实质和内容,我国分税分级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答1.试析我国财政收入“两个比重”的提高财政收入两个比重是指“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前者综合反映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与地位。后者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能力。从1980年起,由于对企业和地方放权让利,我国财政收入“两个比重”明显下降。财政“两个比重”过低,严重影响了政府各项职能的正常履行,削弱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调控能力。为此,必须采…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财政分权是一个不规范的分权,由此导致了现有的投资冲动。首先,在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流转税和预算外收入,而不是财产税类收入,这种税制结构必然导致地方不断通过自身投资和吸引企业投资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而无需通过吸引居民来获取财产税类收入。其次,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没有在地方层面形成一个利益制衡关系,地方政府可以随意做出投资决策,无需考虑当地居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王晖余 《决策探索》2013,(19):62-63
继续压缩“三公”经费、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中央一系列约束政府过“紧日子”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债务凸显等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对“紧日子”仍不适应,“过头税”“零散税”甚至对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资金“乱伸手’现象开始萌发。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要求《财政与金融基础》一书共十三章,可分为三大部分。(一)财政部分(1~5章)。学习中要注意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财政的涵义,财政产生的条件,各种社会形态下财政的性质、形式和范畴的发展及变化,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职能等。在此基础上,着重把握:①财政收入规模的涵义以及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②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的涵义和特征,以及目前国有企业实行的利税分流;③财政支出的形式及内容;④国家预算的基本原理、复式预算、预算外资金的管理;⑤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实质和内容,我国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  相似文献   

17.
一、目的要求《财政与金融基础》一书共十三章,可分为三大部分。(一)财政部分(1~5章)。学习中要注意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财政的涵义,财政产生的条件,各种社会形态下财政的性质、形式和范畴的发展及变化,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职能等。在此基础上,着重把握:①财政收入规模的涵义以及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②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的涵义和特征,以及目前国有企业实行的刮税分流;③财政支出的形式及内容;①国家预算的基本原理、复式预算、预算外资金的管理;⑤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实质和内容,我国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  相似文献   

18.
一、目的要求《财政与金融基础》一书共十三章,可分为三大部分。(一)财政部分(1~5章)。学习中要注意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财政的涵义,财政产生的条件,各种社会形态下财政的性质、形式和范畴的发展及变化,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职能等。在此基础上,着重把握;①财政收入规模的涵义以及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②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的涵义和特征,以及目前国有企业实行的刮税分流;③财政支出的形式及内容;④国家预算的基本原理、复式预算、预算外资金的管理;⑤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实质和内容,我国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要求规政与金融基础》一书共十六章,可分为三大部分。(一)财政部分(1-7章)。学习中要注意正确理解财政的涵义,财政产生的条件,各种社会形态下财政的性质、形式和范畴的发展和变化,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职能等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把握:①财政收入规模的涵义以及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②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的涵义和特征,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要点,以及目前国有企业实行的利税分流;③财政支出的新形式及内容;①国家预算的基本原理、复式预算外资金的管理;⑤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实质和内容,我…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9-2009国土资源年鉴的数据,对省级层面上土地财政的规模进行了详细分析。这期间各地区土地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的均值基本在0.18-0.38左右,各地区差异不太明显;而土地出让金相当于财政收入比重则从0.11-0.80不等,地区差距较大,土地抵押金与财政收入之比则是上海为最高(3.83),最低的为黑龙江(0.09),将各地土地财政占财政收入的比值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全国各地区土地财政大多数都处于中等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