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冷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思想从冷战时期的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具体形态上,则从冷战时期美日同盟体制下的非自主性模糊战略逐步转向强调自主外交的清晰战略;在战略理念上日益强调国家利益,进而强调"日美共同价值".以申请"入常"为标志,日本正逐步从地区大国战略向世界大国战略演变.本文从外交战略目标、多边外交战略和双边外交战略三个方面探讨冷战后日本的外交战略选择及其影响这样的外交战略选择的国内政治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60年前的战争时代属于“热战”时代的话,那么,战后就是“冷战”时代;而今天的“冷战后”时代,实质则是“智战”时代。智战,是对以军事变革为代表的战争特点的最好概括。由于军事变革使战争形态与以往大不相同,进入了“智战”范畴,科技含量猛增,智能比例剧升,战得更巧,打得更精。  相似文献   

3.
刘蔓 《科学咨询》2023,(4):118-120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和推进以来,就受到美日印澳的关注、敌视和经济冷战思维外交的战略围堵与遏制。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文献较多且内容丰富,并且对“一带一路”倡议遭遇美日印澳经济冷战思维挑战的研究已有所涉及,但并未出现关于经济冷战思维系统化的专题研究,存在对经济冷战思维概念模糊、研究深度与广度不够、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等问题。由于经济冷战思维属于冷战遗留问题的范畴,因此,本文采用冷战遗留视角,厘清经济冷战思维的概念,以便拓展“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一新视角下,本文将相关国家经济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经纬、现实脉络及未来趋势置入当代世界体系衍化与国际格局变迁对立矛盾场域中,设置不同标准对美日印澳经济冷战思维进行分类,透视这些经济冷战思维外交的不同类别及其组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挑战动因和路径及其特点,从而开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冷战思维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08,(10):43-43
申小翠在《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撰文研究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冷战策略,认为文化冷战是20世纪美苏冷战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文化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的战略意义.他们以“好的宣传就是做得不像宣传”为行动标准,巧妙地组建冷战阵营,  相似文献   

5.
寇伟 《决策与信息》2004,(11):17-19
九一一事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美国,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如果说冷战的结束成为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新起点的话,那么九一一事件则为美国将这种战略全面付诸实施提供了机遇。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进行反恐战争的同时,将冷战结束后10年间全球战略探索的成果理性化,开始形成21世纪美国全球称霸的理论框架。并  相似文献   

6.
周琪 《领导文萃》2005,(12):37-39
国际上对冷战有一个共识:冷战的中心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从这一观点出发,人们可能会期待,随着苏联的解体、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消失和冷战的结束,国际关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将会减弱,甚至消失。然而,人们的期待似乎并没有实现。冷战的结束只结束了以冷战为形式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实际上,自认为已经取得冷战胜利的美国,其外交政策在后冷战时期并没有显示出正在淡化其意识形态色彩的倾向。相反,在后冷战时期当政的克林顿和小布什总统,比他们的前任更加努力地在世界各地追求民主和人权。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九一一”事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美国,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如果说冷战的结束成为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新起点的话,那么“九一一”事件则为美国将这种战略全面付诸实施提供了机遇。“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进行反恐战争的同时,将冷战结束后10年间全球战略探索的成果理性化,开始形成21世纪美国全球称霸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与台湾问题辛旗冷战结束了,然而整个世界并未如许多人所预期的进人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相反,各种复杂交织的因素不仅使大国间的关系重新调整,也使地区性冲突此起彼伏。这当中有冷战体制的遗存,有传统的民族、宗教、地缘的旧帐,更多的则是经济...  相似文献   

9.
南方朔 《领导文萃》2014,(22):114-116
正美国在欧洲对付俄罗斯,在亚洲对付中国,这并不是偶合的事件,一定有经过沉思熟虑。美国已在为后冷战的行动展开布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冷战时代,而苏联解体后,人们称之为后冷战。但冷战结束了吗?其实并没有,而是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进行着。因此,后冷战时代是一种更明目张胆、鲸吞蚕食阶段的开始。美国与北约合作下肢解了南联盟,美国运作之下,前苏联地区出现了各种颜色革命,接着又联军入侵,推翻了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政权。因此,最近发生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动荡,我们应当理解为俄罗斯的反弹。俄罗斯长期在被鲸吞蚕食之下,已退到  相似文献   

10.
唐昊 《领导之友》2010,(1):48-49
<正>以柏林墙倒塌作为标志,冷战结束迄今已有20年的时间。当初西方学者对冷战结束的欢呼和对战后新世界的期许,如今早已被更加冷静的反思所取代。20年后回头再看,冷战结束带给世界的重大变化有两个:一是经济全球化加速进行,二是国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对冷战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及安全外交、安全战略的演变作一回顾和总结。本文所论述的安全,包括国土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 一.历史的遗产 冷战后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外交是建立在对冷战时期的安全遗产(包括经验与教训)的总结、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的。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后者做一个清算。 总的说来,冷战时期中国的国土安全和政治安全受到的威胁无疑比后冷战时期严重得多,也是二战后所有大国中最严重的。这种安全困境,主要是由中国所无法左右的客观因素所致,包括:1)冷战与地缘政治因素。2)历史因素。历史上曾…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的继续:冷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刚刚两年,凯南就指出了二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是意识形态对立,而且这种认识很快就被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导人所接受。而如今,冷战已结束10年了,人们虽然普遍认为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与冷战时期不同,但国际社会却仍对什么是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莫衷一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讨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判断标准入手,论证三个观点作为答案:1、主要国际政治矛盾在冷战期间曾发生过重大变化,由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美苏争霸;2、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转变为美国称霸与部分国家反霸;3、中国作为反霸力量之一,在主要国…  相似文献   

13.
国际格局与世界政治演化趋势首先可以预判的是,国际制度的网络化进程不可阻挡。冷战结束、两极对抗消失之后的最近二十年间,传统的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方式受到广泛批评,而有助于代表多数国家和地区意愿  相似文献   

14.
三、美国在冷战中推行的强势外交 中国有句古语:得陇望蜀.美国的所作所为则是得13州望美洲,得美洲望西欧,得西欧望全球.二战后,美国称霸全球的愿望更加强烈.二战前其奉为圭臬的孤立主义似乎已销声匿迹,世界主义(全球扩张主义)却有甚嚣尘上之势.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前,东南亚和东盟处于印度外交的边缘地带,深受印苏关系的影响,印度的东南亚政策也因此反反复复,导致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东向政策"提出之后,印度历任政府在执行该政策的过程中所秉持的连续性则给予有力保证,使"东向政策"逐步发展成为印度一项重要的国家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对抗还是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对抗还是合作?张林宏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在冷战时期曾经建立起实质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但冷战结束和“六四”事件已将中美同盟关系及其基础裹人了历史的风尘。目前,冷战结束已有数年,世界即将敲响21世纪的钟声,但中美之间在建立何...  相似文献   

17.
二战之后.世界范围内的调整和转换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冷战结束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变化。当前.整个世界的发展又处于一个大的调整和转换期.并且这一次变化非常深刻。当初冷战主要是涉及政治.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中美台三边关系[1]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台湾问题的前景和东北亚甚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和平与稳定。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中美关系居主导地位,两岸关系与美台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中美关系的制约。但是另一方面,冷战后,台湾政治的发展正在对中美台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外,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都呈现出政治与经济相分离的特征:一方面政治关系动荡不定,甚至停滞倒退;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关系又日益密切。在后冷战时代,影响中美台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9.
1993:国际安全形势的回顾李庆功如果说国际社会在1992年主要忙干应付冷战结束、格局转换、政局变化等所带来的诸多政治冲击的话,那么在1993年则更多地关注武装冲突、国际维和、军备控制等一系列国际安全问题。地区安全态势1993年,世界总体安全形势未出...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际经济和贸易领域,两种趋势并行,一是乌拉圭回合结束以及国际贸易组织成立所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加强,另一个则是地区一体化的发展。亚太地区。尤其是在东亚,在60年代就开始酝酿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直到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该地区才真正出现了官方性质的多边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