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百年来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培植、支持西藏地方分裂分子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制造了所谓的“西藏问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当“西藏主权独立论”破产以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无视中国政府在维护西藏人权上所做出的成绩 ,利用人权问题来给中国制造麻烦 ,妄图以西藏的人权问题作为钳制中国的手段 ,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2.
论20世纪50年代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历来是影响中美关系的焦点 ,美国为了阻遏共产主义势力的蔓延 ,从军事、外交、经济上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 ,企图“划峡而治之” ,制造“两个中国” ,对此 ,中国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从而粉碎了美国的阴谋。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决定 ,美国卵翼下的的“台独” ,将是 2 1世纪中国的心腹大患 ,“台湾问题”将成为对中国国家意志的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4.
在 2 0世纪 ,美国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政策大体经历了从追随英帝国主义“西藏宗主权”理论 ,到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再转变到支持西藏叛逃分裂势力分裂中国 ,炮制“西藏民族自决”论和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过程。美国奉行的西藏政策是实用主义原则和双重标准。在其需要遏制和分裂中国时才利用“西藏问题”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中国内政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党的一项历史使命。自1950年代以来,我党对台政策始终坚持了一个中国原则,同时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灵活的策略,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体现了原则坚定和策略灵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从未改变也绝不允许改变。“台独”分裂势力不仅在台湾岛内,而且在海外不断进行谋“独”挑衅。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必须坚决反对“台独”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已经积极参与到维护国家统一和反“独”促统进程中,在世界各地开展各类反“独”促统运动,展现出中华儿女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态度。海外华侨华人致力于中国统一大业,在反“独”促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台湾老兵”问题是历史留存于海峡两岸的中国社会的特殊问题,而婚姻问题又是“台湾老兵”中最突出的问题。文章以浙江籍“台湾老兵”为个案,调查了他们去台湾前后的婚姻状况,并分析了造成大多数“台湾老兵”在台湾孤单度过大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 ,“李登辉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然而进一步认识李登辉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仍有助于警戒台湾新一届领导人陈水扁。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两岸关系五个方面具体剖析了李氏当局的“两个中国”政策  相似文献   

9.
2021年,拜登总统入主白宫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基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拜登政府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战略竞争对手”定位,在经贸、高科技、地缘战略领域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战略竞争。中国对此进行了有力回击,中美双方力量相对持平,中美战略竞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拜登政府在经贸领域实行“选择性脱钩”策略,对中美经贸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升级对华打压制裁举措,以此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中美竞争加剧。在美国加紧全面推进“印太战略”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围绕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较量不断升级。在中美战略竞争新时期,中美战略相持将长期持续。同时,管控分歧避免双方关系继续下滑仍将是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发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国人对台湾的关注逐步升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创建于30年代初的《新东方》《新亚细亚》两份刊物。它们在“东方革命”与“新亚细亚主义”的口号下,刊发了不少有关台湾问题的文章,其内容包括回溯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揭露日人对台湾人民的殖民统治、评析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思考大陆人民应如何回应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集中体现了当时国人对台湾的认知水平与基本观点。这一时期国内知识界依据“民族自决”的理论,将台湾视为反帝反殖民斗争的同道,公开提出团结“台湾民族”抵抗日本殖民统治。“民族自决”的反帝反殖民理论在抗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其对“台湾民族革命”“两步走”的解释,揭示了所谓“台湾独立”只是相对日本殖民者而言,其最终目的仍是回归祖国。而“台湾民族”的提法同样源自“民族自决”理论,有其特定的时代与政治意义。“民族自决”论深化了国人对台湾的关切,连接了两岸的抗日革命运动,更为之后的光复台湾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1.
冯契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特色之一是坚持“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的依据:其一,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其二,哲学史的创作必须自觉地以某种哲学元理论为指导;其三,中国哲学史著作的创作者必须拥有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的双重身份。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其包括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时思想的萌发,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的探索与著述。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体现在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以“智慧”说哲学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以“螺旋式圆圈结构”诠释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为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台湾早日实现,既要借鉴香港、澳门回归的经验,又要充分考虑到台湾问题的特殊性,创造出一个适合台湾特点的“一国两制”新模式。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造成的遗留问题,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台湾问题必须在没有外来势力干涉条件下独立自主解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核心与基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大陆要有比对香港、澳门更灵活、宽松的条件,实行更加高度自治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朝鲜战争后,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共适时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中共的和平倡议没有得到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回应,1958年夏天,毛泽东利用中东事件挑起第二次台湾危机,意在打破和平解放台湾问题上的僵局。面对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蒋介石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中共对和平解放台湾政策做出现实调整,和平解放台湾的近期目标逐步为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长远目标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日本自甲午战争后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积极推行“去中国化”的“皇民化运动”。“皇民化”中培植起来的“皇民”成了战后“台独”的骨干分子,日本成了“台独”的源头和主要活动基地。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右异势力一直视台湾海峡为自己的生命线,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从事分裂活动,扮演了台海危机幕后黑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1942~1951年美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转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42年至1951年美国政府的西藏政策,大体经历了一个从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转变到支持西藏上层分裂势力,秘密参与谋划制造“西藏独立”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美国干涉中国“西藏问题”日益强化的趋向。影响美国在西藏问题上政策转变的重要因素是:二战之后世界和中国局势的变化,美国全球战略原则和亚洲战略原则的调整,以及美国政府的冷战思维方式和对西藏问题奉行的实用主义双重标准。这种局部政策的转变,主要服务于美国的亚洲总体战略利益和对华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物与物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概念。与西方哲学对“物”的认识论阐释理路不同,中国哲学思想对“物”的诠释则主要立足于生存论视域。“物”的问题与“物质文化”问题的实质不是“物”或“物质”本身的问题,而是“文化”问题,即文化哲学问题。无论我们对“财富”“利益”等“物”观念乃至“物质文化”作何不屑状,“利益差序格局”事实上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结构的主要特征,必须正视之、研究之。  相似文献   

17.
虽然1928年台共纲领中出现了台湾汉人已经形成“台湾民族”的提法,但是这一说法不能成立。因为大陆汉人在移居台湾的时候,他们将原有的语言、生产方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带到了台湾,并世代相传;大陆移民不仅去台的时候是汉族,而且在台湾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也同样是汉族,从来就没有变异成为所谓的“台湾民族”。实际上,1928年台共纲领中的“台湾民族论”是日共照搬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楔子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企图阻止中苏结盟、分化中苏同盟、削弱苏联阵营力量的战略工具。美国通过对中苏关系及其变化的认知与研判,适时调整其“楔子战略”予以应对:从最初“一拉一压”的结盟预阻策略,到“共同打压”的强压促变策略,最后转变为“一压一和”的分而治之策略。美国的“楔子战略”对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两国凝聚力从而促成了中苏结盟,也挑起了两国分歧争论并最终加速了中苏同盟分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剖析、驳斥“台独”分子篡改历史而散布的种种谬论:1.“台湾民族论”;2.“台湾法律地位未定论”;3.“台湾命运共同体论”;4.“新主权观”;5.“有效管辖论”和“对等政治实体论”;6.“台湾住民自决论”。  相似文献   

20.
“台独史观”在“民族叙事”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着“压迫与抗争”这一主题,将台湾历史歪曲为所谓“中国人”对“台湾人”的“民族压迫史”。而在“台独史观”对明郑台湾史的论述中,该主题则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弱化再到强化的过程。从早期将郑成功和明郑政权污蔑为与荷兰、日本一样的“外来殖民政权”,到民进党初次执政时期转而鼓吹明郑政权在台湾“独立建国”的“东宁建国论”,再到如今大肆攻击郑成功和汉族移民“压迫屠杀台湾‘原住民’”的“原民史观”——这种转变,揭示了“台独史观”的“民族叙事”本质,就是“反中国化”和“反中华民族化”,只是迫于台湾人民的强烈中国认同,才一度对其进行弱化。如今,随着“台独”势力的得势和“台独”思想在台湾民众中的传播,“台独史观”也逐步撕去其伪装,开始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迈进。我们必须对“台独史观”的这一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并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