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论法的精神》第一编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被视为是孟德斯鸠对于东方社会的政治形式的客观描述,但很多研究者并未意识到,有关专制政体的讨论成为了孟德斯鸠建构新的政体论的出发点。实际上,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凸显了孟德斯鸠鲜明的价值立场。在孟德斯鸠的描述中,专制政体是一种内在不合法的政体,并且,在他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和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的论述中存在着相似性。在《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编中,孟德斯鸠多次提及专制政体和宽和政体之间的对立,正是这一对立使我们注意到,宽和政体有可能是通往《论法的精神》第二编的线索。宽和政体中所传达的权力制约的观念,预示了第二编中三权分立的政体形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关于政体理论,亚里士多德和孟德斯鸠无疑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政体理论也都构成了他们政治思想的基础。从形式上来看,孟德斯鸠承袭了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的框架,并通过这样的框架讲出了十分不同的内容。孟德斯鸠从根本上改变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原则,德性不再作为区分政体优劣的根本标准,原因在于他将德性从其与智慧的关系中剥离开来,而降低为一种激情。于是,对于所有的政体,其动力——德性、荣誉、恐惧,都将处于激情的层面。因此,无论哪种政体,其权力的本质都是一致的。另一个与亚里士多德分类非常不同的地方在于:孟德斯鸠将专制主义单列为一种政体类型。这一方面是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上述原则的改变所致,专制主义这种权力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成了现代政体最危险的演变可能。孟德斯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写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理论。  相似文献   

3.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是政治权力学说的一部分,但分权学说并未揭示分权理论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理解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关键在于理清权力与真理的关系,在任何国家,宣称掌握真理的先进性阶级或政党在取得权力并行使权力时,都极力回避分权学说,这说明分权学说同真理论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正因为如此,宣称掌握真理的阶级在权力初始分配时都利用真理论来捍卫自身独占的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4.
洛克是近代自然法学派中第一个明确提出三权分立思想的人,而孟德斯鸠则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政治学说.虽然二者在理论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他们在各自的分权学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却是不尽相同的.前者侧重于以财产权利为重心的公众福利,而后者侧重于以贵族特权为前提的政治自由.与洛克相比,虽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在形式上更加完善,但是在思想内涵上,还是洛克的分权学说对西方现代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孟德斯鸠系统地阐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并明确提出了分权制衡理论.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思想的重要发展.对"三权分立"与"五权宪法"的比较,应从两大思想的立论基础、构成形式和分权实质等方面入手.虽然"三权分立"与"五权宪法"思想都有历史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们是中西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两座辉煌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前的西方分权理论表现为混合政体理论,其本质是阶级分权,平衡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孟德斯鸠对分权理论的贡献是把自由与分权相联系,并具体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方案。三权分立只是现代国家分权模式的一种,它一般适用于内忧外患较少的国家。要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与制衡,局部的权力混合交叉是必要的。议会制国家事实上是议行合一。分权除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外,还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 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削的主要理论依据。从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开始,直到今天,“三权分立”一直是资产阶级国家政体的典型形式。因此,认真研究和评价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乃是我们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重要环节。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如下初步探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产生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但它的思想渊源却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就有分权思想的萌芽。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曾提到“混合政体”的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曾主张实行“温和民主制”,以中等阶层来平衡寡头和贫民的势力。后来的波利比则吸取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的上述主张,进一步论述了分权的思想。他认为公元前三世纪的罗马所以能够保持长时期的强大,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8.
概念与机理:政体的设计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体是和国家同时产生的一种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反映国家的权力结构以及国家组织之间的权限关系。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决定了国家政体的具体形态。随着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演进,人类社会经历了集权政体向分权政体的转化过程。政体是历史生成和人类理性建构的产物。政体的价值目标决定了人类政体设计的基本理念。传统社会的政体设计体现了集权主义和权力本位的精神实质,将权力集中在最高统治者手中以实现专制统治是集权政体的最高设计理念。就现代社会而言,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保障人们享有最广泛的自由和充分普遍的社会福利便成为分权政体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通说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优于洛克的分权理论,该观点忽视了两种理论产生及历史意义的国别性。洛克的分权理论所体现的内容反映了英国的国情特征,并非不成熟的“分权”理论。其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均超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自然法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转折点,对自然法的历史演进起着关键性作用。分权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洛克,而非孟德斯鸠。  相似文献   

10.
通说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优于洛克的分权理论,该观点忽视了两种理论产生及历史意义的国别性。洛克的分权理论所体现的内容反映了英国的国情特征,并非不成熟的"分权"理论。其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均超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自然法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转折点,对自然法的历史演进起着关键性作用。分权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洛克,而非孟德斯鸠。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创造性地引进了西方政体思想,将卢梭的纯粹民主政体与孟德斯鸠的现代混合政体进行对接,并有效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政体的某些内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现代混合政体理论。这种政体是以民族强盛,而非个人自由为核心目标,强调贤治、监督与合作,强调政府能力与人民权力之间的平衡。更富原创性地是孙中山提出了实现现代混合政体的三阶段论,尤其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过渡性混合政体理论。与西方同类理论相比,孙中山的混合政体理论表现出相当强的逻辑性,但要让其能够自洽,需要适度地变更人性假定。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关于孟德斯鸠自由观的争论主要从其政体理论、英国宪制和商业观念等出发,"专制主义"往往被当作一个与自由对照的背景性的概念来处理。本文考察了孟德斯鸠思想中专制主义这一概念的古今之变,并从"自由"与"专制"的对照出发,试图理解其自由观在古典共和传统和现代境况下的微妙"折衷"。专制政体是一种类似于"奴隶主-奴隶"关系的政体,在这一点上孟德斯鸠离古典共和传统并不太远。但他同时显然又同这一传统保持了充分的距离,专制主义不再是某种正宗政体缺失的状态,而是人的世俗需要——主要是安全——的不满足状态。  相似文献   

13.
孟德斯鸠采用罗马的自然法的理论,侧重于在政治上寻找一个通往自由与平等的方向,全面论述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论,建立了一个包括法、政体和权利分立与制衡等在内的比较系统的社会政治理论.其政体论包括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每一种都有动力原则与之相适应.他认为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其三权分立包括三权相互牵制和互相平衡两层含义,超越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权力制衡与洛克的分权思想.  相似文献   

14.
卡尔霍恩是美国历史上极为重要又极富争议、被排除在自由主义主流之外的少数派南方政治思想家,其以州权为基础的民治政府与平衡政体的思想折射出美国从制宪会议到内战前深刻的社会政治矛盾与艰难的政治认同,以及复杂的宪制法理学争论。卡尔霍恩追求的平衡政体并非对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的简单复制,而是联邦政府各部门之间权力平衡、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权力平衡和南北双方政治平衡的有机结合。代表南方精神的卡尔霍恩政治思想并没有因南方在内战中的失败而在历史的潮流中衰亡,而是以一种内化的精神持续塑造着美国的自由共和政体。  相似文献   

15.
一、国情:我国不搞“三权分立”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理论依据。它一直是资产阶级国家政体的典型形式。这种思想早在古希腊就有分权思想的萌芽.公元前三世纪的罗马就集  相似文献   

16.
孟德期鸠的政体思想蕴含着深刻的法治精神。法治既是孟德斯鸠划分政体种类的基本标准 ,也是他评价政体优劣的标准 ,还是他的“政治宽和的政体”的本质要求。他的政治宽和的政体是法治与自由完美结合的政体  相似文献   

17.
孟德斯鸠关于国家政体的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德斯鸠对国家政体作了划分 ,对各种不同政体的特点作了论述和比较 ,并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原因。其中既有正确而富有启发意义的地方 ,也有不甚正确或错讹之处 ,需要我们给予细致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分权原则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组织国家机构的基本原则,也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分权思想的系统表述者孟德斯鸠一方面从理论上系统的阐述了分权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上又赞成当时并不实行严格分权的英国的政治制度。其分权思想的双重性实际并不矛盾,它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理解孟德斯鸠分权思想的实质与意义,对于理解如何通过寻找有效的权力制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保证公民的政治自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对西方政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代议制和三权分立理论的局限,丰富和发展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具体来说,在人民与政权的关系问题上,创立了复合民主制理论;在国家权力结构的布局上,创立了复合分权学说,构建了独特的国家权力结构体系;在国家权力的制衡上,创立了与“权能区分”相联系的制衡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虽仍是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但它体现了较高的民主性和合理性,为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中国政体观与法律观具有深远影响。孟德斯鸠构建了近代经典的政体类型学,他将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模式,并探讨了它们各自具有的德性、荣誉和恐怖的精神原则。他判定传统中国是专制政体的典型,其法度构建体现了专制的恐怖精神,并与礼教紧密互动。传统中国有关政体研究基本付之阙如。,氏言说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批判专制、革命变法的重要理论武器,中国思想界亦开始了有关政体问题的深度研究。但其中国法律观灼见与偏见交集,洞察与误读共有,具有双重性。其误读的原因多样,既有因资料缺失而对中国刑罚的失真观察,也有方法论上的以偏概全,如以中国奸商为例批判中国普遍国民性,更多还出自东西文明比较的文化偏见。孟德斯鸠中国法律观因而成为东方专制主义与法律东方主义的重要源头与范本之一,对此需要理性对待与清醒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