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庹修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德江县1983年开始了民族识别和恢复民族成份的工作。工作中,有关同志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发掘出原始面貌保留较为完整的傩堂戏。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堂戏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古代剧种。有关专家考证认为,这一发掘对研究我国戏剧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发展历史都有较大的文学价值。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王文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2)
贵州德江傩堂戏语言中的仿拟类型有仿词、仿语、仿句.其中,仿词又主要包括反义仿、近义仿.德江傩堂戏仿拟辞格的特点是仿拟类型以仿词、仿语为主,内容通俗易懂、幽默、生动;与汉语普通话相比,仿体的运用比较宽泛. 相似文献
3.
罗受伯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6,(3)
在贵州德江一带流传的傩堂戏,源远流长,以古朴的风格、鲜明的民族色彩、浓厚的乡土气习,深得土家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喜闻乐见”。为编辑《德江县土家族文艺资料》,县民委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笔者最近应邀到德江,在县民委李华林主任的亲自带领下, 相似文献
4.
许钢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2)
傩堂戏是由歌唱(诗)、音乐、舞蹈、面具、服饰、道具、巫术等一系列要素以一定的形式构成的复杂整体.傩堂戏的复杂性,既表现在傩堂戏的仪式和信仰上,也表现在傩堂戏的戏剧形态上,还表现在傩堂戏动用的手段上.傩堂戏复杂性的形成,是傩在社会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思维或行为方式,是长期适应性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许钢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5,(1)
掌坛师是傩堂戏的主要传承人,在当地社会中有多重身份:一是农民;二是处于“大神”与道士之间,广泛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巫师;三是多才多艺的民间艺术家.这种多重身份,使傩堂戏掌坛师在当地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宁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6,(3)
“傩”,是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高诱注:“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士家族傩堂戏是由崇拜祖先,驱逐鬼疫的宗教祭祀活动演化来的。《沿河县志·卷十三》就有这样的记载:“跳一日者谓之跳神, 相似文献
7.
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7,(1)
傩堂戏是在我省许多民族中广泛流传的民间戏剧,它因原始古朴、历史悠久而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为了发掘和整理这一珍贵艺术遗产,我院民研所和德江县民委于86年11月25日至27日,联合在贵阳举行“傩堂戏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共有来自省内 相似文献
8.
吴应仕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6):33-37
德江土家族傩堂戏蕴涵着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语言学、戏剧学以及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学科的文化价值。尤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独树一帜、蜚声中外。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本文就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战略等问题进行了肤浅研究和窥探。 相似文献
9.
10.
试论傩堂戏与宗教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朴光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9,(3)
傩堂戏又叫傩戏、傩坛戏和傩愿戏,主要流传于湘西和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仡佬族和侗族中,在四川、安徽等省亦有流传。傩堂戏渊源于古代驱鬼逐疫的傩祭活动,还在胚胎期间,它即受到宗教的哺育,及至从傩祭中蜕变出来,仍与宗教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宗教的附庸和载体,傩堂戏既依附于宗教,又为宗教服务,离开了宗教,傩堂戏也就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1.
傩堂戏,是一种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民间剧种。它以酬神祭祀为主要目的。演出时头戴面具、身穿法衣、一般在厅堂内表演。在湘、鄂、川、黔边区,都有这种戏,贵州、四川称之为傩堂戏或傩坛戏;湖北、湖南称之为傩愿戏或傩戏。虽然叫法不同、表演上有细微差别,但其共同点是粗犷、古朴、源远流长,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 湘鄂川黔流传的土家族傩堂戏,是在远古先民的原始宗教、特别是祭祖活动、原始歌舞的基础上产生的。早期受到中原文化,特别是巴楚文化的直接影响;后期在元、明、清小戏发展高潮中,又受到了其它戏剧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戏剧形式。 相似文献
12.
贵州高校推广贵州民族传统体育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晓兰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4):156-159
从贵州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丰富、艺术价值高、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切入点,结合贵州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目前国家体育改革的趋势出发,大胆地提出了在贵州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贫困的山区省、农业省,要使贵州经济加快发展,必须抓好发展农村经济这个根本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制约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诸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大面积的改善;农民增产增收难度大;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山区优势未能全面发挥.未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等等。文章就上述问题发表浅见,作为参与迎接西部大开发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刘廷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1):64-67
湘西傩堂戏源于中原汉族的傩堂戏,曾经历了傩祭傩仪傩舞傩戏的演变历程。流入湘西后,受到当地土家族、苗族民间习俗和民族艺术的熏陶及影响,在传承的过程中产生流变并打上“湘西”的烙印,其民俗性、宗教性独具特色,是湘西旅游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正被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龚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
侗族文化丰富多彩,侗族建筑艺术堪称一绝,与侗族大歌一样闻名于世。侗族的民居、塔楼、风雨桥等绝妙建筑,其因地制宜的布局风格,融入了侗族的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理念。 相似文献
16.
许钢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5,34(6):12-17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傩堂戏掌坛师在保持其原有社会角色的同时,或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或被市、县等政府授予荣誉称号。这些身份和荣誉促使掌坛师对自身掌握的技艺有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自觉,增强了传承文化的使命感,进而促使他们在传承傩堂戏时有了更多的责任担当和更明显的能动性发挥。 相似文献
17.
贵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渌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109-113
宗教文化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古今中外,人文旅游景观中的宗教文化内容都是游客为之注目的亮点。在新阶段,贵州的旅游业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本文在挖掘贵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如何对贵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贵州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6):203-205
贵州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在区别对待原则、考核评价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议改革班级编制方法,改善考核评价方式,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以及视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推进该课程教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班运秀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
贵州民族地区农村改水初探班运秀一、民族地区农村改水的必要性水是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物质之一,地球上如果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的发生。水不仅是人体生理必不可缺的物质,在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保持个人卫生等方面都离不开水。在人的经济生产活动中,如... 相似文献
20.
江光伦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5,(1)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是中国正在开发建设中的风景旅游和人文旅游的胜地。在全省17.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山石、水景、洞穴等自然风光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独具特色。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阳河、红枫湖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百里杜鹃、九龙洞、马岭河峡谷、安龙招堤、九洞天已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大多位于少数民族聚集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回族、壮族、瑶族占全省总人口的34.5%。各民族历史悠久,民族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