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时代,爱国都有它特殊的具体内容,同样,每一个爱国者哪怕他们同处于一个时代,其爱国的方式和追求的内容也显示着不同的个性特质。作为现代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闻一多曾被朱自清先生誉为“唯一的爱国诗人”,现代史上和闻一多同样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成千上万,爱国作家也很多,那么究竟是何种意义上闻一多受到如此推崇呢?这不能不归究于其爱国诗歌独树一帜的特质。闻一多曾经这样剖析他与郭沫若的不同:“我个人同《女神》底作者态度不同之处在: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女神》之作者…  相似文献   

2.
<正> 闻一多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爱国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他是最早自觉地倡导和探讨新诗的民族风格,也是最先在创作中体现民族风格的诗人。何其芳曾说,闻一多“是一个道地的中国的诗人”。这个评价是符合其诗歌创作实际的。一民族风格,主要是指作家、艺术家运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而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气派。闻一多主张新诗人要“认识我们的环境与风俗”,就是要求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感情的抒发,反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面貌、时代气氛、风俗世态、山水人物,以及人们的心理和感情特色。显然,这是民族风格的主要内容。《死水》集第一首《口供》可以看出,诗人之所爱,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坚贞、高尚、爱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花木(青松、菊花),是我国古代诗人经常歌咏的自然景色(大海、夕阳、高山),甚至喜爱喝一杯酽酽的苦茶的习惯,也是地道的中国特点。这首诗,可以说是闻一多追求新诗民族风格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3.
<正>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闻一多无疑是继郭沫若之后诗坛上的一位奇峰突起的爱国新诗人。关于这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他对我国早期新诗运动的贡献,拙作《闻一多是唯美主义诗人吗?》①曾有所论及。这里着重谈谈闻一多与“新月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死水》是中国新诗史上继《女神》之后的又一座丰碑。他一生和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读诗,写诗,论诗,译诗,选诗;他擎着要“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的《红烛》登上中国现代文学的舞台,进而饱蘸自己生命的热血,燃亮了争民主、争自由的熊熊火炬,照亮了千百万人民——尤其是进步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前进道路。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值得中国人民引为骄傲的爱国主义诗人,长期以来,头上却戴着一顶资产阶  相似文献   

5.
<正>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人论《诗》,把握诗的特质,发掘诗的真谛和艺术精华;学者论《诗》,学识渊厚,眼光犀利,考索赅博,立说翔实;战士论《诗》,思想激进,以科学和民主涤荡封建经学和陈腐观念的积垢。闻一多兼得三者之长,成为现代《诗经》研究大师。闻一多的《诗经》研究著作,除旧版《闻一多全集》已刊十种和早已佚失的《诗经长编》外,据其女儿闻(惠羽)钞录,北京图书馆存闻一多治《诗》遗稿尚有: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代初,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文学研究会中,有两位影响极大的散文作家,一个是以《寄小读者》闻名于世的冰心,一个就是以《踪迹》、《背影》脍炙人口的朱自清.朱自清本是诗人,早年从事诗创作,“五四”时期即写新诗,他的第一首诗《光明》就是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代写的.一九二二年创作,二三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诗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九二四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一代散文大家.正是由于他是诗人,因而他的散文就充满着浓郁的诗意,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一种诗意”.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是文学事业重要的两翼。在中国新诗诗坛上,闻一多是插着两翼飞翔的人物。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新诗评论,也同样占有重要的一席。从1921年发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到1944年发表《诗与批评》,闻一多写作了大量评论新诗的文章。在这些著述中,他为新诗取得的成就而大声欢呼,为新诗尚存的流弊而及时针砭,以推进新诗建设为己任的开拓精神和高人一筹的见识,有声有色地活跃在评论战线上,为新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富有特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诗歌理论有深远的影响。郭绍虞先生的《中国代历文论选》对“诗言志”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述,他说:“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古人对这一点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已意识到诗的这方面的作用。《礼记·王制》云:‘命太师陈涛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云:‘《书》日:‘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和朱自清不断总结新文学创作的艺术经验,作出了创造"现代诗学"的努力,并取得了第一批成果:朱自清的《新诗杂话》和闻一多的系列诗论,为新诗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们的新诗研究深受西方理论的影响,使闻一多和朱自清在"现代诗学"的创造中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10.
<正> 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郑振铎说他的诗“功力的深厚,已决不是‘尝试’之作,而是用了全力来写着的”(《五四以来文学上的论争》)。他的诗大都收在《雪朝》(一九二二年六月出版的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内收朱十七首诗)和《踪迹》(一九二四年十月出版的诗文集)里。后来文学史家多依据这两本集子来评论他的诗作。其实朱自清的诗不只这些。他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问究竟有多长,众说不一。一九二八年他在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散文,同时也是诗。王国维先生早就指出:《庄子》具有“诗歌的原质”,“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屈子文学之精神》)。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庄子》(收入《古典新义》,见《闻一多全集》第二卷)一文中,以其诗人的敏感和体验,更把它说成“绝妙的诗”。这些论断,都是十分正确而精辟的。  相似文献   

12.
朱湘是中国新诗史上独具一格的诗人。他本来是由徐志摩、闻一多领衔的《晨报副刊&#183;诗镌》阵营的一员猛将,却在中途与徐、闻“翻脸,,而宣布退出。个中原由,八十年来众说纷纭,折射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语境的变迁、热点的转移以及人们研究观念的不断变化。朱湘独特而怪异的个性所造成的紧张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他一时意气用事退出《诗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殉道者与人格之歌的诞生 历尽坎坷的诗人岑琦,近几年连续出了三部长篇抒情诗:《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此二部以《闻一多之歌》为名,1986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雪峰之歌》(《载《江南》1988年第3期)。著名九叶派诗人之一唐湜在《岑琦的两支歌》(《闻一多之歌》一书之《代序》)中称《闻一多之歌》(以下简称《闻歌》)与《朱自清之歌》(以下简称《朱歌》)“是两位诗人斗士的颂歌,两篇崇高的悲剧”;我以为,《雪峰之歌》(以下简称《雪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新文学史和爱国民主运动史上,朱自清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经常被人们相提并论。朱自清和闻一多虽然个性风格相差很大,“一多宏大,佩弦精细。一多开阔,佩弦谨严。一多近乎狂,佩弦近乎狷。”(冯友兰先生语,见《冯友兰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页)但他们之间确实有着密切关系及许多相同之处同为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同为清华大学中文系及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同为由文学创作转向学术研究的著名学者,同为爱国民主运动的参与者,并且,在闻一多先生殉难后,又是由朱自清先生担负起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的重任,两年后,朱自清先生也由于辛劳贫病而去世。相同的道路,相似的经历,相同的事业,相似的人格,折射出一个时代里追求民主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和心路历程。这里,仅就抗战时期朱自清在西南联大的工作、生活情况作一展示和介绍。朱自清先生,字佩弦,1898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20年中毕业于北京大学。1925年应聘为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1932年后任系主任。在20世纪20年代,作为当时著名的诗人利作家,朱自清创作了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名篇,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1937年抗战爆发后,作为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随校南迁,在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结束,三校迁往昆明介组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师生也随之辗转赴滇。朱自清与冯友兰、汤用彤、陈岱孙等清华同事一起,先由长沙到桂林,再由桂林经南宁出镇南关到越南河内,由河内乘滇越铁路火车入滇,于3月14日到达昆明。迁滇之初,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西南联大文学院和法商学院暂设于滇南蒙自,租借蒙自海关、法国领事署和法国医院旧址为两学院校舍。朱自清被聘为联大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主任和教授。1938年4月4日,朱自清由昆明赴蒙自。6月4日,朱自清夫人陈竹隐经过艰难奔波,带着孩子由北平来到蒙自。联大文学院在蒙自的办学时间仅为一个学期(1938年5月至8月),虽然时间很短,但师生们却在蒙自度过了一生中一段新鲜而愉快的时光。在1939年初所写的《蒙自杂记》一文中,朱自清以怀念而愉快的笔调写下自己在蒙自生活期间的见闻和感受。在文章的开头,朱自清写下了这样的话语“我在蒙自住过了五个月,我的家也在那里住过两个月。我现在常常想起这个地方,特别是在人事繁忙的时候。”在文中,朱自青记下了蒙自城的民风民俗,记下了抗战初期边城民众的抗战热情,记下了南湖风景,记下了狂欢的火把节……联大文学院迁回昆明后,朱自清继续担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9年,因健康原因辞去系主任之职。在联大,朱自清开设“国文”、“宋诗”、“文辞研究”等课,对教学极为认真负责。一次,朱门清身患痢疾,可他仍坚持为学生批改作业。夫人劝他休息,他说“我答应明天发给学生的。”就这样,朱自清在书桌边放上马桶,为学生改了一整夜的作文,自己也拉了三十多次。天亮吋,朱自清脸色蜡黄,眼窝凹陷,人都变了相,仍然坚持去为学生上课。几年后,朱自清在重病时提出这件事时说“我的身体不行了,悔不该那次拉痢疾还熬夜,使身体太亏了。”“文辞研究”是选修课,只有两名学生选修,朱自清仍一丝不苟地认真讲授。朱自清批改学生的作文都是字字斟酌。一次他给一个学生的文章改了一个字,过后他又把那个学生找来说“还是用你原来那个字吧!我想还是原来那个字好。”(陈竹隐《追忆朱自清》,载《笳吹弦诵在春城——回忆西南联大》,云南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5页)在教学之余,朱自清勤奋地研究和写作,撰写了《经典常淡》、《诗言志辨》、《新诗杂话》等著作。  相似文献   

15.
诗人论诗,往往独具卓见。杜甫怀念李白的五律:“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就被认为概括了诗人风格的很有见解的诗评。闻一多先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有过极为精辟的论述,对五四以来的新诗,从理论到实践都认真进行探索,有所创新。“他本是个诗人,从诗到诗是很近便的路。”①这里打算就闻先生对新诗的论述,谈一点个人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朱湘是中国新诗史上独具一格的诗人。他本来是由徐志摩、闻一多领衔的《晨报副刊.诗镌》阵营的一员猛将,却在中途与徐、闻“翻脸”而宣布退出。个中原由,八十年来众说纷纭,折射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语境的变迁、热点的转移以及人们研究观念的不断变化。朱湘独特而怪异的个性所造成的紧张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他一时意气用事退出《诗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青年》最早发表的新诗,现有的一些现代文学史及论文中,一般都沿用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的说法:《新诗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诗九首,……”因此往往把四卷一号(1918年,1月)“三巨头”的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始作,新近出版的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以为,而且特地作了这样的说明:“1917年《新青年》第3卷第4期上虽已有  相似文献   

18.
"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极目古今文坛诗苑,莫不如此.现已八十高龄的诗人冯至先生,是新诗六十年来,真正能够领一派风骚的诗人之一.尽管在过去,他是一位少有声响的"沉钟"诗人,但是,我们只要正视艺术价值的客观性,摒弃历史偏见和简单的批评方法,就会为其诗情、诗艺、诗境和诗美所陶醉,明确其为中国新诗所作出的贡献.一、婉约诗风的名家现代散文大家和诗人朱自清曾把新诗的前十年分为三派:自由诗派,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一般说来,这种分法是对的,但仔细推敲,似还可以补充.显而易见,自由和格律诗派是从诗的外在形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是著名的浪漫派唯美主义的爱国诗人;他在艺术上有所继承,也有所借鉴。他说:“我们主张以美为艺术之核心者定不能不崇拜东方之义山,西方之济慈了。”(《闻一多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三、庚.P27)闻一多之所以服膺义山、济慈,是有其艺术观点相通之处,并非尽受其影响。或偶然的巧合。李义山诗以清词丽句著称,但又多用典故、寄托、寓意。往往隐晦难解。济慈与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许多诗人都探索过新诗的发展道路,臧克家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诗人之一。他在四十年代初说过:“自从我从事新诗的习作以来,诗坛风尚至少已有过两三次大的转向了。在这诗流激变中,我始终保持住自己”(《十年诗选·序》)。臧克家究竟始终保持自己风格中哪些比较稳定的因素,沿着什么道路探索,这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