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年来,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否是商品的问题,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商品;另一种观点认为不是商品.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不是商品.本文试就劳动力商品说的一些主要论点,谈谈个人的看法.一、社会主义不存在产生劳动力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依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者必须是完全有权处置自己劳动力的自由人;(2)劳动者本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唯一的出路是把自己的劳动力当成商品出卖给生产资料的所有  相似文献   

2.
何伟、韩志国二同志在今年《中国社会科学》第二期上发表的《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探讨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开放问题。读后很受启发,在大多数问题上也有同感。但对《试论》中关于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具有商品的性质”,“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的观点与分析,我有不同看法。 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否消失的问题。《试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所以劳动力仍然是个人所有,劳动者仍然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和集体又占有和支配着生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其他生产要素都已逐渐商品化,其供给与需求由市场调节,那么,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也应该在市场上加以调节,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劳动效益。这些看法都是有道理的。也正是因此,人们才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仍然是商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地位及劳动力的性质,是涉及到深入开展经济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更好地发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大问题。下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这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时髦论点。笔者认为,这一论点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不是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作了科学说明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我们知道,商品经济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起点,作为商品价值独立存在形式的货币还是资本运动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并不是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的事。当一个劳动者用自己生产的商品或用这些商品换到的货币,去交换别人生产的商品时,他是用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交换别人劳动创造的同样价值。货币在这里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起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只有当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即让其劳动,一方面生产山新的商品;另一方面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所以,马克思说:“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沦》第1卷,第193页)。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基本上没有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由于三大差别的存在,不同的劳动岗位的艰苦程度大相径庭,农村青年为跳出“农门”而奋斗,城镇青年包括他们的父母辈,为选择一个好的职业进行各种努力,甚至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显然,劳动力的企业垄断和国家分配制度,是—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劳动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就是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最先强调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的是斯大林。他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明确指出:“现在,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由于社会分工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发展变化,劳动力在各经济领域与单位之间必须合理流动。但劳动力能否作为商品进行流动?这是一个重大的现实性理论问题。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流动,只有一部分是商品。本文准备就此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个人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基础。郝国印同志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不是公共利益的基础,并从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与郝国印同志商榷。为了只在经济科学的研究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有必要作两点限定:第一,我们讨论的个人利益不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一切个人利益,而是专指物质生产领域内劳动者用于满足自己直接生活消费的物质利益。第二,讨论个人利益是不是公共利益的基础,这里的所谓基础,应指个人利益对公共利益的决定作用。即,个人利益是不是公共利益产生的物质基础,公共利益是不是来自于个人利益并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之上。超出这一范围的其它意义,一般不应涉及。  相似文献   

9.
再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性质林加奇在劳动、人事和分配体制上破除“三铁一大”,不仅有利于把竞争机制引人企业内部,而且要求把劳动力的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向市场。然而,劳动力一旦进入市场,即意味着它具有了商品的性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是否在理论上成立?...  相似文献   

10.
货币所有者购买和使用劳动力商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这种社会经济关系不是自然造成的,也不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条件下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1.
读了本刊第四期发表的赵德麟同志撰写的《也谈商品经济与不正之风》一文(以下简称赵文),很有启发。但该文将当前出现的不正之风归结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本身,提出“不正之风等消极现象与商品经济同步发展”、“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拜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1981年第8期发表了姜启渭同志的文章《关于社会主义生产价格存在依据的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存在生产价格的原因和理论依据作了论证。我们读后想提出如下意见,请教于姜启渭同志。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是不是商品,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改革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自从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之后,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培育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后,实际操作中开始把劳动力当作商品,理论上也基本上得到了共识。大多数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求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劳动力是资源,就要由市场配置,就要商品化。尽管如此,学术界的争论并未停止,相当多的人持相反的态度,认为如果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的话,是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相违背的,是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相矛盾的。而且这两种观点的争论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发表的徐海阔同志的《社会主义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市场》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具有非商品性”。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性是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基本属性。倘若否定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商品性,这将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地位及劳动力的性质,是涉及到深入开展经济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更好地发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大问题,是需要认真进行讨论的。劳动者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劳动力在总体上不是商品,我认为这两点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按劳分配问题讨论中,又有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是否一致的争论。关柏春同志在他发表于《学术月刊》1989年第二期上的《按劳分配原则实现形式的探讨——兼与何伟同志商榷》一文中认为,“在现实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劳”,不能是劳动力价值,而应该是“个人需要劳动价值”。社会主义工资应由“个人需要劳动价值”决定。什么是“个人需要劳动价值”呢?“个人需要劳动价值=个人劳动×(1-扣除率)×折算系数”。其中的“1”代表劳动者提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劳动力必须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以逐步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一、必须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马克思曾经论述过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使劳动力商品成为~个与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相联系的敏感的概念。一提…  相似文献   

18.
馬克思在《資本论》中关于商品的定义,明确指出商品具有两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換价值。这个定义既适用于研究資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也适用于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中,总是把使用价值轉化为价值,具体劳动轉化为抽象劳动,作为商品和商品生产的特征。我  相似文献   

19.
黄振奇同志在《红旗》1980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的文章。这篇文章对于“有计划发展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要求及其同价值规律的关系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阐述。实际上,作者的许多观点也是多年来在我国经济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是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本文准备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得到黄振奇同志和其他同志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孙恒志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关系产生原因的探索》一文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资料属于社会所有,劳动力属于生产者个人所有,社会主义商品关系,是由这种特殊的经济结构产生的。“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与个人占有劳动力的矛盾,不仅在社会与生产者个人之间,而且在各个社会主义企业之间,都会导致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从劳动力的归属来探讨社会主义商品产生或存在的根据,读后有所启发。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