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动中出现了新困扰:物价持续回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尽管银行利息一降再降,但民间储蓄居高不下,消费迟迟不能启动。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许多专家、学对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对策,本着重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入手,探讨城乡收入差距尤其是农村收入偏低对社会消费需求的制约,从而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加剧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相关税收是对此进行调节的核心手段,因而再分配率如何设定和政策是否有效变得非常关键.文章以微观个体为出发点,将财产性收入差异以资本生产率的形式加以体现,同时强调高收入阶层通常享有更多的社会决策影响力,即其再分配偏好会得到更多重视,由此设计了对应的经济学实验.研究发现,引入差异化权重的模型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行为,而且也为中国财产性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实施效果欠佳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即过度重视高收入阶层的诉求,也会使中国实际征收的税率过低.较低的再分配率不仅难以调节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而且会将负担更多地落在普通工薪阶层身上.当然,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依然存在,过高的再分配率会抑制社会资本的总产出.  相似文献   

3.
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私营经济中的利益分配却是无章可循,处于无序状况,严重损害了劳动员工的切身利益。为了私营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为了维护劳动员工的利益,调动劳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社会安定;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更加具体的劳动法规来协调私营经济中的利益关系,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分配体制的改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但中国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 ,并引发了社会经济领域的诸多矛盾 ,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意义重大。首先 ,缩小收入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扭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 ,而这三个差别正是我国收入分配差别形成的重要原因 ,可见缩小收入差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新发展观 ,而且…  相似文献   

5.
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乃至贫富悬殊是我国今后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面对如此社会现状 ,只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饼子”做大一点 ,抓住“发展”这个环节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与现阶段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分配思想及衍生的分配政策,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正性问题的思考。从公正性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从平均到先富等收入分配政策的社会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许多研究发现了收入不平等对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消极影响,但也有研究发现这种影响根本就不存在,甚至发现了相反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产生这种矛盾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以社会认知为解释机制的理论框架——客观的收入不平等通过个体对分配过程和结果公平的感知形成主观认知,继而通过个体、人际与社会三层机制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文章还分析了作为政府减少收入不平等手段的收入再分配对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影响。这些分析对理解和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广泛得到应用的基础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点,最早是由德国经济学家约翰·亨利希·杜能提出的,但把这个理论加以系统化并使之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名在西方经济学界广为传播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以生产要素论和生产率递减规律为基础,以边际分析为基本方法的。这个理论的要点是:首先,各个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对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是行政程序证明责任的延续和再现 ,其基本的标准为 :诉讼的提起 ,要求原告应首先负推进的责任 ;在行政诉讼程序中主张权利成立的一方在行政诉讼中仍要对权利成立要件负举证责任 ,另一方对所主张的权利妨害要件或者权利消灭要件负举证责任。但是 ,上述分配规则如果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不合理、违背行政诉讼目的的结果时 ,就必须结合行政诉讼属性来做个别的调整和分配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证明和确认。但对于科学技术中是否包括社会科学 ,学术界尚存在较大分歧。在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上人们也存在着误区。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 ,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 ,在当前应该重新反思科学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步建立,基本模式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四方式并存。这种模式突出地表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本质特征。但是,在劳动者收入分配方式上,理论界的争论仍然非常激烈,有人主张以以下几种方式做为现阶段的主要分配模式:(l胶劳动力价值分配论;切按劳动经营成果分自论;川资本雇佣制度与按劳分配结合论;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论等。笔者对这些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12.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反映的是现实的经济利益关系,是一国经济政策的产物。社会分配是否合理,关系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要逐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是深化改革、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重视收入分配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在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分配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新的平均主义分配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而社会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与平均主义分配问题一样,都会损害经济效率,一方面造成社会成员的不满,影响到劳动积极性和效率的提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低收入者因收入偏低,对教育投资有限,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两方面的影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效率的下降,影响到我们共同富裕目标的实  相似文献   

13.
<正>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正因为如此,它也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个国家收入分配理论是否成熟,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学习和研究收入分配理论,对指导我们搞好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邓小平理论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理论界仍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的是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还有一种观点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释为"第一位变革的作用"首要的因素".事实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当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科学技术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力,即科技生产力;第二层含义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第一位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在收入再分配功能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收入分配的相关性,从而明确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说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一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对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关于科学技术的范畴包括社会科学关于科学技术的范畴,有人认为指的是自然科学,不包括社会科学。这未免过于狭隘。我认为社会科学不仅包含于科学技术之中,而且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教系统的集权管理是一贯的.近年来,政府试图通过分权来摆脱高教管理中的某些困境,但效果不佳.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组织载体,分权的结果只是为下一次的收权做准备.本文认为,中介组织是我国高教系统进行分权的有效载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我国高教系统分权中的"制度悖论"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一) 1.笛卡尔是通过“普遍怀疑”将“我思想,所以我存在”确立为自己哲学的第一原理的。“我这样做并不是模仿那些为怀疑而怀疑并且装作永远怀疑不决的怀疑派,因为正好相反,我的整个计划是要为自己寻求确信的理由,把浮土和沙子排除,以便找出岩石或粘土来。”①这就表明了笛卡尔的怀疑不是否定知识,而是要“把以前潜入我心灵的一切错误统统从我心中排除干净”,从而达到确实可靠的真理(原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