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区域发展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而经济增长方式又是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的长期、健康和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探索区域循环经济的实践途径.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宏观环境,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观愿望。在企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需要改变单纯以经济价值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综合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通过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系统的共生、健康发展。从共生的视角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火焰模型,并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共享价值的途径,即:重塑企业和生态系统的关系,构造企业生态价值链,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共享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协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它的创立与实施同社会生态系统及其研究即社会生态学密切关联。文章首次探讨了协同发展论与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观念、社会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哲学等的相关性,所以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循环型社会的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其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完备.在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与破坏为代价的,其生态成本非常高.只有推行循环经济,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有路可寻,而我国现有相关立法还不健全,需要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从日本循环经济的立法背景出发,对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立法特色进行评述,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构建与完善循环经济立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5.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将节约理念贯穿于各个领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共同着手发展循环经济,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适时地评价特定地区的资源节约利用和社会协调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系统化建构中的循环经济立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它渗透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个领域,涉及资源、能源、废物管理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包括减少投入、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废物合理处理等方式。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载体和途径,关于它的立法已列入国家立法规划。循环经济立法出台后,需要对《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行适时修改,以解决现有法律之间的交叉和重复问题。我国应当建立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唐山市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范式.本文通过对唐山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唐山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并在循环经济3R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兼顾环境和资源等社会效益,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的同时也承担了社会责任。本文从会计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了循环经济和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概念,在分析国外对两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迫切性,最后勾画出了其理论框架,包括: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原则、计量模式以及披露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在资源危机尤其是物质资源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约束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通过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来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循环经济评价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新的实践模式.在分析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要求,并结合青岛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特点,建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和分级标准,并通过建立评价模型的方式对青岛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表明:(1)青岛市的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为0.733,处于第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2)清洁能源比率,单位GDP物耗,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制约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