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日本的经济“神话”及其原因韩玉玲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不死鸟”的故事,说的是一只鸟在焚烧的烈火中展翅腾空。人们以此来比喻战后日本的经济。众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战争中,日本的国民财富有1/4化为灰烬。战后日本是在战争的废墟上,逐渐...  相似文献   

2.
可疑的行为     
《阅读与作文》2007,(5):7-8
一个建筑土地上的工头接到警告——他的一个工人有犯罪记录。 “他进过好几次监狱,”有人对他说,“他给前几个老板干活的时候,都偷过老板的东西。我劝你对他提防着点儿。” 工头决定采纳这个建议。他亲自站在大门口,每次那个工人推着他的独轮手推车走来时,他都拦住那个人,对他进行搜查。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千百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各有说辞。若不论其忠、奸、功、过,仅把其作为一个平凡人来审视,曹操是一个志者,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躬行实践;而且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尚志者。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用人才能,充分体现了一个志者之智;他又能不图小利、不惧生死,充分体现了一个志者之勇;但他过于看重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锅抱负可以不惜一切,是一个尚志者。  相似文献   

4.
何飞鹏 《社区》2012,(20):24-24
在一个餐会上遇到数年未见的老部属,我问他近况如何,他难掩难过之情。告诉我他正在低潮中。他是一个公司的二把手,但董事会找来了一个空降的总经理,总经理也带了一位副手,让他这位原本韵二把手无所事事,变成公司的边缘人。我问他,想要离开吗?他说不.他在这个公司已经很久了,过去对公司有很大的贡献,也有情感,他相信未来公司一定可以看到他的价值。也一定会再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石兵 《社区》2014,(32):26-27
他对雨的钟爱由来已久,从少不更事到青春懵懂,那些晶莹的雨丝常常带给他无限遐想。在清凉的雨中行走,一个接一个的灵感会不期而至,令他欣喜不已。对于他这样钟爱文字的人来说,每一个怦然心动的灵感都是莫大的幸福,当灵感转化为隽永的文字,他会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弦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岩;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7.
这些年,我对哥越来越不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感觉他成了一个自私的人,或者,他原本就是,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是重要的他对母亲的态度常常让我想要愤怒他的家,离母亲家十几分钟的路程,一年到头却很少回来看望母亲,平时电话也不打一个,如果打电话或者回家,要么是过节,要么就是有什么事情,而他的事情,大多和钱有关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画家莫兰迪是艺术探索之路上一位真正的思想者,他以教徒般的热忱投身于单一的绘画主题,以他的方式诠释着他对这个可见世界的感悟。在西方,评论界曾经把他看作一个保守主义画家,一个有着意大利文化品位的地方主义者,一个缺少时代感的典型。20世纪末,莫兰迪的绘画艺术被重新审视,他作为一个艺术革新者的价值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来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一家大企业谋到了一个他仰慕已久的职位。可是,等上班后。他才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不但文凭低,而且能力也低。更可气的是,那个上司还一天到晚对他指手画脚,横挑鼻子竖挑眼。一气之下,他辞职了。  相似文献   

10.
《新莱茵报》,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份无产阶级的报纸。它宛如不惧烈火焚烧的不死鸟,又似英勇迎击狂风暴雨的海燕,同黑暗不堪、暴戾无度的旧社会展开过短兵相接的斗争。它,以其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预言家和胜利的预言家的雄姿,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至今犹为世人所仰慕和怀念。  相似文献   

11.
他为我摆渡     
父亲出生在一个绝少浪漫的年代,一个黯淡而毫无生气的枯槁岁月。 大概与他的自身阅历有关。他很稳重内敛,他不喜欢我的张扬,我的任性。他常对我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我做到未雨碉缪.  相似文献   

12.
在我看来,诗人永远是独居于大地之上的梦游者,时间和空间对他毫无意义,他既是存在的言说者,也是存在本身的创造者。诗歌是生命之所以可敬可畏的必然要求,是一个词对另一个词最好的鲜活闪照。  相似文献   

13.
鲍鹏山 《中华魂》2013,(12):58-59
孔子历来都是一个重要话题,即使是在你不说他的时候,即使你喊打倒他的时候。对他的态度,就是对他的认识。我之所以写《孔子传》(鲍鹏山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出版),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与伴侣》2006,(12):62-63
岁末的回顾 那天跟一个作者在QQ里“吵”了起来,其实是个很“熟悉”的作者了,认识了有半年之久,而且每一期,他都会给我一个稿件。只是遗憾,因为题材的问题,他的稿子从来没有发表过。上次给的稿件,因为刚刚发过一个类似题材,所以看完后我对他说,不太合适不送审了。他忽然不高兴起来,“质问”我,是不是你们只交有名气的作者的稿子,对我们这些小作者根本不重视。我认真跟他解释,我们都是匿名提稿,作者匿名,编辑也匿名,直到文章终审完毕才会填写作者姓名。他有疑问,始终不肯罢休。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我在外婆的村庄里认识了一个孩子。他是一个哑巴,除此以外,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甚至相当聪明、敏捷。乡亲们认为他实在太不幸了,他于是就在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中生活,忘记自己能够干些什么,应该干些什么,结果真的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前些日子,我又见到他,他的父母已经过世,他衣着破烂,蓬头垢面,表情痴呆,东家给他一个馒头,西家给他一瓢井水,饥一顿,饱一顿,寒暖无着,完全是在人们的施舍中苟且活着,一旦发生什么变故,他的生命真是难以保障。  相似文献   

16.
子言 《社区》2009,(12):1-1
一个人从大城市搬到乡间,他买的房子恰好就在一个信奉简朴生活的社区中。搬到新家那天,他的一位邻居帮他卸东西,他的家电太多了,电视、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空调、按摩器……搬完之后,邻居对城里人说:“如果有哪样东西出故障了,只管跟我说,我会过来的。”  相似文献   

17.
Warfalcom 《社区》2014,(14):49-49
摄影师赫希是一个狂热的徒步旅行、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也是一个猎人和渔夫。他对土地和环境一直怀着极大的敬意。19年里,他几乎每天都会驾车经过一棵树,可他从未有停下为它拍张照片的念头。  相似文献   

18.
1970年9月-10月:新南威尔士,悉尼 一天晚上,有一个人看见他家附近有红色或口红色的光亮。他领着狗想去看个究竟。当他靠近时,他看见有一个发光的东西照亮了整个区域。他的狗激动起来,冲进了树林。然后,他的身体和情感反应似乎中断了一下,显然就是时滞。然后,他看见一只猫头鹰从他身边飞过,他能听见自己心里在想:“有些东西我应该记住才对。”奇怪的是,这样一想他感觉舒服一些,对发光的东西失去了兴趣,转身回家。  相似文献   

19.
普通观念中的守法是被迫守法,康德对此是不能容忍的。他区分了自然法则和实证法则,并指出:一旦理性先天地认识到了自然法则,那么,就具体的人而言,在内在层面,该自然法则对他而言就是一个自然法权,当他在内心意识到部分外在法则(自然法则)同时也是自己的自然法权时,他只要内在地运用道德律,将行动的准则变成一条普遍的法则,对他而言,自己的行为就是一个“出乎义务”的行为,在守法层面被迫守法就被颠转为自律守法了。  相似文献   

20.
李秋生 《中华魂》2014,(2):38-39
一个人如果已经离世百年千年,人们还会为他怀念,为他激动,为他不安,这个人当然不是平常之人。 孟子说,“养其大者为大人,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是指对心的保养,养其小是指对身体的保养。意思是说,一个注重品德修养的人是大人;一个只重视身体保养而忽视品德修养的人是小人。按照孟子的标准,说梁启超是大者,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