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田瑞华 《领导科学》2013,(23):29-30
任何组织的文化都会对领导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行政机关,行政文化根植于内部,推动和引导行政领导的行为,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领导绩效,从而在整体上影响行政过程。从领导执行行为来讲,领导执行力也受行政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行政文化,必然会制约领导执行力的有效  相似文献   

2.
领导者人际关系失序特征明显,表现为交往动机功利化、交往关系浅显化、行为方式冲突化。失序的人际关系危害领导者个人素养,降低组织机构行政效能,损害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重构人际关系秩序,需要积极培育领导者健康的人际交往理念,完善领导者职务管理制度,优化人际交往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对行政检查行政的争议集中在行政检查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还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行政检查在我国现实中的存在是兼具行政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行为两种性质的,而从法律价值的角度看,将行政检查界定为一种法律事实行为是一种可欲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行政文化是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行政意识形态,它对行政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决策程序以及公务员的价值观、态度、行为和作风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后工业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的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驱动着行政文化的重构。后工业社会行政文化的重构与发展方向是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从人治行政走向法治行政、从管制行政走向服务行政、从保守行政走向积极进取行政、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5.
张杰 《决策探索》2005,(1):44-45,81
抽象行政行为是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一个学理概念,此种分类是目前对行政行为最基本的分类方法,目前已经被法律所采纳(如《行政诉讼法》),成为行政法律中的一个法律术语。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目前有一定的争论.考虑现行法律中对具体行政行为范围的界定以及行政法学界一贯的用法,本文所述抽象行政行为采取广义的概念,指由行政机关制订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定、命令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哈贝马斯对近代理性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交往理性的观念。交往理性的公共性本质试图避免以权力和金钱为沟通媒介的行为所导致的私人利益之争和对公共利益的偏离。交往理性要求排除权力对公众政治参与行为的干涉,这能使互相合作成为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交往理性要求参与政治这样一种公共生活的公众,必须与政治权力保持  相似文献   

7.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以达到行政目的的行为总称。依行政法学的分类,行政行为大致上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决定两种类型。前者是属于行政的立法行为,即关于行政主体订定行政法规规章及各种规范性文件(包括法律解释)的行为;后者属于行政权力在具体个案所为的行为,其是所有行政行为中使用最频繁且最重要的一部分。创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是建立在网络社会基础上的新的道德体系,本文通过对健全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规范来调节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9.
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社会批判学家哈贝马斯为了拯救理性和"现代性"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来化解理性的吊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担负着化解现代性危机的重任。但是,在现代学校组织中,科层化的组织结构和片面的科学量化管理已经使得师生交往关系走入困境。本文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的阐释,为现代学校组织中的师生交往关系走出困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会计稽核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与会计人员的认可。会计稽核通过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审核,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防止了舞弊与腐败行为的发生,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稽核的内涵,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会计稽核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于雪 《经营管理者》2011,(7X):264-264
当今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政府职能的转变的形式,行政相对人对无效行政行为的抵抗权引起学界的关注。随着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的动摇,行政相对人通过行使抵抗权来保障自身权益的实现变得十分重要。近代自然法哲学是无效行政行为抵抗权的理论基础,外国无效行政行为理论也为抵抗权制度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国在此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完善无效行政行为的抵抗权制度,通过立法和建立确认无效之诉等措施,使相对人的抵抗权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09,(23):12-14
“官话”、“套话”是一些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自成一体的官方话语体系很难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更难让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江苏睢宁发起的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是对“官话、套话、大话、废话”的一次大胆挑战。改革以连续下发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制度化推动,在国内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因行政程序违法被撤销后能否重作的问题,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原则,即原则上禁止行政主体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同时设置例外情况,允许行政主体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4.
王跃平 《决策探索》2010,(12):57-57
法院非诉执行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时,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是党的政治理念和行政管理方式的直接体现。随着政治体制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行政语言与行政行为必须适应民主政治和法治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公务员行为的不断规范,公文写作规范化越来越为各机关、单位所重视."规范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化"的过程中难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针对当前行政公文写作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指出意见,以期推动行政公文写作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徐彪 《决策探索》2013,(22):46-47
一、责任行政落实的概念 责任行政落实是指一国行政机关应该对自己所实施的某一行政行为和后果承担责任,而这种责任不论是功还是过都由实施的行政机关来承担。从这一概念看,责任行政是防止行政机关对其行为不负责任的一种强制规范和要求,这种理解对当前世界各地发生的相关行政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是世界各国民众的一致呼声。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出台是我国更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体现,是全面促进施行依法实行的重要标志,它在2011年6月30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从2012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为了行政的设定和实施的规范而出台,既保障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又可以约束行政机关,规范执法,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使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实施,与行政管理的关系紧密,对行政机关的影响巨大,是规范行政机关行政强制行为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确立了众多更加积极的原则,制度和理念,有效的调整和规范了现行行政强制实践,更快的推动和促进了建设法治政府的脚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转型时期我国行政领域道德失范现象的研究、探讨,揭示了在道德失范的状态中,原有的行为范式、价值观念被普遍怀疑和否定,逐渐失去了对行政人的影响与约束,而新的伦理范式、价值理念又尚未成熟。得出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抑制行政道德失范,并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的行政规则,把某些道德准则具体化为若干细则和条款,指导和规范行政人的行政行为,进而推进行政道德规范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主体义务的及时履行对行政相对人意义重大,而怠于履行义务的行为,既有客观行为形式,也有主观过错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