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汝松 《船山学刊》2009,(1):148-151
道教道气相通、真空妙有的本体论及道法自然的运动观等义旨,奠定了道教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有序性、有序世界的可知性及有机整体性等系统理论的基础.从而促成了道教许多超越时代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创见,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上唯一最不极力反对科学的宗教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实践和道教长生修炼都有求真的要求,在求真的方法上科学采取了物质实验的方法,而道教长生修炼则采取了身心体验的方法。科学实验追求的是客观物质的知识真理,而道教长生修炼体验追求的是生命活动的存在真理。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实践中走到了破坏自然和戕害生命的反面,而道教的长生修炼则坚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这一点对科学实验的反面效应可有补偿作用。而道教长生修炼中由于从自身求道,偏重重视活的肉体而忽视意识思维,这一点科学实验对意识思维的重视则可起到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物质与场     
自然科学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科学,它首先必须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性及其可认识性。否则,自然科学便失去它的研究对象,失去它的  相似文献   

4.
程群 《江淮论坛》2005,(6):141-147
中国传统道教对很大一部分古代文人产生过重要影响,道教理论家所建构的“神仙世界”曾深入他们的精神领域,成为诗意栖居之家园。“神仙世界”之所以能够转化为文人诗意的家园,很大程度上是由道教理论家所创造的“神仙世界”本身内容所决定的。道教理论家关于神仙实存的论证,神仙对于人生的巨大救赎功能,“神仙世界”物质充盈、自然环境优美等等因素,契合古代文人的精神需求,从而将之视为诗意栖居之家园。历代帝王热衷于访道求仙所形成的社会心理氛围,是促使文人将“神仙世界”视为诗意栖居家园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5.
从哲理、伦理、心理、生理、物理这五个层次看,在世界各大宗教中,道教是最接近科学和技术的;以发明火药为例,道教的“试验模式”对科学是有贡献的;《道藏》是李约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直接“缘起”;道教的“修炼模式”对发展教育模式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6.
1812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选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拉开了中国道教经籍在英语世界译介的序幕。1868年,《道德经》首个英文译本诞生,1881年,首个《南华真经》英译本出版,19世纪英语世界译介道教经籍近20种,涌现出湛约翰、巴尔福、理雅各、翟理斯、卡鲁斯等一批享誉世界的道教经籍译介名家。到19世纪末,英国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道教经籍译介与传播的又一重镇。本文系统梳理中国道教经籍在19世纪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7.
试论市场协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市场协同发展刘凤军一、市场协同发展模式设计协同学作为研究开放系统在保证与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条件下,如何自发地产生有序结构的一种理论,它运用协同效应原理科学地、全面地说明了系统的有序性,描述了各种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其核心是...  相似文献   

8.
梁宗华 《东岳论丛》2001,22(4):99-102
作为早期道教理论的《太平经》 ,从建构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出发 ,有选择、有系统地利用、改造了道家的哲学理论 ,道家思想学说成为《太平经》最重要的主线及基本理论形态。《太平经》通过对道家哲学核心范畴“道”及“元气”理论的系统改造 ,形成神秘的气化学说 ,并藉此构筑了沟通超验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神仙系统 ,完成了对神仙信仰的本体论证 ;阐述了长生久寿的理论根据、内容和方法 ,最终完成其融道家哲学、神仙方术、阴阳五行、宗法伦理等为一体的神学思想系统 ,为道教的创立及道教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孔令宏本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形成了不同于既往世界观的生态世界观。它的三大基本思想原则是:世界是由关系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世界是动态有序的整体;人类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包含于自然整体的自组织进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世纪末,置身于科学前沿的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各种特性时就发现了一种与物质的“显在性”、“现存性”、“显性”相反的特性,这就是物质的“潜在性”、“潜存性”和“隐性”。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向纵深发展,量子力学的诞生,生物遗传学的突破性进展,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的出现,物质的潜在特性越来越多地被揭示出来,一个神秘莫测、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潜在世界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支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潜在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道、学、术:道教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宏 《文史哲》2006,(3):61-70
术、学和道的双向互动关系是道家演变和道教产生、发展的内在实质和动力,其中,术与道的双向互动关系更加重要。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是道家、道教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据此可以解决道教史研究中如何处理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与科学的关系、道教究竟是不是宗教、道教史的分期等问题,并可以借此整合道教思想的外史和内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精神     
吕前昌 《江汉论坛》2002,2(1):52-54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上一些伪科学之所以仍能蛊惑愚弄民众,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含义有许多方面:从本体上,就是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以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从方法论上,就是崇尚怀疑和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从内涵上,是科学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与人文意义、精神价值的统一;从方式上,是在分工的基础上达到团结协作;从目的上,是科学的手段性和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王公山 《学术论坛》2005,(2):179-181
近年来,我国道教研究长足发展,道教文献与日俱增,客观上要求我们建立一种能够指导开发和利用道教文献的科学———道教文献学;文章从道教文献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道教文献学今后的主要工作内容两方面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在道教中,对性伦理观有它自己独特的看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道教的性伦理观作了一个初步探讨:道教"性"伦理观的宇宙论基础;道教修道理论的二元互补思维;道教戒律中对性道德的要求。通过论述揭示出了道教的性伦理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教与古代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道教科技研究是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排斥科学技术的宗教.要研究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可以从道家道教的经典著作中找到许多有用的资料,道家道教的农学思想就散发在浩如烟海的道教经典中.在盖建民主编的"道教科技研究丛书(一)",袁名泽《道教农学思想发凡》一书问世前,可以说,对这个方面专门而系统的研究,在学术界尚属空白,正如盖建民教授称之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因此,这种现象造成学术研究认知的缺陷,也导致道教农学思想在实践应用层面的丧失.《道教农学思想发凡》一书,则在拓展道教科技研究领域,纵深道教农学思想体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科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这种新的思维范式就是以一种整体思维、关联思维、非线性思维来思考和把握复杂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复杂性思维范式为指导,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体现出整体协调性、开放性、人本性,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以及发展的有序调控性等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现代科学发现世界上有正物质、反物质和暗物质。弦理论表明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粒子",而是闭弦的不同振动模式。中微子振荡的发现更证明了反物质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发现对哲学的"物质"范畴起了很大的丰富和拓展作用。物质概念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但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所长姜生教授和香港汤伟侠博士主编的《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是一部划时代的佳著。长期以来 ,英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独步学坛 ,国内的科技史研究仅见近年出版的卢嘉锡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但这些著作均对道教科技史研究很少。近年来 ,有一些与道教科学技术史相关的著作问世 ,如金正耀的《道教与科学》、祝亚平的《道家文化与科学》等 ,但研究规模较小 ,难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姜生、汤伟侠主编之新著 ,真正实现了系统的学术突破 ,不仅使“道教科学技术史”这个分支学科成立起来 ,而且标志…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曾经以其独具特色的认识自然万物、探索生命奥秘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数十名海内外知名学者历经多年共同研究、编撰的《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是第一部系统阐述道教科学思想和科学成  相似文献   

20.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的产生不仅大大改进和丰富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而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科学方法论的结构层次中介于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之间。它和哲学方法论可以相互变换、相互过渡,它本身就具有辩证综合的特征。因此,在具体分析哲学问题(包括哲学基本问题)时,运用系统方法,可以使问题的解决更为仔细、更为深入。所谓系统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从整体、有序、相互作用和动态等方面来考察对象,以便得出多质、多层次的综合性认识,达到用最佳方法处理问题的目的。现代科学揭示,我们面对的物质世界是一个整体、有序、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就要按照它的本来面目来理解,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份。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运用系统方法考察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