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是精神生产力 --对一种批"泛生产力论"的反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泛化”概念着手,以伦理学范式的生产力概念为逻辑基础,面向现实,就道德是精神生产力这一论断的合法性根据和合理性依据展开了正当性的价值辩护,以期对“泛生产力论”和“道德生产力”进行明确的划界。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玲 《学术探索》2002,(4):16-18
本文就“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几个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行辨析 ,力图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准确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为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现实途径 ,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其他许多著作中,对生产力问题进行了大量论述,但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所使用的生产力的概念的具体涵义是不完全一样的,我们在研究科学和生产力的关系时,应注意把物质生产力和知识的形态上的生产力区别开来。什么是物质生产力?它是人们征服,利用、控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发生作用的结果必然是创造一定的使用价值。所以又可以说,物质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一定使用价值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9页)。这就是我们一般使用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概念。这个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和“生产关系”相对应的。它是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意味着什么?它表示人对自然的关系呢,还是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学术界好象很少有人对此进行过考察。所以,对于生产力概念的表述,在很多学术论文和一些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册子、名词解释中很不一致,常常有人把“人对自然的关系”与“人和自然的关系”两种说法来同时说明生产力的概念,以为两者没有区别。其实,“人对自然的关系”同“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两个内含互相交叉而范围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不能互相混淆。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卫兴华认为,许多报刊发表文章,宣传农村专业户(包括承包专业户和个体专业户)“是农村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种提法在理论上值得斟酌。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新生产力的代表”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含意,不能随便使用。它不仅是个经济概念,而且是个政治概念;不仅是表现生产力水平的概念,而且是表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概念。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过或存在着个体经济,但个体经济从来没有也不能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因为他既不能作为革命的阶级代表新生产力的要求去推翻维护旧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更不能上升为新社会制度的统治阶级。既然如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作为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题: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吗?钱学森同志1990年4月11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而且在我国目前,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关键性.”社会科学技术之所以也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第一,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人类的生产可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与此相适应,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亦可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初稿中,明确提出了“精神生产”和“精神生产力”的概念,并用以补充“物质生产”和“物质生产力”概念的不足.《资本论》中的“精神生产力”概念,主要是指人类以知识或智力形式表现出来的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人的智力、知识作为精神生产力,不仅是指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其他一切智力因素在内.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各门科学之间的相互结合与渗透的趋势,即所调整体化的趋势正在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已开始正如马克思所预见的那样,成为“一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在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系统阐述时 ,特别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正确理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对于科学认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非常重要的。“三个代表”最初提出时 ,第一个代表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七一”讲话中 ,江泽民同志只提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多次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力”两个概念在同一段落中同时使用。这样明确地把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力区别开来 ,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思考。一般地讲 ,社会生产力包括整个…  相似文献   

8.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人”的概化,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人与人的关系,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所概化的“人”,从“经济人”“组织人”演化产生了“智能机器人”。当新质生产力研究接受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学思维时,主流经济学将发生颠覆性的范式变革。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经济学的范式变革,须将长期性、未来性、存量性、多元性等因素也纳入观察研究体系,这是域观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逻辑基础,可以引导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体系,更科学地研究新时代、新世界所产生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生产力标准”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总结出来的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并论述了“生产力标准”的概念和理论原理。这是在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闸明当前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中,都提到这个问题。列宁认为“生产力状况”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过去没有使用“生产力发展战略模式”概念,但在各个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奋斗口号中,实际上已包含了这一内容。“一五”计划的生产力发展战略目标,是大力开展基本建设以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具体体现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中,就是“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当时,集中了财力、物力,搞好以156项重点工程为骨干的基本建设,以奠定我国从手工生产力向机械生产力过渡的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最早使用“生产力”一词的要数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派,他们以当时经济学的发展水平与角度出发、定义“生产力”’为经济能力的一种量度。马克思由此出发,但并没有囿于此,而赋予“生产力”以哲学的意义,从而使之在质上得到一个规定。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形成和发展相一致,它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巴黎笔记》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生产力理论的萌芽阶段,其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延用了古典经济学派的“生产力”概念。第二阶段约从1845年2月的《神圣…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系统,实质上提出了“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人口生产力”等生产力的概念,我们确认精神文明是生产力,具体说是精神生产力。当然又不可将精神文明与精神生产力绝对划上等号:第一,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二重性,一是有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二是有不良的、落后的精神生产及其劣质产品,前者属精神文明内容,后者属精神野蛮内容,从这点上讲,精神生产力的外延比精神文明的外延要宽阔些;第二,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中的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只是精神文明的前提内容,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后续内容即对优良精神产品的享用,因为通常掌握的精神文明的基本蕴含是人们精神生产的进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这点上讲,精神文明的外延比精神生产力的外延要宽阔些。本文还认为绝不能泛用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个尺度来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它们并非历时性存在而是同时性存在的两种文明果实,它们都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进步的积极的成果,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是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创建生产力经济学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学家在六十年代就提出来了。直到1980年,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0年多来,这门学科的建设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产力经济学已被公认为一门理论经济学。但是,生产力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许多论著都侧重于说明“是什么”的问题,还没有充分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许多范畴、概念、术语从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方面移植的痕迹很浓,对解决“怎么办”的应用性问题还几乎是一个空白。因此,不断接近生产力发展和经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 ,生产力移植已经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生产力移植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 ,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度安排和管理经验 ,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 ,缩短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 ,以较短的时间实现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生产力移植的概念、分类、内容、条件进行了分析 ,论述了生产力移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生产力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与艺术在现实中已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它不仅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而存在,而且作为生产力本身而存在。美与科学技术的联姻不仅有助于推进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要认清这一点,先须理解“生产力”概念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揭露资本剥削现象的同时,把资本合理盈利完全归为剥削所得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其一般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皆存在内在缺陷。这些理论缺陷是怎样存在于马克思严谨理论体系中呢?本文将用“超质劳动”“集成劳动”等概念给予合理解释。文中将重点结合马克思发现的“商品价值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反比”规律、“相对剩余价值与生产力成正比”规律,在肯定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合理内容同时,指出其否定资本家创新劳动的片面性以及“先进生产力‘天然具有’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国际国内前所未有的历史条件。应敏锐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符合这一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本文围绕“先进生产力”这个核心概念,阐明先进生产力的内涵及特征,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并进一步说明怎样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生产力”称谓被广泛使用于学界内外,凭借约定俗成的思维惯性,似乎再无需思考它的本真含义究竟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更无需反思它是否尚存缺失、是否需要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修正、充实和发展的问题。靠了这类概念的支撑和推演,便形成几十年一贯制的各种稳定的理论体系。人们所熟知的生产力界定通常有如下表述:生产力是“人类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①;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是由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从大科学的系统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理论的大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应包括社会科学。然而,社会科学在现代生产力的作用中主要是在社会设计、生产力的优化组合方面表现它的直接性。本文从现代生产力概念看社会科学的特殊效能、现代生产力包含社科成分在数量化上的难点、社会科学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测算指标体系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研究表现出一种忽视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的倾向。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理解这一问题的精神实质,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在分析和处理这一问题上的独特作用,对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论依据相对于公平而言,效率主要是指主体改造客体的一种能力,是生产力水平的最后实现与具体体现。人们还使用“劳动生产率”“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等等来代替效率概念。公平概念则更为复杂,人们常把“平等”、“公正”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