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1):143-145
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经历了从确信到质疑的转变.新历史主义文论强调了历史与文本的密切关系,既注意到历史的丈本性内涵,又拓展了丈本的多维历史视野,从而为丈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充实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增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5):86-92
在《宇宙与历史:永恒复归的神话》 中,伊利亚德比较分析了古代人、犹太—基督教和现代人的历史观,并把古代人和犹太—基督教徒称为“宗教人”,把现代人称为“历史人”。他认为现代历史主义不仅无法有效应对“历史的恐怖”,而且使现代 “ 历史人” 的存在丧失了传统“宗教人”存在的开放性,导致了重重精神危机。伊利亚德的历史态度与宗教史研究方法都体现出“非历史”的特征,表达了观照“人类处境”的研究诉求。他的很多思想对现代人的生存建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袁晓娟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8-109,116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颠覆历史权威,强调"对话"品格,将话语权力作为支点,寻求主体叙述,即通过文学虚构得以完成的历史文本的新的"历史诗学"。其历史观的颠覆性即体现在主体间入中的虚构性和诗意中追求真实性的特征。传统意义上的客观叙述,历史真实观被新历史主义彻底地否决。取而代之的是"审美与真实之间功能性区别的消解"和"带有诗人看世界的想象虚构性"。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这一历史观对文化生态的多元共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意义,但其个性的恣意展现也使它失却了历史的严肃性,在消解历史权威的同时也使自身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4.
论新历史主义的逸闻主义 --触摸真实与"反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主义将一般作为文学批评点缀的逸闻逸事发展为一种具有根本方法论意义的“逸闻主义”,强调其“触摸真实”和“反历史”的重要诗学价值。这对启蒙运动以来形 成并僵化了的审美与政治、文学与非文学、经典与非经典、文本与历史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 界限和壁垒具有强大的爆破力,也有助于文学批评打破形式主义的文本封锁和旧历史主义堂 皇叙事的话语垄断,使文学与人类生活的真实经验发生关联。这种将逸闻逸事与文学文本并 置的做法显示了批评家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同时也存在着随意化和程式化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5.
卓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6)
新历史主义历史观设定历史并非为过去发生史实的真实性记录,述史者的主观个人偏见会影响对过去的再现,所谓历史文本不过是权力的"谎言".历史是人类用来记录族群共同记忆的符号文本,有着符号共同的通性,可以用来说谎.把历史符号还原到符号表意通讯行为过程中去考察,它的非真实来源有:主体间性是不诚之基;符号语境导致编解码不一;而符号表意固有的复杂性是内部诱因;符号的中介与渠道也会影响到符解的真值.符号学揭示了历史记忆的谎言功能,为理解新历史主义历史观打开了一条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彭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马克思是理论的反历史主义”论题,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的论战中提出的“马克思是理论的反还原主义、反经济主义、反经验主义、反历史主义和反人道主义”的“五反”论题之一,它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阿尔都塞的理论特点。本文扼要概述了阿尔都塞“反历史主义”论题的基本观.点,考察了此论题提出的思想底蕴和理论参照系,肯定了其理论动机和论证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分析了失误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历史系男生》是一部以喜剧为外衣以历史观的探讨为核心的校园话剧。在幽默搞笑的台词下,蕴含着浓厚的人文底蕴,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历史图景。其中文学与历史的互动,对逸史奇闻的生动再现更是刷新了当代人的历史视野。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探讨《历史系男生》中所反映的历史观,旨在阐明新历史主义与当代文学的相通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4):47-53
马克思和福柯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理论家,面临的历史环境决定了二者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研究视域上的差异。尽管两者的理论逻辑、研究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别,但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对现代性危机根源的揭示、对实现人的自由解放路径的探索仍然是他们共同的研究主题。他们都对现实人做了历史的、具体的考察与分析,都为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积极寻求出路。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可否认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上两者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隐藏在令人瞩目的差异背后的联系让他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呈现出一种复杂性,以至于许多人在承认二者确有某种关联的同时却难以说明关联本身。从总体上分析,"资本"和"权力"在奠定了马克思和福柯对现代性症结的诊断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对现代性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者对以往的文本观进行清算,不满旧历史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形式主义的文本中心论、接受史的"视界融合"和解构主义的文本游戏观,而力图恢复文学的历史维度,建构新的文本观:历史的文本性、文本的历史性、互文流通性。值得注意的是,新历史主义的文本观难免存在局限,如陷入历史不可知论、迷恋历史碎片、忽视审美性。从中引发关于历史的真实与虚构、叙事的宏观与微观、文学的意识形态与审美等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10.
杨友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90-92
在《索菲的选择》中,斯泰伦把历史的真实和小说的虚构并置,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融合在一起。斯泰伦在文学创作中对历史、历史和文学的关系的处置恰与新历史主义方式巧合。但就所搜集的资料来看,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部作品进行过新历史主义式阅读。试图分析斯泰伦在这部小说中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1.
福柯的话语历史观及其与萨特的歧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伟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5-61,70
观念史因假定先验主体具有构建和奠基事物的作用而坚持起源、连续性和总体性这三大论题.作为话语考古学家,福柯极其怀疑和敌视这类历史主义及其基础主体.福柯把话语看作隶属于同一个散布体系的全体陈述.话语作为实践,既是一个匿名的和历史的关系体系,又是那些把主体散布在大量可能位置和功能中的并合的、间断的和个体化的事件系列.因此,对话语所作的分析就无需参照先验主体.因萨特对间断的和偶然的话语事件和实践极为恐惧,就指责福柯拒斥和谋杀了历史.而福柯则在好几个场合答复了萨特. 相似文献
12.
杨光熙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1(4):15-17
司马迁的通变历史观在<史记>中似乎自相矛盾.一方面,在理论上,他明确宣扬"循环论",宣扬"三王之道若循环"、五德终始、天运呈周期性变化等内容;而另一方面,由于其宣扬的循环理论之循环周期太长、循环对象无具体内容作参照,因而事实上无法在汉王朝以前的具体的历史撰述中体现出循环,使<史记>所撰述的具体历史内容没能体现出循环.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矛盾"使司马迁研究者在理解其历史通变观时产生了分歧. 相似文献
13.
李宗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85-86
法国史学大师布罗代尔曾为中学生撰写《文明史纲》作为教材,并提出自己的中学历史教学理念。《文明史纲》努力将新史学理论贯彻于中学历史教育中。文明史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术潮流,对中学历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要求高、难度大,面对中学教学实际可能呈现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4.
优化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素兰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7):88-89
如何使得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探索历史有效教学应当把握科学性,注重实效性,提倡启发性,培养创造性,体现灵活性,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教师、历史经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王雨辰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3):1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应当在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效应。转换非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和脱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现代化实践的价值立场,是客观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前提和基础。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哲学和社会运动的关系是我们客观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运思逻辑的关键,强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志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96-100
本文通过福柯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各样具体的理性———权力形式的不合理性揭示,尤其是现代社会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形态各异的规范、技术体系和细则等是如何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没有灵性的格式化、标准化的“单面”主体的批判,从而消解抽象理性自我的概念,寻找一种新的技术去合理地运用理性,构造和创立自身的主体性,过一种丰富多彩、艺术化的有意义的生活。同时强调,中国现代化道路也应是独特的、本土化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伟大人格,终其一生执著追求、倡导和践行的是一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导的价值观,确立并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唯民史观"。这既是邓小平一生价值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他为我们党所规定和树立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赵琰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122-124
科技发展、经济增长、时代进步,促使人们对书籍的审美观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书的外包装到书籍形态,从外在到内在的现代书籍设计,既带给人们思想启迪,又能给人艺术美的享受。现代书籍的设计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动态性、连续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建刚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37-44
任何一种先进理论的形成都是有其思想资源的,马克思历史观的形成同样如此。从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系统分析,以及马克思历史观形成理论进路的考察,不难发现,马克思的历史观主要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等在历史观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历史观的理论,理所当然地构成马克思历史观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徐卫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6):671-675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和解决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告诉我们,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历史就不能只从狭小的民族圈子中来演绎,应当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即要有世界历史眼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运用于分析当代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和发展大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现时代的主题,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于本国特色,体现了现代化、全球化与民族化、中国化的对立统一,这就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