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4,(1):89-89
《陈赓日记》,陈赓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定价:58.00元 记录了陈赓大将从1937年到1952年的戎马生涯。真实再现了陈赓同志在战争中的睿智、在生活中的情趣及对党和革命的忠贞。书中还附有陈赓同志1944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书写的自传,以及陈赓同志的书信和手稿。  相似文献   

2.
陈赓将军与他的原配夫人姚文奇1943年2月,时任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员的陈赓与傅涯喜结伉俪。这段故事很多读者都已知道,但此前陈赓还有一个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原配夫人王根英,可能就鲜为人知了。在与王根英相识相爱之前,陈赓还有过一次不幸的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婚姻...  相似文献   

3.
马崇俊 《老年世界》2013,(11):18-20
开国大将陈赓因腿伤,拟前往苏联医治。途经哈尔滨,一道对他的密杀令先他而来……接令者经过艰难抉择,终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事人接受来自家乡的文史研究人员采访时,道出了这个尘封已久的、连陈赓大将自己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陈冠任 《中外书摘》2008,(10):61-62
陈赓和周希汉之间,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年龄差异大,他们的性格更是迥然不同。陈赓是个乐天派,很爱开玩笑,几乎不分场合、对象,上至毛主席、朱总司令,下到警卫员、炊事员,他都是诙谐幽默,玩笑不断。1937年,在八路军129师386旅任旅长时,陈赓和自己的政委王新亭、参谋长周希汉的玩笑近于恶作剧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裙子 《当代老年》2014,(2):40-40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他在青年时期就立志献身革命事业。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他的人生之路,其中有不少日记是他对自己的行为过失实行自我扣分的。恽代英的“自我扣分”,实际上是一种自省的表现。在他的日记中,这种自省的文字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6.
1933年秋天,红军十二师师长陈赓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战斗中,右腿膝盖负了重伤,需要去上海治疗。敌人得知这个情报后,如获至宝,立刻在陈赓必经的路上布下层层罗网,扬言不惜一切代价要抓住他。 从河南新野到上海有千多里路,别说陈赓右腿受了重伤,就是一个身强体健的汉子,要闯过这千多里的封  相似文献   

7.
龙峰 《老年人》2005,(1):36-37
陈 赓 的 一 生 充 满 传 奇 色彩,这同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陈赓生性乐观,活泼好动,幽默风趣,而且极富表演天赋。这种与生俱来的禀性展现着他的人格魅力,是他人缘极好的一个重要原因。陈毅元帅曾 经 说 :“ 陈 赓 将 军 是 一 块 磁铁,风趣幽默,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革命。” 陈赓自幼立志,从戎报国。1924年5月,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因聪明好学,机智勇敢,与蒋先云、贺衷寒一起被公认为“黄埔三杰”。陈赓擅长于人际交往,而且有表演才能,入校不久 便成 为黄埔军校“血花剧社”的骨干。一次,剧社排演讽刺剧《皇帝 梦》,陈赓自告奋勇,…  相似文献   

8.
爸爸的日记     
秀姑 《金色年华》2008,(5):41-41
爸爸老了。屡次嚷着要学晚年的托尔斯泰,回归故里,弃绝红尘。 妈妈和兄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我百般劝解无效,遂忿然作色日:“托翁散尽钱财是为了救济穷人,你是为了自己的怪癖,要令亲人伤心!”爸爸怒极,然而不敢责声——我是他从小娇养大的独生女儿。他转身回房,继续在日记里絮絮地缅怀故里,缅怀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9.
爸爸的日记     
秀姑 《金色年华》2007,(9):34-34
爸爸老了。屡次嚷着要学晚年的托尔斯泰,回归故里,弃绝红尘。 妈妈和兄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我百般劝解无效,遂忿然作色日:“托翁散尽钱财是为了救济穷人,你是为了自己的怪癖,要令亲人伤心!”爸爸怒极,然而不敢责声——我是他从小娇养大的独生女儿。他转身回房,继续在日记里絮絮地缅怀故里,缅怀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那本日记,深蓝色的粗布封面,一直放在衣柜顶上的储物箱里。日记她看过,记录了他大学时和一位女生历经4年、却无疾而终的恋情。  相似文献   

11.
陈赓将军智勇双全、战功赫赫。在他58年的人生中,几乎经历了整个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历史。 人们喜欢称陈赓为“乐天派将军”,他的乐观开朗甚至玩笑和恶作剧,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是同事和战友们精神的调剂和安慰,而外表粗犷的他却并不掩饰内心的细致,对妻子儿女他总有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柔情。  相似文献   

12.
孙子的日记     
李贤章 《老年人》2004,(5):29-29
好好是我的长孙,是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跟我很亲近,常常搀着我外出散步,一边走一边听我讲故事。他肯动脑筋,爱好学习,从读小学三年级起就坚持写日记,而且总喜欢把心里话记在日记本上。好好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他妈说他像记流水账。后来写得好多了,可他却再也不愿意把日记本拿出来给别人看了。为了保密,他经常把日记本藏起来,不是藏在被子里,就是塞在枕头下。这样觉得还不安全,因为他感到日记中提到的事,好像妈妈都知道。比如,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到上课时走神,挨了老师的批评,他妈妈第二天就教训他:“上课一定要集中精力,别三心二意!”还有…  相似文献   

13.
周明 《老人天地》2013,(6):24-24
1948年3月29日,南京政府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3月30日上午,蒋介石对外交部长王世杰说,他想让著名文人胡适当总统候选。下午王世杰去找胡适,说了蒋介石的想法。胡适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最初回答:“我承认这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可以一新国内外耳目。我也承认蒋公眉威删。他说:‘请适之先生拿出勇气来。’但我实无此勇气!”  相似文献   

14.
3月29日,江苏省盐城市众想社区老龄委主任赵张根,一早就来到市老龄委办公室门前等候着员工来上班。满脸挂着喜气的他,一进门就拿出自己用大红纸制作的喜报,欣喜地说:“昨天下午已经接到正式通知,我被选上了奥运火炬手,实现了我的梦想,激动得我一夜都没睡觉,赶制了这张喜报,今天是特意来报喜的……”接着老赵又从手提袋里拿出一摞笔记本。他抽出其中一本,边翻给大家看边介绍:“这是我为迎接奥运撰写的日记。”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不是小说,不是剧本,而是一本日记。塞缪尔·佩皮斯生在伦敦,长在伦敦,他生活的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在血雨腥风的内战时期成长,他曾逃课去看国王被砍头。他年轻时候的日记,记录了1660-1669年10年间使伦敦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大事:王政复辟、可怕的大瘟疫以及烧毁了中世纪伦敦的大火。  相似文献   

16.
一代名将左权的爱情生活文/娜馥左权,1905年诞生在湖南醴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四”运动后,他投笔从戎,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期间,由陈赓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旋即参加了东征和平叛。左权以学习和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  相似文献   

17.
我和皮特结婚才两年,可我觉得他对我的爱正在冷却,他看我的眼神也不再熠熠生辉.假如不是偷看了他的日记,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他心里一直怀念着他的初恋情人杰西卡. 我在一个照相馆工作.二月的一天,一个二十出头的漂亮女人走进了照相馆.她说没有时间来取照片,留下了她的地址,让我把照片寄给她.我留意到她叫杰西卡.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1952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组建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并将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陈赓同志从朝鲜战场调回国内负责筹建工作。同年7月11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领导建院工作。陈赓是我军一员大将,虽然有过办学经历,但从未办过技术学校,更没有办过综合性的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学院创建之初,一无校址和校舍,二无教师,三无教材,四无设备和教学计划。陈赓以当年驰骋沙场的革命英雄气概,坚定而自信地表示:“革命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军事工程学院也能够从无到有,共产党人有本事克…  相似文献   

19.
儿子的志向     
英涛 《女性天地》2007,(4):50-50
儿子出生后,为弥补我童年的遗憾,我一直为他写《宝宝日记》,定期录下他啼哭、说话的声音,给他拍了几大本相册的照片,只差没有给他拍DV了。好在去年他两次跟随我们去做电视节目,光盘里留下了他光辉灿烂的形象。每一次在演播厅出场,他都比我和老公更具有明星效应,观众们总是啧啧惊叹他的漂亮。那次在河北电视台的演播厅,他隆重登场后,主持人王颖问他:“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莫特 《女性天地》2014,(10):30-31
40篇家暴日记,5年的心酸血泪 “2009年农历五月初五,孙女燕子满月,儿子春元闹得全家鸡犬不宁,他打妻子陈蕾,打父母,还说要搞死全家人……我们帮他带孩子,他却耀武扬威大打出手,天啊!地啊!理在何处?”这天晚上,粟文广遭到儿子粟春元的殴打和辱骂,他想不出任何办法,只能用颤抖的手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篇家暴日记,以此倾泻心中的苦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