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干旱和极度干旱的荒漠区。总面积为27.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9.8%,为本省的一个最大自然区。全区364万多人,每平方公里平均13.5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但人口多集中于小片绿洲的灌溉农区,而这里的耕地只有974万亩,因此,许多地方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达500多人。所以,绿洲农业是荒漠地区的精华,它不断地、大量地为我们提供生物产品,是一个人类所需要的、比较理想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杨国成 《中华魂》2013,(16):43-45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在河西走廊最西端。风光秀美,资源丰富,被誉为"百里黄金地,塞外聚宝盆"。全县面积3.1万平方公里,有哈、汉、回、维、撒拉、藏、土等11个民族,是全国三个、全省唯一的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3.
河西荒漠绿洲区的生成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地理概况河西荒漠绿洲区以位居甘肃省境黄河以西、气候属干荒漠、地表以绿洲灌溉农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心而得名。全区属内流区,概在省境的冷龙岭乌鞘岭、昌林山、黄草埫山(2057米)等内外流区分水岭一线以北,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新疆、青海三省区为邻,仅西北一隅在马鬃山以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戈壁阿尔泰省接壤。本区是接近祖国几何中心和交通能源中心区,在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陇上非草原区歌谣论略郭郁烈甘肃省非草原地区所产生和流传的除“花儿”以外的歌谣,流传地区幅员辽阔,东起陇东高原,西至河西走廊,南抵陇南地区,中部又包括陇中地区,面积达29.0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98.8万。境内地形复杂,景象各异。气候多变,差别极大...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荒漠是亚非荒漠的东边部分,其东缘还是亚非荒漠和欧亚草原两大地理带的分界线,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归属于蒙新区的西部荒漠亚区。分布于该区的爬行动物共15种,属于中亚型的种类占73.3%,北方型和东北型合占26.7%,充分显示出中亚荒漠动物区系的面貌.根据自然条件、植被和爬行动物分布的差异,可将内蒙古荒漠爬行动物区系进一步划分为:(Ⅰ)乌兰察布—西部鄂尔多斯荒漠省、(Ⅱ)阿拉善荒漠省和(Ⅲ)额济纳戈壁荒漠省.该地爬行动物区系与北非的动物关系较为密切,且有区系古老和种类贫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唐两代,从当时中国首都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西通中亚、南亚、欧洲和非洲的国际通道十分繁忙,使臣和商旅往来不绝于途。这条道路所经过的今甘肃省境的河西陇右地区相当富庶和繁华。故史书云:“唐自武德以来,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置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供糗粮,设监牧,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①  相似文献   

7.
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 ,是依山崖开凿而成的一种佛教寺庙建筑。石窟艺术随佛教东渐而与佛教、佛寺一起传入中国。甘肃是西域通向中原的走廊地带。随着佛教传入河西以至在甘肃全省兴起和发展起来 ,石窟在甘肃得到迅速发展 ,从而使甘肃成为全国石窟最多的省份 ,被誉为“石窟之乡”。甘肃省的石窟文化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 ,与其他省份的石窟文化相比 ,其石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青海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全省共有44个民族成份,总人口为518.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35.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51%。世居少数民族有 5个,其中藏族有 113.4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21.89%;回族82.34万,占 15.89%;土族 19.95万人,占3.85%;撒拉族9.58万人,占1.85%;蒙古族8.88万人,占1.71%。其它少数民族1.6万人,全省有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全…  相似文献   

9.
广东闽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广东闽方言人口及其地理分布广东省的闽方言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潮汕地区和西部的雷州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全省讲闽语的人口约1466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25%。 (一)粤东闽语区粤东闽语俗称潮汕方言、潮州话。解放前,以潮州府城话为标准。解放后,汕头市话逐步取代了潮州府城话而成为潮汕方言的标准语。粤东闽语几乎覆盖了汕头市、汕尾市和潮州市的全部地区,人口约1073万。具体分布如下: 汕头市区(包括郊区):人口约78万,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走廊。多样性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互动与整合建构了以多元统一为主要特色的河西走廊地域文化。目前,学术界对河西走廊文化的历史建构进程及宏观文化结构的分析构成了对河西区域文化双维平面的认知特点。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模式加以归纳与分析,以微观研究视角呈现河西走廊多元一体文化结构生成的理论逻辑,以期以河西走廊为研究切片,为民族走廊的研究提供一条立体化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走廊。多样性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互动与整合建构了以多元统一为主要特色的河西走廊地域文化。目前,学术界对河西走廊文化的历史建构进程及宏观文化结构的分析构成了对河西区域文化双维平面的认知特点。本文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模式加以归纳与分析,试图以微观研究视角呈现河西走廊多元一体文化结构生成的理论逻辑,期以河西走廊为研究切片,为民族走廊的研究提供一条立体化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走廊。多样性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互动与整合建构了以多元统一为主要特色的河西走廊地域文化。目前,学术界对河西走廊文化的历史建构进程及宏观文化结构的分析构成了对河西区域文化双维平面的认知特点。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互动的模式加以归纳与分析,以微观研究视角呈现河西走廊多元一体文化结构生成的理论逻辑,以期以河西走廊为研究切片,为民族走廊的研究提供一条立体化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宋代,以西夏占领河西走廊作为一个转折性标志,导致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由盛而衰,贸易线路发生巨大改变。西夏占领河西走廊之前,于阗与北宋的贸易路线基本上沿袭了汉代的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进入内地。西夏占领河西走廊之后,于阗及西域各国商队与宋朝进行陆上贸易改由“青海路”,取道青唐(今青海西宁)等吐蕃统治地区入陕西的路线,抵达北宋京师。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多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民族交通枢纽,历史上是多民族活动的舞台,有明显的文化边缘性特征.当前河西走廊的多民族关系呈现出民族杂居程度不断提高、族际交往日趋密切、语言趋同化现象明显、民族意识增强等特点.当前河西走廊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经济利益纠纷、人口流动加快及民族意识的差异等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提要]马鬃山是河西走廊西段的一座山脉,也是进入蒙古高原和新疆地区的一道门户。20世纪上半叶围绕马鬃山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族群流动,在当地引发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影响了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平衡。苏联的地缘政治影响波及中国西北边疆,使马鬃山呈现出一定的边疆性特征。同时天山一带的哈萨克民众与新疆军阀之间的冲突,也与苏联有着潜在的关联。在这种情形之下,苏联的地缘政治影响在传输过程中逐渐进入河西走廊的西段,使马鬃山成为河西走廊周边社会能量的传导中心。周边不同族群通过马鬃山进入走廊内部,对于20世纪河西走廊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两个相毗连的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资源丰富的县。肃北县由南北两部分组成,中间隔着敦煌、安西、玉门三县、市。南部位于祁连山脉的西缘,河西走廊的南侧,习惯称南山地区,面积35118平方公里。北部马宗山地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北侧,习惯称北山地区,面积31630平方公里。全县总面积66748平方公里。阿克塞县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南侧,青藏高原的北缘,全县总面积33733平方公里。1985年,肃北县共有人口9400人,其中蒙古族3800人,汉  相似文献   

17.
明初,为解决河西走廊的军需供给问题,明朝以出售食盐专卖权为突破口,吸引商人到边仓上纳军需。此后,开中制逐步由临时性的措施演变为常态化的边饷供给制度,具体形态也经历了由实物开中到货币开中的演变。终明一世,开中制的实施促进了河西走廊军需问题的解决,加快了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了河西走廊与内地间的联系,提高了河西走廊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不仅在古今地缘上处于交通要道,并且在当下中国的文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当中也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河西走廊的这一交通、文化要道的充分理解有助于"一带一路"现代化战略在地缘以及知识体系上贯行。民国时马铃梆对河西走廊的书写,呈现了多文明的知识体系在河西走廊这一区域的碰撞融合,是理解当下中华文明多元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裕固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共一万多人(1982年),主要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县东部的黄泥堡一带。裕固族的族源问题,由于史料之贫乏,很少有人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历史初探(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裕固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畜牧业为主,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1954年,他们的居住地成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区,第二年改为自治县。在自治县成立前,裕固族共有大头目家、东八个家、罗儿家、八个家、五个家、亚那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