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指出,只有熟悉德国民族发展的另一个方面即哲学方面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无神论者歌德的伟大。并且说:“歌德只是直接地——在某种意义上当然是‘预言式地’——陈述的事物,在德国现代哲学中都得到了发展和论证”。这使我们自然地想起了歌德的伟大诗剧《浮士德》,并启发我们进一步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这部巨著,以便充分理解和估价其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浮士德》是德国伟大诗人和思想家歌德的代表作,是作者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劳动和紧张探索而得出的艺术总结和思想总结。《浮士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了自文艺复兴后三百年中德国的进步力量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形象地再现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这一历史时期德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以缜密的哲理思考对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浮士德》就是我们用来研究歌德思想的最重要的作品。本文着重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丰富的内容,间或提及歌德的其他有关著作,从中看看歌德的世界观。“泰初有为”——歌德的唯物主义思想歌德在《书斋》一场中借浮士德翻译圣经的情节探讨了哲学的最高问题。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呢?浮士德首先回答是“泰初有  相似文献   

3.
《浮士德》是歌德的最伟大的代表作。《浮士德》悲剧的写作几乎贯穿了歌德的一生。具体说从1774年至1831年间,总共花费了近六十年。歌德曾说他的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那么《浮士德》当是其中最伟大的段落。而且是他关于自然(含社会),关于人生,关于哲学的自白,一直响彻在德国与世界上空。《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  相似文献   

4.
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在其著名的诗体悲剧《浮士德》中,将中世纪西欧广泛流传的魔鬼靡非斯特非勒斯演化成了一个新的艺术典型。这是继十七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在其史诗性巨著《失乐园》中塑造出魔鬼撤旦后,在欧洲文学史上又一次化丑为美的卓越尝试。在传统的浮士德故事中,靡非斯特与魔王并非是一个形象。他与其它众多的恶魔一样,只是魔王麾下的一个士卒,是代表了魔王的意愿去引诱浮士德以便赚取他灵魂及肉身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 歌德在他的世界名著《浮士德》中,着力描绘了一场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这场爱情悲剧,构成了《浮士德》第一部的中心事件。诗剧《浮士德》描写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浮士德的精神性格的发展过程,和他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历程。一部《浮士德》,概括了几乎自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几百年间资产阶级的发展历史。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它“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歌德自己也称它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然而,《浮士德》的意义,还不仅在于它揭示了西欧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中的先进人物反对封建现实,不断探求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过程。浮士德为达到“智慧  相似文献   

6.
德国人素以善思辩而著称于世,这不仅见之于康德、黑格尔等几位天才哲学家的著作中,而且也表现在以富有深奥哲理思想而闻名世界的歌德的《浮士德》诗剧里。这部作品以它斑驳神奇韵内容和博大精深的哲理而被列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诗剧《浮士德》主要为我们塑造了两个鲜明的艺术典型:浮士德博士和魔鬼靡菲斯特,前者主要代表了人类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特质,后者则代表了对这一特质的否定力量。而且,从思辩角度来看,靡菲斯特这个艺术形象更富辩证因素,更难于准确地把握其性  相似文献   

7.
思想家歌德     
歌德的思想涵盖了宇宙、人生、社会、政治、文艺以至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 ,丰富、博大、深邃而且超前 ;他以诗剧《浮士德》等一系列作品表现的浮士德精神 ,更集中体现了整个西方的精神亦即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以歌德第一个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构想为例 ,阐明歌德思想的超前、博大等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8.
《离骚》与《浮士德》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两者存在可比性。从时代背景来看,《离骚》吸收了战国士文化的精神;《浮士德》虽然不是典型的狂飚突进时代作品,但歌德仍然将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带进了《浮士德》。从作品精神来看,《离骚》主人公用九死未悔、体解未变的精神来追求美政理想;《浮士德》则执著地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在求索形式上,《离骚》采用了上叩天阍、下求佚女的追求方式;《浮士德》则让主人公出入天人古今,在神魔幻境中展开热烈浪漫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歌德以浮士德在知识、爱情、政治、艺术、事业等领域的探索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西方知识分子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雨王亨德森》对浮士德精神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尽管亨德森沿袭了浮士德对人生意义的五条探索道路,但他为西方知识分子找到的人生价值并不雷同于浮士德的既有结论.通过将“观念小说”《雨王亨德森》与“哲理诗剧”《浮士德》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洞察西方知识分子几个世纪以来追求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伟大的作家、思想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整部作品围绕浮士德对自我生命意义和人类理想的紧张探索与追求,以找寻新的精神信仰和信念支撑。浮士德正是作者所寄托的这种求索精神的典型体现。歌德将自己几乎一生的生命追求体验和思...  相似文献   

11.
<正>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巨人辈出的时代。无论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卜伽丘就是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但后人对这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巨著很少做过专题性的研究。本文试图就这一巨著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社会意义做一不成熟的探讨。 1 欧洲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出现了工场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贸易,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策源地。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权力至高无上,垄断一切学术。哲学、教育、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都成为封建教会服务的工具。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  相似文献   

12.
《浮士德》潜藏的原型象征体系蒋世杰歌德的伟大悲剧《浮士德》是近代欧洲时代精神发展史的缩影,是欧洲历史变迁的一面三棱镜。歌德在直接描写浮士德一生的发展过程的同时,还凭借一个潜藏的原型象征体系来反映现实。这个原型象征体系就是以中古浮士德传说为中心凝聚希伯...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文学里,德国文学的“宙斯”歌德的巨著《浮士德》中的主人公——浮士德博士的形象是和哈姆雷特、唐·吉诃德等并称的杰出典型①。这个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一直是《浮士德》研究中着重论述的一个课题。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评说,还在争论,还在探讨。在历来的评论中,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认为浮士德性格是个矛盾性格。这当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也谈歌德的艺术创作观──《歌德谈话录》学习札记刘谋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高峰时期的代表人物,歌德在西方发生过深广的影响。《歌德谈话录》则记录了他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这部内容丰繁、为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所喜...  相似文献   

15.
“我们固然生下来就有些能力,但是我们的发展要归功于广大世界千丝万缕的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吸收我们能够吸收的和对我们有用的那一部分”。——《歌德谈话录》周扬先生说,郭沫若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郭沫若和歌德在“文思的敏捷和艺术的天才,百科全书式的渊博知识,对自然科学的高度热爱,都是相似的”。①郭沫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歌德原型角度来分析《浮士德》中浮士德的性格特征 ,让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能从多角度去看这部作品 ,并能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曾说,歌德是"烂透了"的时代里的"最伟大的德意志人",是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歌德在文艺创作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同时他的文艺思想也是深刻的,《歌德谈话录》就集中地反映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文艺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歌德对创作实践和对各门艺术的深刻体会的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重读《歌德谈话录》,在重温其伟大的诗艺言说中,体会其间天然的复杂与细微的矛盾,发掘对今天仍然有益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歌德谈话录》和《浮士德》的评析,说明歌德的改良主义是《浮士德》创作的思想基础。认为浮士德这个人物在诗剧中作为不断进取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道德上却是一个肢解人性、贪得无厌、不择手段、具有强烈占有欲的侏儒。正如德国资产阶级虽然有摆脱封建贵族统治的要求,但又对封建贵族有强烈的依赖性和妥协性。通过歌德的作品形象地表现了。诗剧《浮士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浮士德"这一人物形象从诞生之初到19世纪,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直到歌德笔下,浮士德的形象变得逐渐丰满,成为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进取的人类精神的代表。歌德的这部作品对当下现实生活仍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现今这个愈发功利而浮躁的社会,重读《浮士德》能使我们认清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认真经营真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契根据海涅所说:“随着浮士德的出现,中世纪的信仰时期结束,现代批判的艺术时期开始了”,把德国哲学的古典时期称为“艺术时期”。在这个艺术时期里,随着人在艺术和美学中的地位的提高,人对神的关系愈益成为时代的中心问题。如果说,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理性的辩神论──用理性辩护上帝,那么,歌德的《浮士德》则是在人性上证实了上帝,也是一种理性的辩神论。歌德提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主题—一拯救人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拯救人的灵魂,以使人性完善,达到理智与情感,道德与行为,精神与感觉的统一。关于浮士德博土的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