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随着中国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主要对手,美国东亚遏制战略最终形成。阻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传统贸易往来,并促使日本经济与东南亚经济进行整合,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政策的核心环节之一。美国东亚战略政策的确定决定了日本只能以东南亚为对象开展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2.
"博顿草案"是美国国务院远东司于1947年3月起草的一份对日和约草案.由于冷战的兴起和东亚形势的变化,该草案一经提出便充满争议.尽管博顿两次修改这份草案,但由于其始终未能摆脱战时罗斯福政府扶持中国、压制日本的东亚构想,所以围绕对日媾和与东亚战略重心议题,美国国务院、军方、盟军驻日最高统帅部等各方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辩论.在大辩论后期,以乔治·凯南为首的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室强势介入,他们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思维出发,重新审视东亚战略并主导了对日媾和问题,先后出台了PPS10号与PPS13号文件.这两份文件是美国东亚战略的指导性文件,终结了对"博顿草案"的外交辩论.其后,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东亚政策的重心逐渐从中国转向日本,在改造日本的同时,将日本变成保障美国的东亚安全、推行遏制战略的重要基地.围绕"博顿草案"的大辩论不仅使得美国东亚战略制定的主导权从国务院远东司转向政策设计室,同时,也促使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后,因特需订单高涨,日本经济再次面临经济危机的危险,而朝战后的东亚冷战拯救并复兴了日本经济。朝鲜战争后为实施东亚冷战战略,华盛顿向日本开放美国市场,对日本产品实施零关税。美国支持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加入科伦坡计划,通过与欧洲多国签订三边协定,帮助日本重返国际经济体系。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获取特别是美国、东南亚、欧洲市场的进入为日本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东亚冷战背景和美国的远东战略为日本实施"经济立国"和"经济外交"创造了绝佳条件,美国的东亚冷战思维也希望日本能够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协助美国实现远东冷战的目的。美国东亚冷战的历史性"恩赐"使日本能够幸运地搭上美国的东亚冷战战车,日本也在1967年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意在从经济上依托东亚经济发展来解决其自身的经济问题,并谋求地区经济合作的主导权。但是,在安全领域日本却借助美日同盟以及构建所谓的"民主价值观"联盟来遏制崛起的中国。这导致日本的东亚安全战略与经济战略的内在矛盾。不明确"东亚共同体"的成员与核心推动力,日本难以获得其他东亚国家的信任,而在不对等的美日同盟结构下,日本的东亚外交也引发美国对其离心倾向的猜疑。在亚太经合组织与东亚峰会等包容性多边组织存在的背景下,日本重构一个成员重叠的"东亚共同体"缺乏实际意义。在东盟主导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日本应该加强与中国互信来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而非依据对抗性的权力政治逻辑来遏制中国。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直至1972年美、日两国分别与中国全面改善双边关系前,美国和日本在东亚结成同盟共同遏制中国。宝岛台湾成为美日两国政府实施反华战略的砝码。这段时期美日两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阻挠海峡两岸走向统一,成为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战后美国远东战略演变与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赔偿问题的解决,是战败国恢复国际社会成员资格、恢复主权的必要前提,是战争加害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受害国的当然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单独占领日本的有利条件,一手操纵日本的战争赔偿问题.从最初积极、坚决的拆迁赔偿,到逐步减少并宣布停止拆迁赔偿,致使赔偿不到位,这些都是为美国的东亚战略乃至全球战略服务的.美国的东亚战略对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变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同日本和东南亚经济相比,美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高速发展,关键在美国确立了知识经济的国策,率先步入知识经济高速公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就是说,在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中,知识经济已成为主体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8.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机既有经济又有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虑,遏制中国崛起是其中一个不容否认的目标.美国加入TPP,冲击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改变了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流向,这会减少中国的区域贸易自由化收益,并使中国在区域合作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受到损害.为此,中国应当关注TPP的谈判进程,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TPP谈判,并在亚太区域整合中发挥与自身实力相称的作用;加快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巩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防卫战略调整的地缘取向是遏制大陆,进取海洋;军备发展运用取向为海空优先,由防到攻;联盟政策取向是巩固同盟,强化自主。导致上述取向的外部关键因素是来自美国的鼓励和纵容,国内主要因素则是日本企业生产的全球化、右倾民族主义以及海洋日本论等社会思潮的兴起、政治的“总保守化”等。沿上述取向展开的日本防卫战略将挑战东亚稳定,对我国安全尤其是海上安全已构成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0.
莫翔 《兰州学刊》2006,(5):115-117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成为了影响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重要因素。借“反恐”战争之机,美国除了在中东与中亚扩张外,亦在中国周边的亚太区域广泛渗透。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形成了这样一种态势:即以军事基地为基点,以岛链系统为依托,以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双边同盟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点、线、面互为支撑的遏制网络体系。美国以上战略部署对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在地缘政治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手段上和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为了突破美国的战略围堵,中国必须在中亚和东南亚寻求战略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美国东亚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亚地区本身的政治经济格局.由于美国在东亚地区有着直接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军事存在,因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美国的东亚战略形成挑战和冲突.文章拟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预测,进而分析这种发展趋势在若干领域可能与美国东亚战略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以及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五动博弈,在此基础上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作出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判断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验:中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模式"国家中两颗耀眼的明星后者是东亚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前者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现代工业化迈进.本文分析了日本实现重化学工业化后的再次工业化战略以及中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独特性,提出了日本经验对中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东南亚是我国重要的周边地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战略地位重要 ,近代以来一直是大国争斗要地。东南亚和中国有长期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汉唐以降 ,两地商人使臣往来络绎于途。西方殖民者东来以后 ,东南亚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列强的势力范围 ,中国也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二战以后 ,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先后独立 ,各自在维护主权独立和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1970年代以来举世瞩目的“东亚经济奇迹” ,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东亚、东南亚的崛起。东南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南海政策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发展于70年代中关建交的过程中,最终经由冷战后中美战略关系的调整而趋于定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美国南海政策确立了从属于东亚整体战略,以及一般情况下保持中立“不介入”具体争端事务的基本原则.然而,在东亚整体战略主导美国南海政策的情况下,中立不介入原则并非永恒不变.美国国务院外交档案、国家安全档案和盖尔公司解密文件数据库的资料分析显示,美国南海政策的基轴不在于南海争端不选边站的原则,也不在于对盟友的承诺,而在于美国亚太利益对南海政策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FTA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也随着全球FTA的迅速发展而做出了重大调整。2002年10月日本外务省在外交政策上正式制定了《日本FTA战略》,规定了日本发展FTA战略的具体目标和步骤。日本的FTA战略已经超过了其原有的经济意义,必将对东亚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东亚的韩中日三国,"韩流"、"日流"、"华风"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交叉现象,只要良好地加以利用,将有助于东亚当代文化的创新,也将有助于重建东亚共同文化。以"韩流"为代表的东亚民间文化交流,正在有效地遏制国家理性的爆发以及国民对国家理性的盲从。在近代以前的东亚,儒释道思想和汉字成为共同的文化基因,尤其是汉文是东亚的共同书面语。近代以后,随着共同书面语的传统逐渐衰弱,三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逐渐衰弱乃至断裂。现在,我们必须汇集和分享彼此的智慧,创造我们的共同语。而"韩流"在构筑"东亚共同语"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韩流"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有着共同的沟通领域,我们暂且可以将"韩流"作为初步的工具。有朝一日,韩国和日本必将在改革途中相遇、相知,并且在构筑东亚和平体制的过程中,成为良好的伙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前期的近半个世纪,东亚的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列强共同掌控到日本逐渐独霸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日本始终是东亚国际关系的主角,东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日本对中国不断的侵略。虽然华盛顿体系维系了一段时间的东亚稳定,但日本的东亚政策目标是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并为此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拼凑起了“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这种侵略扩张政策遭到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战争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战争赔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与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美国的对日政策密切相关。因而,要了解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赔偿,必先了解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东西方缓和与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为了扭转美国在对外贸易、投资与国际金融领域的颓势,制约日本的经济扩张及其对美国的经济挑战,美国开始对对日政策做全面调整.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冷战时期存在的美日贸易、金融、科技、安全关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泥潭.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在东亚的作用与责任俞新天从50年代中期直至1973年石油危机,日本的经济以非凡的速度增长,1981年后日本的工业产量超过了苏联,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由于经济的强劲动力和优异成果,日本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东亚,发挥和担负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