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儿子儿媳准备购买新房,由于钱款不足,就动员我把现有的房子卖掉,所得的房款给他们购新房,并说算共同出资,共同居住.考虑到就这么一个儿子,死后财产也是归他继承,于是我就答应了.老年大学的一位同学劝我慎重些,谨防今后连个窝都没了.请问,与儿子共同买房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儿子儿媳准备购买新房,由于钱款不足,就动员我把现有的房子卖掉,所得的房款给他们购新房,并说算共同出资,共同居住.考虑到就这么一个儿子,死后财产也是归他继承,于是我就答应了.老年大学的一位同学劝我慎重些,谨防今后连个窝都没了.请问,与儿子共同买房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我和丈夫都是小厂的工人,由于效益不好,很早就下岗了,我爱人又找了给一家单位看门的活,工资也不高.虽然家中不宽裕,我们还是尽己所能地给了儿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把他供养到大学毕业.我想,这下可松口气了.谁知儿子两年前大学毕业后,对工作挑来挑去,始终没找到称心的,一直在家待业.不但他吃闲饭,就连他最近找的女朋友也三天两头来家吃.以我和爱人的经济实力,绝对在短期内买不了房子,让儿子搬出去.我不知道我这个家庭保姆还要干到哪一天.  相似文献   

4.
李某于2001年1~4月多次向陈先生借款计25000元,后因无力还款,李某将一套房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陈先生,双方签订了协议,并且进行了公证.之后,陈先生又给了李某5000元,但是双方始终未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转让变更手续.法院在执行李某借贷纠纷案时,将该房查封.陈先生以该套房子已卖给他为由,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5.
青衫 《家庭科技》2014,(1):12-12
正我和老公奋斗多年,终于要搬入新居了。搬家那天,老公说那台老式缝纫机送人吧,或者卖给收废品的。我一听就急了:"那怎么行,别的什么都能丢弃,它可是我的心头‘肉'。"老公说它和新家的风格太不搭调,欧式装修的房子里,怎么能放一台老式缝纫机呢。我自然有办法解决:买一块欧式风格的台布,把缝纫机罩  相似文献   

6.
亲情账单     
李晓 《家庭科技》2011,(10):10-10
儿子上初一了,学校离家也就10多分钟路程。早晨,儿子常常是匆匆吃完早餐,便歪过头来,只说两个字:"爸,钱。"我看看时间,步行去学校还来得及,对他说:"儿子,走着去吧,或者,爸爸陪你跑步,还能锻炼身体。"儿子不屑地撇撇嘴,嘟囔了一句:"不就1元钱吗,真是个吝啬鬼。""不就1元钱吗",从儿子嘴里冒出的这句话,几乎成了他讥笑我的口头禅。渴了,他说:爸,给1元钱,买水。馋了,他说:爸,给1元钱,买口香糖。  相似文献   

7.
唐世峰 《家庭科技》2006,(11):49-49
李某于2001年1~4月多次向陈先生借款计25000元,后因无力还款,李某将一套房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陈先生,双方签订了协议,并且进行了公证。之后,陈先生又给了李某5000元,但是双方始终未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转让变更手续。法院在执行李某借贷纠纷案时,将该房查封。陈先生以该套房子已卖给他为由,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8.
三兄弟     
格林 《快乐青春》2010,(5):38-39
有个人有三个儿子,除了住的那栋房子外,他没有别的财产了。三个儿子都想在父亲死后得到那栋房子,可老人对他们仨一样钟爱,不知该把房子给谁好。  相似文献   

9.
我和黄某是中学同学,平时关系较好。1999年6月,黄某因做生意急需资金周转,向我借款20000元,并出了借条,约定一个月内还款。但是后来他一直未还款,而我碍于面子也没向他要。直到去年12月,我因装修房子需要用钱,而向他讨要,他还了我5000元。后来,我再向他讨要余款,他就以其债务已过诉讼时效为由,不再还了,还让我把钱还给他,请问,我是否要把5000元钱  相似文献   

10.
《家庭科技》2008,(6):50-50
我和丈夫是再婚的.婚后我们共同出资购买了一套房屋。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把房子卖给了他的亲生女儿,我前几天才知道。现在他突然提出离婚。请问,我还能追回房子吗?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单交易,整个金额将近8亿元。对方买,我们卖。他面临决策问题,行还是不行。所以我给了个建议:可以先少给我一个亿,这一个亿先放在边上——如果我卖给他的这部分资产他买去做了房地产,每平方米达不到7000元,那这一个亿就算了,我得让他有钱赚;如果每平方米超过7000元,他就得把一个亿补给我。这样他就有了选择——如果觉得风险太大,他可以少支出一个亿;如果市场很好,也赚钱了,就再  相似文献   

12.
我儿子正上小学五年级,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没少向我告状,气得我每回都打他一顿. 一天,数学老师打电话对我说:“张师傅,你儿子小磊上课不学习,却玩一只悠悠球.我问他为什么不听讲?他说都会了.我承认他挺聪明,可是不听课总有一天要落后的.我觉得这孩子恐怕有多动症.” 儿子放学刚进家门,我就扇了他两个耳光.妻子急忙跑过来劝解.  相似文献   

13.
9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和几个同学在街口拾到一张10元纸币。围绕它的处理,孩子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的说交老师,但有人反对,说老师会拿去买东西请同事吃;有的说交给警察叔叔,但也有人反对,说警察叔叔拿了钱说不定也会装进自己的腰包;有的说还给失主,可马上有人问谁是失主?有的提议去商店换成零钱分掉,但立即遭到大家的反对。最后还是儿子拍了板,把它丢进垃圾箱,反正每天都有叫花子在那里翻东西,就算做好事给了叫花子。 儿子讲完后,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我,似乎在等待我的评说。我不知道说什么好。许久以后我才问他:“如  相似文献   

14.
儿子长大了,我私下对丈夫说,该对儿子进行一些性教育了。丈夫却说.从小到大也没人教育过他,可他还不是照样“健康成长”?一天晚上,我发现儿子睡醒后偷偷在卫生间里洗内裤,第二天从他晒出的内裤上依稀可见没洗净的精液痕迹。儿子梦遗了,性教育不能再延误了。待把儿子叫来,我支支吾吾半天,也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只说了一句“以后内裤要洗干净”,就结束了对儿子的初次性教育。过了一段时间,我替儿子收拾房间,在书桌上看到他的日记本。儿子从来都是把日记本锁在自己的抽屉  相似文献   

15.
张文:老李同志,最近在理论学习和讨论中,围绕着“异化”是不是矛盾规律的问题,我有三个问题搞不清楚,请你作些解释好吗?李武:好,我们一起讨论。你有哪三个问题搞不清楚呢?张:我搞不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叫“异化”?能不能先给“异化”概念下一个定义?然后大家根据同一个定义来讨论它是不是矛盾规律,免得各说各的,莫衷一是。李:让我先听听你对“异化”的定义有些什么看法好吗?张:我对什么叫“异化”还搞不大清楚。不过,看到有人在文章中这样说:“究竟什么叫异化?打个比方说,一个母亲生了个儿子,她很心疼,很爱,辛辛苦苦地把他培养大,教育大。可是这个儿子慢慢长大后,成了一个逆子,不仅不受母亲管,倒过来管他的母亲,欺侮或者虐待母亲。儿子不认他的妈.把母亲当外人甚至敌人。母亲也觉得儿子不象她的儿子,成了家庭里面的异己分子。这个过程用哲学的  相似文献   

16.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他说:“我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弄不懂的就问他们,他们弄不懂的  相似文献   

17.
爆炸事件     
周坤 《快乐青春》2011,(7):140-141
我买了一台照相机,因为怕捣蛋的儿子弄坏,我便对他说:“这相机小孩子是不能动的,只要小孩子一碰着它,它就会发生爆炸,连人带房子都会炸塌!”  相似文献   

18.
在儿子刚刚会走路的时候,我就发现儿子很好动,几乎不会安安稳稳地坐着,哪怕是吃饭的时候,他都会小屁股一扭一扭地这跑跑,那转转.听别人说,现在不少孩子有多动症,我心里就隐隐地担忧.家里人都说:不要紧,小孩喜欢动是好事,真的一天到晚傻坐在那,你还不更担心? 后来,儿子上了幼儿园,老师不断地投诉,我心里的担心成了事实.老师说儿子不守规矩,从来不好好排队,到处走动,上课时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叫我好好管教他.  相似文献   

19.
他最受不了妻子的地方,就是她太强势。在家里,他处处让着倒也罢了,在外面,她也不懂得留点儿脸面。上回他和朋友在一块儿喝酒,不知不觉就喝到了深夜,结果她竟然找过来,把桌子掀了!害得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你就没有一点儿女人的温柔。"他吼道。"你这个样子,还想让我对你温柔?做梦!"她回敬了一句。她最忍受不了他酗酒,平时挺好的一个男人,喝了酒就满腹牢骚、胡说八道。为此,他们总是相互指责和抱怨。一想到以后几十年的时光,他就觉得继续走下去太艰难。可如果离婚,孩子怎么办呢?他试探性地问儿子:爸爸妈妈分开好不好?儿子说:不好!他继续劝说:"妈妈总说爸爸不对,爸爸也总说妈妈不对,与其在一起吵架,还不如分开。"儿  相似文献   

20.
母亲在两年前去世了,儿子担心父亲一个人住孤单,就带着媳妇和孩子一起搬了回来,好在父亲家的房子够宽敞,大家都有独立的空间. 儿子和媳妇都是公司高管,他们没空做家务,干脆雇了一个保姆,每天做三顿饭还帮着打扫卫生. 父亲每天除了读书看报,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儿子一家三口总是匆匆吃早饭就去上班上学,中午他们都不回来.父亲闲着没事,就在屋子里散步,他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都空荡荡的.于是,父亲就盼着夜幕早点降临,因为那时儿子一家都会回来,可以吃一顿热闹的晚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