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和解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的"刑事和解"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刑事谅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义。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和解主要包括宽宥型、合作型和妥协型三种类型。我国和谐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与西方恢复性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但都旨在促进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司法环境的优化与刑事谅解机制的出现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应当以刑事谅解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遵循依法独立审判、适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开审判等工作原则,应独立于控辩双方,形成金三角式审判体系,公平对待案件,作出客观准确的裁判。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制度左右着这种独立审判权的行使,影响了法院这一职能。本文主要就其中法院变更起诉这一制度进行分析,从而引发理论上的反思,加快我国法院彻底独立于控辩双方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3.
肖凤  时丹 《决策与信息》2009,(12):49-49
对审判时年满60周岁的老年犯罪人适用宽缓刑事处罚,是罪责刑相适应和刑罚个别化的体现,更好发挥刑罚的,符合刑罚经济的考虑和刑罚人道性谦抑性的要求,是对恤老文化传统的延续,与世界各国刑法观念一致,符合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体现了国家刑罚权的谦抑性,同时尊重了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意愿,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事司法中中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由于刑事和解往往被误认为是“以钱买刑”,且由于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相关配套机制的缺失,导致刑事和解工作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难题。本文主要从检察实践的视角对刑事和解问题展开了研究,认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实践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刑事和解工作走上正规。  相似文献   

5.
随着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简易诉讼审判程序也在逐渐发展和完善。如何在简易程序中充分赋予被告人的辩护权,以及审判人员权利的约束,都是在刑事审判实践中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由德、日、意恶魔导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血腥大幕,紧接着对日本法西斯罪行的正义清算敲响了胜利的锣鼓。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协定的规定,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军国主义领导集团进行审判。法庭审判采用英美诉讼程序,指派90多名日籍律师、美籍律师为被告辩护,结果导致控辩阵容失衡,使法庭辩论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7.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新的司法改革措施,与"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法治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侦查中心主义仍占主导地位、控辩双方地位依旧不平等以及整个庭审过程虚化等不良现状,应当在人权保障理念的指导下,从侦查、起诉、审判三个方面来实现审判中心主义的完善与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基本措施:通过实行司法令状制度、弱化口供作用以及加强律师辩护权来规范侦查工作;通过改革案卷移送方式,建立预审制度来改进公诉方式;通过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以及落实证据裁判原则来完善庭审制度。  相似文献   

8.
证据交换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产物,是为了能够在正式开庭审理前整理案件的争议证据和争议焦点,保障当事人双方的对抗平衡,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而建立的一项制度。本文从证据交换制度的不足和如何进行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不足具体体现在法律地位不明确、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缺乏配套措施等方面,而进行完善则要从应制定强制性规定、应适应我国国情、应完善交换方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唐剑 《经营管理者》2011,(1X):257-257
公正,是司法的本质属性,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在诉讼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个国家的法律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价值是衡量这个国家法制文明进步的标志。公正审判是各国刑事审判制度的最高价值选择,也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关于法院审判问题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仅就刑事审判理论而言,所谓公正审判,也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本文仅就审判程序公正的理论、标准和中国为公正审判的改革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薇薇 《科学咨询》2010,(16):25-25,53
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只有申请抗诉权,没有上诉权;未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未明确被害人获得国家补偿的权利;被害人对诉讼程序和审判结果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所在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宽严相济”这一刑事政策的积极适用,刑事和解中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重在对检察监督之于审判阶段刑事和解顺利、合法完成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居高难下的涉诉信访态势和个案平衡、特殊处理的行政化方式,已对人民法院发挥审判职能造成了一定困扰。本文尝试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归纳出诱发涉诉信访的成因,以期能够对完善信访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专门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程序作特别规定,末成年人刑事和解的适用程序和案件范围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尺度难以把握。本文以刑事和解在未成年人重罪案件中的适用为视角,分析利与弊,以期对未成年人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与实践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审判时年满60周岁的老年犯罪人适用宽缓刑事处罚具有必要性。根据我国国情和生物学规律,不适宜设定刑事责任最高年龄,但是可以60岁、70岁、80岁、90岁为临界点划定可以或者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年龄区间以区别对待。对审判时满70岁老年人规定不适用死刑也是对老年犯罪人宽缓用刑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中,审判制度处于中心地位,此次刑诉法修改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审判制度,提高了审判效率。本文拟从审判环节的几个主要制度展开研究,便于在新刑诉法实施的环境中更好的进行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是长期困扰审判工作和公诉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刑事证人出庭作问题面临的困境的分析,提出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对策。以期尽快完善中国的证人权利、保障制度,以促进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再审程序得启动规定的比较概括.大多属原则性规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而对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有重大影响的刑事审判,法律应当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即对现有的法律规定作出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江朔 《决策与信息》2011,(12):69-70
民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大众诉求。随着民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尤其是网络的大众化,民意对刑事司法审判也有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本文探讨民意对司法的渗透,以期通过制度化构建,努力形成司法正确引导民意,民意支持司法的和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司法鉴定作为对法官认知能力缺乏的补强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民事审判工作中,在大大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的同时,也暴露出重重问题。本文以涉及房屋价值评估案件为视角,分析基层法院法官在民事审判中对案件评估鉴定的权力旁落和出让,并通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关于司法鉴定理论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建立专家陪审员、专家辅助人和鉴定人三位一体的协助法官审查鉴定结论的模式,防止民事审判权的异化和分解,增强对司法鉴定的监督和制约,使其在准确认定事实、发现客观真实方面发挥良性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的一个空白,这一制度的缺失,带来了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的和谐运作,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维护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