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鸿 《老人天地》2008,(1):23-23
我在接母亲的电话时,突然间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电话里,母亲小心翼翼地努力地寻找着话题,东拉西扯。她总是以一句:"其实我也没什么事情"作为开头,一般我听到这句话都会努力地听四五分钟,再以我的方式结束。  相似文献   

2.
每次回家,母亲总要给我包饺子,还口口声声念叨:"在外边又好几个月没吃饺子了吧?"我搞不懂母亲为何那么喜欢包饺子。令我头疼的不只是饺子,还有那大包小包,穿的、吃的、用的,母亲在我临走时总要把我的包塞得满满当当。哪个女生不好俏,我连书包都嫌累赘,所以每次都要跟母亲争执一番,把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倒出来。母亲则在一旁小心地跟我商量着:"棉裤带着吧,天冷就穿,不冷就放着……山楂是你爸上山摘的,一个个挑了,没有虫子……"  相似文献   

3.
苇笛 《老年人》2012,(4):36
下班回到家里,推开母亲的房门,发现母亲正坐在床边,戴着老花镜,低着头弯着腰,握着剪刀一下一下地剪着脚趾甲。母亲年事已高,弓着背显得非常吃力。于是,我随口对母亲说道:"妈,我帮你剪吧。""不用,不用。"母亲连连推辞。听到母亲说不用帮忙,我  相似文献   

4.
一份生日报     
每年我的生日,母亲都要为我煮碗长寿面。今年的生日也不例外,吃完母亲亲手擀的长寿面,母亲说要送给我—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说着母亲就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打开盒盖,只见一张发黄的报纸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我疑惑地看着母亲,母亲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报,你瞧报纸出版的日期——1985年2月20日,正好是你出生的日子。这份报纸记录了你生命的起点,很值得你阅读的。"翻开这份有些发黄的生日报,  相似文献   

5.
当从报上看到王东华对母亲的十大批判时,我并没有把这个外地的大学老师看得有多么了不起。因为类似的研究人员不少,他们一年一年地互相交流着论文,也未见产生什么效应。我以为他不过是他们其中的一员。2002年10月,在北京的一个小区我见到了王东华,他是一个高大英俊的青年,极其热情地向我讲述着他的事业……然后.我向他借阅了他1999年出版的80万字的《发现母亲》。连续一个多星期,每一个晚上和不坐班的白天,我都在不间断地痴迷地读着这本书。那些极有震撼力的语言和颠覆性的批判意识深深地征服了我——"母亲"一词竟然有了它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内涵,和通过改变人从而改变世界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相似文献   

7.
"五一"小长假,我回到时刻挂念的故乡。走进熟悉的家门,只见古稀之年的母亲正佝偻着身子坐在竹椅上剥小笋。母亲见我回来了,起身招呼说:"黑子,明天是立夏节,我煮‘吊子粥’给你吃。"多年飘泊在外,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母亲煮的"吊子粥"了,听母亲这样说,我心里非常高兴。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四月立夏节,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煮一锅立夏"吊子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立夏前一天,勤快的母亲领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后山上扯小笋、摘麻叶。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树世界"春暖花开那一年我十七岁。父亲有了外遇,每天不见人影,母亲成了祥林嫂,整日以泪洗面。偶尔俩人见着了,便是火星撞地球。我成了沉默寡言且极度自卑的女孩,除了坐在课堂上规规矩矩地听课,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发呆。母亲恨恨地骂我,这家里一个犯了走马星,日日不着家,一个就成了哑巴。她抓不到父亲,把恨与怨气全撒到我身上。  相似文献   

9.
前几日,我打电话问候母亲时,察觉到了母亲嗓音里的异样,得知她感冒了.我打算请两天假,回去看看母亲.母亲一再阻止,怕耽误了我的工作."放心吧,不会耽误的啊."说完,我挂断了电话. 看见我来,母亲自然高兴,张罗着要给我做好吃的,父亲也推掉了与老伙计们的棋局,等在家里迎接我.母亲照例是大厨,我和父亲负责打下手,饭菜很快就上了桌.吃过饭后,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傍晚时,李阿姨来叫母亲去跳广场舞,母亲笑着说:"闺女在呢,不去了."当时我正在玩手机,赶紧说:"我在也不影响你去跳舞呀."母亲摆摆手说:"你专程请了假来陪我,我哪能自己去跳舞?"我说不过母亲,只好由着她去.  相似文献   

10.
我生孩子时,母亲千里迢迢来照顾我。孩子出生的当天及以后在医院的几天里,母亲责无旁贷地担当着给"月婆子"做饭的任务。饭很简单,就是农村里坐月子的妇女常吃的"既富营养,又性热暖胃"的小米粥。与小时候印象中妈妈坐月子时吃的小米粥不同的是,里面多了好几个荷包蛋。生完孩子的第一顿最多,大概不下五六颗,但都被"刚  相似文献   

11.
亲情成为最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名牙科医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付出的代价是,我几  相似文献   

12.
廖医生对母亲说:"这些木槿花都是钱,一两木槿花值两元钱。木槿花是味好中药,能治病。"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眼里便蓄满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母亲的声音抖个不停,泪水也从眼里溢出来,爬满了她坑坑洼洼的脸,这里面有一个与我相关的故事。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母亲就驮着我去了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了休,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廖医生  相似文献   

13.
一份生日报     
何如平 《金色年华》2009,(10):44-44
每年我的生日,母亲都要为我煮碗长寿面。吃完母亲亲手擀的长寿面,母亲说要送我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说着就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打开盒盖,只见一张发黄的报纸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我疑惑地看着母亲,  相似文献   

14.
正外婆本来是想把真相告诉他的,突然什么都不想说了,只趴在他跟前呜呜咽咽地哭。外婆一辈子不曾嫁人。外婆不是我的亲外婆,她是子衿姨的娘。我母亲从小就和子衿姨要好,她们两家住对门,数着日子一起长大的。我小的时候,母亲忙着做活贴补家用,常把我送到外婆家去。子衿姨很疼我,视我如己出。在我歪着脑袋想该如何称呼子衿姨她娘的时候,子衿姨摸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叫外婆。"  相似文献   

15.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相似文献   

16.
正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天天闹着去停车点。这些年,母亲的记忆力衰退得厉害,而且常出现幻觉,所以才闹着去停车点接我。我原本打算把母亲接来和我一起住,省得她天天牵肠挂肚。但弟弟说:"我得上班,母亲万一跑出去了怎么办?住在老家,乡里乡亲的都认识,可以帮忙照应着。"我一想也是,便依了弟弟。心想,以后勤往老家跑着点儿就是了。一天,我刚要上床歇息,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找不到了。我赶到老家时,已近零点。村子里的  相似文献   

17.
正故乡就像母亲,有的人会守着母亲一辈子。有的人小时候虽然爱妈妈,到了叛逆期,却看母亲不顺眼,急着离开家。也有人在孤儿院长大,从来不知道母亲是谁、家在哪里。我常想,到底是那"安土重迁",守着故土一辈子的人对,抑或是那"志在四方",早早就离乡背井出去打天下,甚至一辈子不再归乡的人对。"故乡",英丈说得好,是Hometown也是Birthplace,家在哪  相似文献   

18.
正1月23日,武汉"封城"的消息让很多人都猝不及防。母亲看到新闻,不停地问我:"儿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突然要‘封城’呢?"我说,武汉发现了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封城"是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母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疑惑地嘀咕道:"之前没听说这事啊!"很快,湖北省内的其他城市也陆续发布了"封城"公告。接着,整个湖北"封省"。父亲和母亲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  相似文献   

19.
郭睿  王向葵 《当代老年》2014,(12):20-21
母亲住院的日子,妻子在调休之后,又请了30多天事假,白天全程陪护母亲,夜晚为母亲洗衣做饭,非常辛苦,却无怨无悔精心服侍着母亲,即使单位因为她请的事假扣掉了5000多元薪水,她也毫不可惜。母亲住院的日子,我白天上班,忙于公务,夜晚通宵陪护母亲,头发迅速变白,有时候也感到特别困倦,但为了母亲能够早日安康,我心甘情愿地服侍着母亲!  相似文献   

20.
闪光的戒指     
我的额头长了块灰色的记,听人说用金子擦擦就能去掉。在我们顾庄,只有在县城当工人的天增家有金戒指,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天增的媳妇李婶。 李婶将戒指从手指上捋下来,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戒指在我的记上不停地擦着,嘴里还哼唱着:“金子金子擦擦,灰记灰记搬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