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影响其全程,并可作为其指导思想的东西是什么呢?近四十年来,许多论者都认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口号所表述的思想。他们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投其所好”的解释,说什么“中学为体”是“作为洋务运动的目的”,即“死保封建体制”,而“西学为用”只是“有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的含义”,其全义并不就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而且,“洋务派妄图在死保封建体制的前提下来移植西方的科学技术,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这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变成了一个“反动的口号”。因此,洋务运动也随之变成了反动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迅速加深和自然经济的日趋解体,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已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经营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举办洋务事业时间最长、经营项目最多、花费心血也最多的李鸿章,无疑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最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洋务运动的全面展开,变革中国的传统教育,学习和引入西方式教育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新式学堂的创办、西学书籍的翻译、留学生的派遣、科举制度的改革,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并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但由于洋务派人物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因此这些教育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李鸿章之后最重要的洋务派官僚。他办洋务、抗击外国侵略、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在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张之洞传》一书对传主一生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述 ,稳妥精当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洋务学堂是清政府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痛楚后,创办并发展起来的,其主观目的是为挽救腐朽垂暮的清王朝统治培养人才,客观上对西学的传播及中国教育近代化均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其创办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但在今天,我们回顾它的被动及曲折的发展过程,仍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起点.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管理的出现,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留学教育的推行,使中国近代教育主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始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其指导思想,为西学东渐创造了条件,在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首先,这种思想的提出,有极强的针对性。有清一代,在学术上,嘉庆、道光后,学术思潮趋向于西汉今文学,西汉今古学之争笼罩着这一时期的思想界。在政治思想上,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有一大批顽固派仍盲目自大,对西学不屑一顾。面对强大的反对派势力,洋务派首先阐明:中国处于千年未有的变局。并强调:中国的文武制度远远高于西方之上,所不及的只是“火器”。为巩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靠传统的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南京政府保甲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甲组织,是县以下的基层行政机构。作为地方统治制度,始于宋代王安石,他主张“变募兵而行保甲”,以维护封建统治。自宋以后,历代统治阶级都用它来作为强化反动统治的重要工具。清王朝被推翻以后,由于政局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9.
洋务思想双重性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洋务思想,是指决定和影响洋务运动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指导思想,是1860~189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谋求强国御侮之道的社会思潮,其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规定着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归宿,影响着洋务运动的全过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洋务思想并作出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弘扬中华文明与吸收国外文明结合起来,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民族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由来其一,史学界对洋务运动史的研讨,自1980年以来出现了可喜的景象.就在这个时期,黎仁凯同志发表了《试论洋务运动纲领》一文.他首先提出问题说;“中国近代历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有无纲领?其纲领是什么?迄今未见专文论述.”接着黎文对洋务运动纲领表述说:“我认为:‘外须和戌,内须变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洋务运动的纲领”.黎文对洋务运动纲领及其内涵作了阐释后得出结论说:“总而言之,以‘外须和戌,内须变法”为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辅,是洋务运动遵循的总原则和总路线,它构成了洋务运动的纲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的变革,始于洋务运动,其显著特点有三:创办各类新式学院,广泛传播西学;官费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制度等。这些重大举措,促进中国教育步入了近代化,其作用功不可没。但因洋务运动是以维护封建王朝为初衷的,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相似文献   

12.
洋务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派别。19世纪60年代,他们在中国举办洋务教育;改革科举、兴办学堂;翻译西书,传播西学;派遗留学生,学习西方科技。这些举措对于改造中国封建的传统教育,建立近代新的教育机构,培养现代科技人员的外语人才,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理论,发展我国的军、民用企业,改变我国长期封闭自守,被动挨打的落后面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洋务派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沧浪亭中有一座“五百名贤祠”。它始建于清道光丁亥(1827)年。其时正是中英鸦片战争前夕,外国帝国主义的魔爪拚命伸进清王朝统治下的旧中国,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为了维护其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对农民进行繁重的剥削与残酷的迫害,从而加剧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农民抗暴斗争此起彼伏,仅江南地区农民抗租暴动就遍及昆山、吴江、震泽、元和、无锡和华亭等县。已濒临崩溃的清王朝,到道光年间已是日暮途穷,奄奄一息。为了垂死挣扎,封建统治阶级竭力乞求孔孟之道,妄图用“名教”来“振兴”其没落腐朽的反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洋务企业的性质,对于理解洋务运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近代洋务企业是在洋务派领导下,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进步企业。洋务企业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一)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斗争。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历史实践的结论。评定中国近代历史事件都必须以此为标准,评估洋务运动焉能例外? 洋务派人物众多,地位不同,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如冯桂芬、郭嵩焘、王韬、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与当时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军政大员,虽都足在洋务运动的旗帜下活动,但他们是订分歧的。当然,冯、王、马、郑等人的思想一度曾处在洋务运动的轨道上,随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才逐渐与曾、李、左等人产生了分化。这一分化不仅体现在实践上,即使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上,侧重点也并不相同。可见,早期具有改良思想的人与曾、李、左虽同属洋务派,却有区  相似文献   

16.
“中体西用”是近代历史上最有意义的核心问题 ,它是清末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追溯“体”与“用”的历史渊源 ,可以了解中国士人传统的思想文化观以及他们“通经致用”的治学宗旨。从 1 9世纪 60年代 ,一些有识之士就相继阐述过“中体西用”的思想 ,其内涵也随着社会现实背景的演变及中西文化的冲突加剧而变化。到张之洞的《劝学篇》则明确主张“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这一主张是有特定的思想内涵的 ,谈“中学为体”实则提倡“西学为用”。它成为甲午战争后的一种“流行语”,主要流行于文化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17.
盛宣怀教育思想的独特性在于其办学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手段是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强调实践,学以致用等。其祖上经世致用的理念、国难当头与救危扶困的社会大环境、洋务运动的影响以及自身独特的身份和实践是其独特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一八六一年开始的洋务运动,到一九○一年以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而结束。这一年,清廷发布“变法”上谕,推出了“维新新政”。一九○五年九月,清廷又颁发了“预备立宪”上谕,准备“仿行宪政”。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中,清政府实行的这几次时间上前后衔接的改革措施,它们之间有无内在联系?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一、洋务运动、维新新政、预备立宪前后嬗递的思想体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体西用”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互相矛盾、交互作用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企图用新的更有效的手段维护其统治,然而最终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潮流裹胁而去这一历史景象在观念形态上的写照。十九世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空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灾难,使当时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思考:中国将向何处去?西方富强、中国衰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寻求救国保种的真理,他们走向世界,比较了中学与西学,得出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结论。在他们中间,贡献最大者当推“天演宗哲学家”严复。由于严复具有与同时代其他人相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他“于西学、中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因而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较系统地比较了西学与中学、新学与旧学的思想家。严复所谓的新学即西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郭嵩焘洋务思想的发展阶段、思想来源、本末观及其具体主张 ,并对他的三个“为本”的思想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认为郭氏是洋务运动中最为激进的思想家 ,并孕育了早期维新思想的萌芽 ,但总的说来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