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一棵树上吊死”构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探讨了意象图式在语言中的认知扭曲。研究发现,“一棵树上吊死”构式的各个成分对应不同的认知范畴,“一棵树上吊死”这个情景中的行为一地点关系并不是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投射到目标认知域的。这样的发现表明通过认知能力构建的知识网络呈现一体性倾向。 相似文献
2.
张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8-120
根据认知语言学与心理学交叉地带中的认知心理语言学,引出意象图式的重要概念,指出英汉语人群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的意象图式存在显著差异:英语使用者心理上始终体现出横向、且唯一指向未来的时间维度特征,且"向右即向未来"。汉语使用者的时间则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心理意象图式:横向意象中"前"既可表示时间的未来,也可表示过去;而纵向上则普遍接受"以下为未来"的准则。 相似文献
3.
意象图式及其在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6):105-107
意象图式是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也是最重要的语义结构。认知语义学认为意象图式在多义词词义拓展中起关键作用,是词义理据性的有力证明。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索了意象图式在空间方位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并对Lakoff运用意象图式分析介词over词义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红楼梦》有了两个英文全译本,分别由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译出。这两个译本对《红楼梦》在国外的流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小说中的诗词部分,两译本的处理方法也是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5.
时亚辉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1-125
请求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言语行为之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在不同的场合中,说话人为了达到请求目的和礼貌要求之间关系的协调一致,通常会采取不同的请求策略以保全对方的面子。《乔家大院》是一部讲述"商业奇才"乔致庸创业传奇的长篇小说,其中的人物对话较丰富,请求言语占较高比重,每一句请求言语都是作者精雕细琢的结果。意象图式作为隐喻识解的重要手段,对看似不相关请求模式背后一致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解释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乔家大院》中请求言语行为的意象图式进行分析,找出实施请求策略背后的动因,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人物性格,更好地解读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6.
李桂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24-131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认为制约介词"向"和"往"在语言中不同表现的深层机制是它们各自形成的意象图式不同:"向"形成的是目标指向图式,具有行进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往"形成的是空间定位图式,具有确定性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向"和"往"多方面的区别:共现的介词宾语不同;参与表达位移事件时,对动词的限制和表达现实位移和虚拟位移能力不同;由于语域不同而激活的事件场景不同. 相似文献
7.
彭卓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8.
饶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0-62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对介词under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under的中心图式与其说明性图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图式与under在抽象域的投射意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彭卓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70-72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to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动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to的语义映射到五个认知域,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to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10.
11.
孟昕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3-7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意象图式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中包含四个最基本的意象图式,即路径图式、度量图式、容器图式和管道图式.通过这些意象图式在英汉经济语篇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看出,意象图式是通向空间隐喻概念的途径,熟悉和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理论,理解篇章意图. 相似文献
12.
李丽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07-111
文章研究了在隐喻转喻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中意象图式的作用。探讨了三种意象图式(即容器图示、部分/整体图示、过量图示)在概念相互作用中特别是与转喻的关系方面的作用。表明意象图式有两个基本功能:构建一种存在于转喻映射中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语言表达的价值论价值。最后讨论了意象图式在隐喻转喻之间概念相互作用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涂海强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1-75
基于认知主体选择的参数和变量信息以及研究文本、语料、视角的多元特性,目前意象图式还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调查《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方式,考察药名别名词汇与正名之间的映射路径,论文提出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主要有:部分——整体图式、感官图式、空间图式、文化图式、事件图式、实用图式以及复合图式。 相似文献
14.
左琼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3)
"down","under"和"below"是英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表示空间概念的三个意义相近的介词,而对介词意义分析的最适合的工具便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本文利用意象图式作为工具,对介词"down","under"和"below"进行图式分析,旨在探究其原型图式及其词义延伸的特点,并通过比较其原型图式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彭卓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628-630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英语介词from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from延伸出时间域、对象域、数值域、状态域和逻辑关系域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from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该词,同时也揭示了介词语义研究的新途径,为其他英语介词的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6.
白臻贤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141-144
对空间的感知能力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人类的认知存在普遍的空间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是引起语义变化的被遮蔽的主体,意象图式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源域来构建其他非空间性的目标域的,实现不同领域的跨越路径是空间映射。 相似文献
17.
郭红伟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8-10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历时和共时的研究,就方位介词而言,多数学者重在分析同一语言下的某个介词,比如"上-下"的语用认知。本文尝试从对比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下的对应词"IN"和汉语"里"的意象图式的认知分析,以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跨语言层面意象图式的认知研究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强调身体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及以此为基础的心理印象的认知加工和整合。《望岳》的艺术特色在于:多种意象图式的运用成功地构建诗歌意境;构建的诗歌意境与诗人的情感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希望登上事业顶峰的雄心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斗志。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意象图式理论,对日语否定表达中具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否定形式,从“内/外”、“界限”、“中心/边缘”等几个方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探讨空间认知与否定表达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意象图式能够很好地阐释存在于抽象世界的否定概念. 相似文献
20.
张小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9-81
小说家詹姆斯·艾尔罗伊的惊悚小说《黑色大丽花》,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悬疑不断,文笔细腻,耐人寻味。文章尝试运用意象图式理论来识解多义介词on在该小说中的使用,分析读者在阅读该小说时多义介词on在大脑中可能形成的多种图式,具体剖析on所表达的含义和所承载的信息,旨在丰富文学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