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穆书芹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2,15(3):248-250
陪审制度在西方国家建立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却效果甚微。本文对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起草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草案)》,从陪审员的组成,适用范围,资格条件和选任办法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民陪审制度的设立在扩大诉讼民主、发现案件真实、实现诉讼公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世界范围内陪审制却不同程度地衰落,在中国,随着立法的完善,人民陪审制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的方向似乎并不明确,坚持民主化方向还是提高其专业化程度成为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该制度已经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为了使一项制定初衷良好的制度不变成鸡肋,妥善解决好该项制度与法律原则之间的矛盾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姚尚武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目前,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如何进行完善是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借鉴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的相关经验和做法,总结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运行的成败得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党振兴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71-77
人民陪审员制度对贯彻落实人民民主、实现司法公开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强司法监督和法治宣传、解决法院案多人少问题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受制于法律法规对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的要求过高,对人民陪审员的职权行使、业绩考评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规定不明确,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需要从选任机制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实质性参审职能的发挥、奖惩手段的运用、培训和退出机制的健全等方面入手,逐步推进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和加快司法文明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庞小菊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2-15
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审判独立之间的关系较少受到关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助于抵制行政权对审判权的干涉以及防止人情关系对审判权的影响.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要求改革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和案件审批制度,它可以起到强化裁判者个体独立的作用.此外,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还可以营造审判独立的司法文化氛围,有助于实现我国真正的审判独立. 相似文献
6.
张建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4)
作者对海南10县市人民法院执行人民陪审制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人民陪审制度在实际执行中普遍流于形式化、虚无化,不仅体现不出立法时“集思广议、正确判案”的初衷,反而越来越成为节省办案经费,提高办案质量,加快办案效率的障碍。作为一项制度,其已没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晓斌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14-19
从制度层面考察,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制度的性质、目的、陪审员权的性质、陪审员制度的模式以及司法制度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杂糅。应把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重新确立为一项宪法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监督、限制、分割司法权而非行使司法权,陪审员权为公民权而非司法权。该制度在模式上应仿照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而非大陆法系的国家参审制度。 相似文献
8.
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完善在美国,清末传入我国,新中国的两次民事立法都予以认可。但陪审制在实践中却屡遭冷遇,现今的人民陪审员制更是受到众多批评。2004年8月全国人大进一步完善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并在很多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响人民陪审制发展和适用的问题,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即人民陪审员的准入门槛太低;审判中专业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司法成本的增加,浪费已有的司法资源;陪审员的任职年限规定模糊以及陪审员的执法活动缺乏监督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贺薇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Z1)
本文通过对人民陪审制度的利弊进行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认为坚持保留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发挥人民陪审制度作用的新机制是重新构建这一制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石红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6-20,7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没有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而是由人民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这就要求人民陪审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是陪审员胜任陪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关涉陪审制度价值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法律教育本身是适用于多个领域,对于人民陪审员这个特殊群体,更有必要通过法律教育来提高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1.
骆东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3):81-84
陪审制度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对于陪审员的素质要求就限于案件事实认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因为随着法律的不断发达,陪审员在法律适用方面的能力是无法和专业法官相比的。如果我们从陪审制度的政治意义出发去确定陪审员的范围,然后再根据该范围内陪审员的素质去确定陪审员的职能,就容易得出在具体案件审理中,陪审员只需对案件事实的审理负责,而法律的适用则由职业法官来处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是解决多数当事人纠纷的诉讼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对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和境外群体诉讼制度的合理性因素,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从功能和作用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陈雪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3):263-265
我国婚姻立法将分居作为离婚判决的根据之一 ,没有将分居制度化。这不利于调整分居期间的婚姻家庭关系 ,实践中法官也不易操作。因此 ,我国婚姻立法应当参照国外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建立我国的分居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王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9(1):52-57
中国现行陪审制度存在缺少宪法依据、法律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于是陪审员不愿陪审 ,法院不愿意实行陪审 ,陪审作用与功能难以发挥 ;陪审制度应从陪审员的选用方式、任期、资格、权利与义务、培训与监督几方面改革和完善 ,并采取强化社会民主意识、完善陪审制度立法和诉讼制度等措施 ,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老年人权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维护农村老年人权益的具体措施,对于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的权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程宗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56-61
针对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研究,指出解决问题和不足的关键不在对现行的法律解释体系作细枝末节的修理,而在于对其进行重新架构,并且认为这一架构的重中之重是对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定位,以使整个法律解释体系和谐,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段启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103-107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历经变迁,由于现行宪法删除了对陪审制度的规定,加之陪审员制度存在着不足,导致人民陪审制度被淡化。本文从当前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充分发挥陪审制度的固有价值、实现民主政治的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对陪审制度加以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性。主张从完善陪审员的任职资格条件,对新类型案件、专业性强的案件实行专家陪审制度,建立陪审员的选择与回避制度和建立陪审员更换与庭审更新制度等八个方面构建和完善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雷学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62-64
高校实施电子政务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特点和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145-149
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审判公正的需要。但是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制度作用有限、陪审形式化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针对该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从整体上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