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04-107
《诗经》中著名的两篇弃妇诗《氓》(卫风)与《谷风》(邶风)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典范,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独特的叙事艺术和写实抒情相统一的艺术风格,堪称《诗经》"双璧"。从叙述视角、叙述方式、主人公性格塑造、对比修辞以及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比较探析两首诗歌的异同,会带给人们许多文学和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火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周易》中就有火是化育万物的学说;通过离、同人、明夷三卦为代表阐发《周易》火文化;社会沿革的历程中,与火相关的现象,蕴涵的巨量历史文化信息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华夏的文化像火一样生生不熄。 相似文献
3.
论毛姆《刀锋》中的幻灭人生与真实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美红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1):128-130
毛姆是英国现代文坛上为数不多的几位雅俗共赏的作家之一。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两个文学高峰呈“摆锤状”交替摆动的局面下,毛姆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批判地汲取了前人的写作精髓并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临床观察式”的小说写作模式,在内容与形式的处理上也表现了他独特的技巧。通过解读其后期的作品《刀锋》,可以看出毛姆在经历了不同文学思潮的洗礼后日臻成熟的文学创作观: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向现代主义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士兵突击》作为国内电视剧产业的精品,其成功的原因有多种,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该剧自身的文本叙事结构的独特性,其叙事结构是一种树形结构。在整体树形结构的构建下,具体又分为单线叙事和环形叙事结构的深入组合,通过循环衔接式结构、层层递进式结构、励志延展式的空白结构的有机穿插,实现了该剧文本叙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火与冰》以其朴实的语言、短小精悍的篇幅,深远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都体现出其深刻的内涵。在诗中,弗洛斯特巧妙地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来揭示他对人生的感悟。透过诗篇,诗人清醒地向世人传递一个哲理:火和冰如同人性的两级,人类若丧失理性,走向极端,结果只有一个:毁灭。藉此弗罗斯特试图让世人清醒,遏制欲望,停止仇恨,让善良的人性回归本真,从而创建一个和谐和充满爱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6.
《火与冰》以其朴实的语言、短小精悍的篇幅,深远的意境而脍炙人口。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都体现出其深刻的内涵。在诗中,弗洛斯特巧妙地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来揭示他对人生的感悟。透过诗篇,诗人清醒地向世人传递一个哲理:火和冰如同人性的两级,人类若丧失理性,走向极端,结果只有一个:毁灭。藉此弗罗斯特试图让世人清醒,遏制欲望,停止仇恨,让善良的人性回归本真,从而创建一个和谐和充满爱的社会和人生。 相似文献
7.
刘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31-234
毛姆历来被归类在现实主义的门下。然而,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毛姆开始对自己所信守的现实主义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修正,《刀锋》的问世也许能说明这一点。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幻灭感,激发了毛姆对于现实的再思考。与此同时,在欧洲文艺领域盛行的表现主义,强调的是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这就暗合了毛姆对于现实的重新认识。所以,《刀锋》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阐发了毛姆的文学创作观:绝对的真实是触摸不到的,绝对的现实也是不存在的,现实主义都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9.
石智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310-311,385
《刀锋》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主要描绘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资产阶级社会各种人物的不同人生境遇。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来解读《刀锋》,可以看到人们对名利的狂热追求,以金钱为纽带的虚假人际关系和以获得物质利益为前提的婚姻。通过对这些物化现象的揭露,毛姆对物质利益与情感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水与火的缠绵》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4):88-91
池莉的小说浸透着浓郁的女性意识,她以鲜明的女性意识观照和表现女性的生存本相。在其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中,女主人公曾芒芒从叛逆到挣扎,从幼稚到成熟,收获着教训与经验,在其成长的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正是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苏醒的象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12.
张艳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0(3):18-21
《火鲤鱼》是姜贻斌的一篇归乡文学新作,浸染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反思。在写法上,它继承了归乡文学的传统,以归乡的模式,突出中年还乡者在梦和现实中的挣扎,试图依靠回归故乡来寻找精神家园,并对乡村历史和现实的文化进行了反思;在情感倾向上,它是对乡土抒情传统的回归,表现了对大自然的依恋,抒发了对童年岁月的怀念,呈现了寻找心灵家园过程中的爱和痛。 相似文献
13.
王莉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受20世纪现代小说奠基人亨利·詹姆斯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采用了内、外视点转换的双视点叙事策略使得故事的叙述效果完整、清楚而且立体.小说形式的独特建构服务于人物的意识中心,小说人物的眼光客观地展示了人物观察下的客观现实和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4.
黄曦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91-99
通过对毛姆的小说《刀锋》的解读,分析其对性的构建的审视,得出《刀锋》中东方与西方对男性气质的不同定义和理解,指出性别的地理暗喻,提出超越性别的同性恋社会的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15.
张祖立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23-125
冯雪峰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火狱》本为一篇优秀的杂文,却在50年代中后期受到错误解读并成为作者获罪的重要依据。因此恢复作品的本来面目和应有价值十分必要。而仅从一篇杂文去寻找造成冯雪峰命运的原因而不从更深的背景等方面寻找答案,这种回顾和总结也没有太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春萍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6):76-78
《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科拉是一位生活在经济严重萧条时期的黑人小女孩,深受着在美国主流社会流行并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价值观的毒害,偏执地以白为美.这种审美标准对她造成不可估量的肉体伤害与精神折磨.她自我意识的淡薄,反抗意识的缺失,在人际交往中自我认同感的缺失以及最终自认为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的妄想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她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17.
何希凡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Z3)
本文通过对曹禺的《雷雨》原著精魂──“雷雨意识”的探析,旨在从电视剧与原著的关系上来审视电视剧《雷雨》的改编,从而具体分析了电视剧《雷雨》因削弱和淡化了“雷雨意识”而留下的两处影响全剧的重大遗憾。 相似文献
18.
19.
《蜗居》的热播与停映风波,成为2009年岁末中国社会和网络舆论的公众话题。它以一部电视剧的热映与讨论这种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当下中国社会的诸多症结,也显示出社会大众在面对积聚的社会问题时惶惶的无助心态。电视剧虽属虚拟艺术的一种,但作为社会公众文化,其内容主旨均与社会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蜗居》的流行,也必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下时代的价值观念、道德诉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态度。 相似文献
20.
孙正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Z4)
叙事学方法是 2 0世纪早期萌芽、五六十年代逐步走向成熟的形态学理论 ,它通过探索民间故事和其他文学文本的角色模式与叙事程式 ,来挖掘其深层的故事结构 ,并从结构形式中呈现其文本意义。文章运用这种方法来解读独龙族童话《老虎同火赛跑》 ,认为其原型叙述和角色模式所展示出的深层结构是强与弱的辩证对立 ,同时故事的原初形态还应包括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古神话母题即“神人之辩”母题 ,寓含着用火文明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