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宁 《理论界》2010,(11):165-166
声音是一切从事语言工作者的灵魂,播音员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广播播音工作者,如何让自己的声音更加富有个性魅力、使之成为一张有声名片,恐怕是从业者需要探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作者通过打造声音品牌的重要性、如何打造自己的声音品牌、声音的个性化自我培养应有"度"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广播节目主播声音形象的自我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2.
李智 《理论界》2009,(8):175-176
有声语言是电视传媒的重要的特点之一,如何使有声语言更生动地发挥媒体传播作用,是广播影视媒体普遍面临的任务.本文拟就有声语言的方法技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针时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播音员所使用的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是简单的念文字 ,而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在播音艺术中 ,语言形象的创造要靠播音员自觉地去运用各种声音技巧 ,而声音虚实变化的恰当运用则是其美学价值的表现所在。  相似文献   

4.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听众形象”,指在广播语境下,节目主持人的样态、风貌在听众头脑中的意象。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听众形象”是一种声音意象,它不具备直观性。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听众形象”是一种审美意象,是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共同参与审美活动的产物。在这个审美过程中,存在两个“主体”,一个“基本点”。两个“主体”指传播主体——广播节目主持人和接受主体——听众;一个“基本点”指有声语言。对表达主体来说,有声语言是客体,是载体,是表达主体审美理想、审美意图的外在形式;对接受主体来说,有声语言是审美感知的具体对象。正是这个“基本点”将审美活动的两个主体连接在一起,经过一系列审美活动,产生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听众形象”。  相似文献   

5.
广播靠有声的语言表达内容,影响听众.因此,广播的语言直接影响到广播的效果和作用的发挥.和报刊相比,广播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但是,广播也有自己的弱点:瞬间消逝.  相似文献   

6.
杨艺 《家庭科技》2009,(9):26-26
耳聋不但会影响儿童对声音信息的接收,还会严重影响他们语言的学习及心理、智力的发育,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我国每年新出现的聋儿数量在2~3万.这些聋儿中,相当多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常识,避免儿童听力受损.  相似文献   

7.
谢伦浩 《云梦学刊》2001,22(5):103-105
类语言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它伴随着有声语言而生发.类语言分为两类辅助性声音和功能性发音.在交际中,恰当地运用类语言的功能性发音技巧能收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一种多波段收音机,其波段数多达10个以上,人们常叫它为“全球收音机”。 目前,世界上用于语言声音广播的频段主要是中波、短波和超短波,有些地区还使用长波。中波主要适合国内近距离广播,因为中波主要依靠地面波(或叫“地波”,即沿地面传播的电磁波)形式传播的,地球是导体,对中波的吸收较强,故一般传播不远,约二、三百公里,要想传播得远一些,需要增设转播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权利主体的多样以及权利种类的繁多使广播电台、音频分享平台等有声读物经营者所面临的著作权侵权风险颇为复杂。制作者以商业经营为目的,制作有声读物时,可能侵犯原文字作品著作权人的复制权或改编权;传播者可能侵犯原作者的表演权、广播权或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电台播放有声读物的法定许可的范围并不能拓展至广播电台App,上传到App的行为仍具有侵权风险。  相似文献   

10.
周敏 《理论界》2006,(2):202-202,238
本文分析了语言造型艺术在艺术作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即把声音造型和人物性格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个性化声音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从而塑造立体化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是本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所谓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息(思想、消息、情感等)交流活动,借以达到共同分享信息、互相影响的目的。信息是通过声音(谈话、广播、电视、电影等)、符号(文字、手势、姿态等)和图象(电视、电影、照片等)表达出来的,根据传播的目的、对象、手段的不同,传播一般可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科技》2010,(4):45-46
共振音响 项目概述:本产品利用物理共振原理实现声音传播,可以进行360°周率传播。  相似文献   

13.
当前,凡是顺应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这一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有利于影响岛内决策、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任何政治力量和人士都应该成为对台广播争取的听众.把受众主体定位于台湾省籍同胞,把有声语言运用定位于以闽南方言为主的本土语言,这是根据对台湾广播的语境分析作出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张政法 《兰州学刊》2006,(12):192-194
本文从社会、传播、个人三个层面对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话语责任进行了探讨,并理析出了确立和承担话语责任的两个基点:立足于大众传播的性质和任务,立足于主体的认识和创造。文章认为,社会层面的责任承担,在为大众传播确定方向的同时,也为具体的有声语言创作确立了高远的目标;传播层面的话语责任是主体对大众传播作用具体化的认识;而在个体层面,话语责任则是指传播主体进行具体的语言创作、话语表达时所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5.
黎爱丽 《南方论刊》2009,(3):107-108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举止风度等。体态语言先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前,它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英国心理学家谢尔·阿盖依尔等人在1970年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语言交流对交际的影响是语言的4.3倍。  相似文献   

16.
媒体方言传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娅 《云梦学刊》2009,30(4):154-156
方言被广播、电视等媒介较广泛地传播运用.具有语言传承的文化层面的积极意义。但作为大众传播的节目形态,面临文化产业化,大众传媒必须注意方言节目在受众“接近性”、传播有效信息、以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周丽 《兰州学刊》2010,(Z1):25-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俄罗斯等8国接壤,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对新疆的周边国家进行对外传播,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在政治上可以维护新疆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在经济上可以加强贸易往来。自2004年起,新疆对外广播已在5个国家落地播出。新疆对外广播能在重大事件中进行"议程设置",形成舆论强势,较好地传播了中国自己的声音,塑造了良好的中国形象,对构建国家形象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谈音乐作品中的气氛与意境张增良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音乐又超越语言功能,所以它除了对自然界的声音进行听觉上的相似性的模拟外,它本身不具备描写性。音乐有声而无“形”,超越语言,不可能描绘出生活中的任何视觉形象;因此,从严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播文艺是以电子技术、广播技术、数字技术为传播手段,主要以声音为物质媒介,诉诸于人们听觉的艺术。技术,让广播文艺有了多角度实现声音艺术的可能;艺术,让广播文艺有了更为灵动的展示方式;而人,随着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则拥有了更加宽广、多元的欣赏空间。中国的广播文艺因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历程,从而在不同时期展示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广播文艺特色的作用与价值,并在探索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又让中国广播文艺的形式、内容、风格再一次得到磨砺和凸现。  相似文献   

20.
幽婉风致的无声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常生活中,暗语、手势等形成了一种蕴含一定信息的无声语言.它不仅弥补了有声语言的缺憾和不足,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时对产生了有声语言难以企及的作用和效果.它主要诉诸人们的视觉,可分为三类:一、无声的态势语.二、无声的实物语(含三小类:1.标志语;2隐喻语;3道具语).三、无声的物候语.无声语言虽然缺乏语音这一物质外壳,却同样具有丰富的语义.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相对有声语言而言的,又有别于数码电波、文字符号而独具一定意义的信息载体.它突进了有声语言的功能禁区,因而呈现独特的魅力,在丰富多采的生活中显得含蓄灵动,幽婉别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