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将殷墟甲骨文、晚商铜器铭文中的"(族)"与殷墟出土的两座"(族)"铭铜器进行综合研究,可知"(族)"在商代是一个较重要的族氏,生活于武丁至帝辛时期.该族氏的族长或重要人物,世代出任武职,在殷王朝的对外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是武丁时期一位重要的军事大将 ,他曾是商王朝的一位异姓诸侯 ,被武丁用武力征服后 ,臣服于商王朝。他活动在商王室事务中。武丁对他恩威并重 ,这主要是武丁为了加强商王朝西部地区的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3.
妇媟贞娩考     
在宾组一类卜辞中,今见有"帚(妇)枼","帚媟"之称40余例."媟"为族名之"枼"(葉字初文)的女化字.枼(葉)族之女妇媟为商王武丁所宠幸的王妇之一,曾有三次关于她生育的占卜纪录.其中使用龟甲进行的占卜纪录,多见于1936年出土的YH127坑卜辞.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利用卜骨所进行的占卜,其内容盖可与YH127坑所见妇媟分娩卜辞相系联.根据对这些著录材料的爬梳整理,本文推断妇媟分娩的时间大致是武丁在位中期的某年二月、某年四月和某年七月.其中在四月分娩的这一次,正值洹水秋汛之时.该类卜辞中还见有武丁祈告母媟的记录,故可推知商王武丁的父辈亦可能娶配有葉族之女.甲骨文中所见到的妇媟,应是迄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葉族人.  相似文献   

4.
詹鄞鑫 《文史哲》2004,(5):22-26
在商史领域,商王继统法一直局限在"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哪种为主的问题上。其实,"子继"和"弟及"都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继统原则。父系氏族的血缘构成,决定了氏族家长后继者对前任者而言,不是子就是弟,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真正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凭什么来决定继承人的确立。在氏族社会中,继承人的确立原则只能有两种可能性,要么论血缘的亲疏远近,要么论能力德行的大小贤不肖。如果按血缘原则来探求继统法则,不论作何种假设,都无法合理地解释商王传位的事实。但如果假设商王继承人是由选举决定的,则所有的疑问都可以迎刃而解。令后世不可思议的王权罢免现象,也反映了商王继统法的选举制性质。商代继统法是原始公社选举制发展到周代嫡庶制的过渡阶段,前期承前,后期启后。在文明程度较高的商代,选举制度必然伴随着王位的争夺,引发动乱。商王室的继统法不得不改造为王储制度,由此开启了周代嫡庶制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沚(戈)在武丁时期最突出的活动表现在军事方面.他随武丁征伐了(工口)方、土方、巴方等方国.在战场上,他率领商王朝军队的左翼,承担开路先锋的重任.他对商代后期的西土边境的安全作出了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殷墟花东H3卜辞排谱看商代弹侯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09,30(1):15-29
H3卜辞主人"子"以向武丁献玉为始终,期间有弹射、祭祀、燕飨、弹侯事类的占卜.把"子"从事的这些事类与文献、金文结合研究,可以看出,弹射、燕飨、弹侯与西周春秋时期的择士之射、"乡饮酒礼"、大射的过程基本相同.H3卜辞"弹、祭祀、燕飨、弹侯"事类,反映了其主人"子"在武丁统领下"弹侯"活动一个完整周期.以地下考古实物印证的西周、春秋时期举行的带有养老、议会性质的乡饮酒礼、大射礼于一体的礼制,其实早在商王武丁时期,已经成为比较完备的政治制度.这对中华民族文明的探源,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殷墟花东H3坑的561版(经过缀合出版时数)有字龟甲中,祖甲在37版、祖乙在63版、妣庚在119版中受祭,他们是H3卜辞主人"子"最敬重的三位先祖、妣,自H3卜辞发表以来,有关祖甲、祖乙、妣庚的身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祖甲、祖乙为羌甲、祖乙(中丁之子);二、祖甲、祖乙为武丁之父——阳甲、小乙。祖甲、祖乙和妣庚的身份的确定,对于探讨H3卜辞较确切的时代、H3卜辞主人"子"的身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彡祭对象、祭祀的顺祀与逆祀等方面的讨论,坐实了祖甲、祖乙、妣庚为武丁之父——阳甲、小乙和小乙配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商代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田野考古发掘成果的陆续公布,武丁时期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灿烂繁荣等皆被证实。"武丁中兴"绝非偶然,与武丁父辈的经营及其对武丁的培养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武丁的个人经略。  相似文献   

9.
曾晨宇 《西域研究》2024,(2):18-32+170
由于文献的失载与所见钱币学证据的不足,巴克特里亚王国中晚期的王位继承关系一直缺乏直接证据。有关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欧克拉提德斯二世、赫里奥克利斯一世和柏拉图之间的关系更是众说纷纭。依据新发现的共治纪念币、覆打钱币与窖藏信息等最新的钱币学证据,本文认为三人像纪念币上的赫里奥克利斯可能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之子,曾担任王国的摄政。赫里奥克利斯一世即是三人像上的赫里奥克利斯,他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继任者。欧克拉提德斯二世则是赫里奥克利斯一世晚年册立的共治君主及继承人。原先被认为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继承人之一的柏拉图则是“自承大统者”泰奥菲鲁斯的继承者,他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应无直接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晖 《殷都学刊》2007,2(2):1-6
《合集》137正片中记载了武丁时期在郸城、■子、鬼(方)等地区与方国流行的传染性病疫情况,另外《合集》13887与《合集》17446片也有与流行性病疫有关的记载,说明其时商王是很关注流疫沴气的情况。这是我国最早所见的武丁时期有关病毒性传染流疫的记录。此片中"■"之"■"应读为"逢",并从字形、音义和用法对反映流疫的专用字"■(沴)"字作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1.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课”教育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教育重任 ,“知”“行”统一是“两课”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学的突出特点。“行”重于“知” ,“身教”胜于“言传”在“两课”教育中尤为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14.
在1906到1945年日本政府向我国东北地区实施“满洲移民”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我国东北的目的,推行“大陆新娘”政策.大量日本农村青年女子在经过拓殖讲习会、拓殖训练所与开拓女塾等组织的培训后,被送往我国东北地区.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她们扮演了加害者与被害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作品以抒情诗为主流,开拓性地运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雎》是《诗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汉文化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因此,翻译工作者都不遗余力地将它译介国外。许渊冲先生、韦利先生是《诗经》翻译的佼佼者,分析研究他们的译诗策略,对于总结汉语古典文学西译的经验,构建现代翻译理论,自然有着不可忽略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新闻宣传、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核心同样是以人为本.离开了以人为本,新闻宣传、新闻传播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基于此,我们一切新闻宣传、新闻传播活动都应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作用于人.而深入理解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的含义,是在新闻传播中践行以人为本根本要求的基础.从社会政治和新闻传播两个层面来看,新闻传播以人为本的"人"既是指"人民",又是指受者与传者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8.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深刻剖析了存在于文学史写作中的种种弊端,如从后往前读的阐释模式、整一性预设框架决定材料的取舍方式、认为文本是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服从于既有的文学常识和观念的惰性迷失等。针对以上问题,他在文学史理论和写作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与创新:坚持历史主义的文学史观、在文学史写作中重视文学中介和文学话语体系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尚烨 《阴山学刊》2005,18(5):73-77
《圣经》中的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有关“罪”与“爱”的阐述既体现了宗教的神圣性,又对现实人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从人性本恶出发,基督教认为人具有有限性,故需时时反省、忏悔。而耶稣被钉十字架,则表达了上帝时人的无尽之爱,俗人需以上帝为榜样,以博爱之心宽恕他人之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