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忽而"是由副词"忽"和连词"而"跨层词汇化而形成的。除了句法、语义、韵律等因素外,"而"的附缀化在词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忽而"的叠用"忽而…,忽而…"构式的形成与词汇系统对"忽、忽然、忽而"等"忽"族词调整、分工有关,构式化过程中也伴随着主观化。对"忽而"的词汇化和叠用格式构式化演变的研究,有利于对现代汉语中"忽"族词之间异同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小引《老残游记》初集第九回有七绝六首,意思连贯。这不是一般的诗人之诗,而是一组悟道诗。其文辞多属佛、道成语掌故,而书中却借申子平的眼光、口吻忽而视之‘唯仙非佛,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龙汞虎。”忽而又发生了疑问:“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吧?”继而又借均姑之口说是“不拘三教,随便吟咏的。”至于这组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却留给读者去思量了。然而在一般的评论中,对这组诗通常是回避的。这组诗一向被认为闪烁神秘,难以理解。陈翔得、戴鸿森校注本即称之为“含义闪烁、隐晦,…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之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创作完全抛弃了传统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即人 物、场景、故事、时间和地点,并且对小说文体进行了反传统的革新。他的短篇小说既无一般意义上的开头和结尾, 也无铺陈和高潮,有的只是零乱而有趣的生活片断,因为他坚持认为片断是创作的唯一形式。《看见父亲在哭泣》 就是一个由33个片段组成的典型的后现代小说。故事描写了一个忽而车祸死亡、忽而伤心哭泣、忽而在教室中学 习、忽而又像顽童似淘气的父亲,中间夹杂着叙述者一些莫明其妙的议论、一些荒唐的场面和痴狂的幻想、各式各 样的梦境以及一些荒诞的、不协调的、自相矛盾的情节。同时,通过这一系列荒诞的场景,作者向我们揭示了掩藏 在伪装之下的俄狄浦斯情节在现代社会的深刻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他的小说并不是一幅凭空虚构的后现代派 的拼贴画,而是一部反映社会现状的文学作品,因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对社会主义的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农民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家庭承包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市场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上述过程中,从总体上讲,党的政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在探索中也出现过结果与理想不符合的现象.在总结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基础上,就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中如何正确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出了五点想法--阶级性、广泛性、利益的可持续提高性、动态性和探索性.  相似文献   

5.
林浩谕 《源流》2023,(5):20-21
<正>廉江这片红色的土地,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志士,如关泽恩、黄平民……他们寻找革命的足迹,决心要把苦难的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他们就像一把革命的大刀,砍断人民身上黑暗的枷锁;又如一把解放的钥匙,打开了人民水深火热的牢笼。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因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养老的土地而成为失地农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无群体"--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建设所需的土地,又能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确保社会稳定,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牛郎织女》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反映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反映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歌颂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劳动和自由的热爱.这一鲜明的主题,是通过两个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的悲欢离合、斗争考验而展示的.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恳的农村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热爱劳动,辛勤工作,但是却饱受兄嫂的虐待,得不到一点人的待遇.牛郎的这种生活命运是旧社会农村中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普遍遭遇;他热爱老牛,百般照顾,吃睡都和老牛在一起,这又反映劳动人民对牲畜的深厚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同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在1949年之后的30年中,京剧《四郎探母》的命运是颇具传奇性的,生和死瞬间变换,飘忽不定……掌控着全国各京剧院团存在和殒灭的文化领导部门,以及那些有着绝对话语权的为数不多的京剧评论家、京剧史研究家们也对之阴晴不定,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忽而阳光灿烂,忽而风雨雷电.在上千出京剧传统剧目中,如《四郎探母》般命运多舛者恐怕不多.那么,为何会如此呢?  相似文献   

9.
《易·讼·九二》爻辞的原文是:“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虽仅十四个字,用语又不甚简古,但研究《易经》的学者对它的理解却存在着颇多分歧。仅从断句看,其不同,竟达六、七种之多。句读之不同,反映对爻辞内容认识上的差异。就是断句相同的,学者间在词义的训释上也不尽一样。甚至同是一人,也有忽而作此解,忽而又作彼解的。李镜池先生对此爻曾数易其说,就是一例。可见,如何正确理解这条爻辞,其中确有可商榷之处。“众说皆通”是不对的。或是其中某一种说法符合爻辞原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封号     
钱国宏 《山西老年》2013,(10):52-52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时下,在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经常有将孔子的封号乱称一气的现象,一朝之内,忽而"宣父",忽而"太师",忽而"文宣王",其"飞越"之快,令人如入雾里,不知所云;其"穿越"之甚,令人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因此,土地征收者与被征收者之间存在地位的不平等性.也正是基于此,各国法律往往将土地补偿作为进行土地征收的一个前置程序.由此可见,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对于土地征收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中国当下发生的土地维权案件来看,被征收者对于土地征收本身持反对意见的较少,甚至有的盼望拆迁.他们不满的主要是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政府主要是基于公共利益原则而给予被征收者较低的补偿的.公共利益原则能不能够构成政府较低补偿的理由呢?假如不能,政府又应当基于什么标准来给予失地农民补偿呢?在土地补偿过程中,我们又应当如何看待土地溢价呢?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文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阵雨 《北京纪事》2015,(1):80-82
午后的太阳于雾霾之中穿行,一点不耀眼,圆轮廓清,色泽浅白。我于崇文门下车自东而西行在东交民巷的路上,一路东张西望,目光漂流,而心却伴着历史的节拍,忽而沉重,忽而豪情。搁谁也一样,东交民巷,北京城最狭长的小街,近800年的历史,近代史斑斑点点洒落着太多太多的屈辱,镌刻着太多太多的悲情,也记录着中国人民抗击西方列强的英勇无畏和解放军战士建国日通过时足下留下的铿锵与豪迈。现而今,东交民巷早已听不到满大街的洋腔洋调,转瞬而来的是盛世的静谧与和谐。但尘封在这里的一段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和黎民百姓的屈辱故事却如晨钟暮鼓,时时敲击着每一名中国人的耳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划拨土地,由于历史原因,划拨土地中既有被用于公益目的的,也有营利性的.本文将划拨土地与划拨土地使用权二者严格区分开来,坚持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公益性和不可流转性.将划拨土地分为存量划拨土地和增量划拨土地,其中的存量划拨土地又区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存量划拨土地中的公益性用地和增量划拨土地作为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载体,不可流转,而存量划拨土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则逐步纳入出让土地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14.
1.孟子十分重视国中之民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人民是一国之根本,是最宝贵的因素。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尽心下》)。孟子把“人民”同“土地”、“政事”一样看成是“三宝”之一。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必定要灭亡。孟子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孟子对人民的苦难生括,寄予无限的同情。在孟子的论著中,为了想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着重地论阐述了发展农业、渔业、林业等问题。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梁惠王上》)又说: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约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初期或中期,晚期则有了初步发展.农耕,静态分析而言,就是人们以工具为中介而与土地的结合.由于工具发展的智力极限及其简单易获得性,致使漫长的中国农业史构成了一部人们不断注重土地、争夺土地的历史,而对工具的心理偏向,又成为碍滞工业文明产生的主体根源.  相似文献   

16.
精彩文段     
精彩的开头自然入题:今天路过菜地,我发现一只可爱的蝴蝶正在花间穿梭嬉戏。只见它穿着一件五彩斑斓的衣裳,扑扇着美丽的翅膀,忽而高,忽而低,忽而左,忽而右,忽而近,忽而远,似乎在挑逗我说:“瞧,我多美!我翩翩起舞时,你捉得到我吗?”它不停地摆动着优美的身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迷人!看着看着,好胜心切的我下决心捉住它!我猫着腰,蹑手蹑脚地紧跟其后,一眼不眨地盯着蝴蝶,自言自语地说:“哼,你这个小鬼,马上就要变成我的‘俘虏’啦!”离这只蝴蝶近了,近了,更近了!我一下子扑在它身上,双手迅速一合,“哈哈——捉住啦!捉住啦!”我高兴地跳…  相似文献   

17.
孟加拉国人民联盟政治地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联盟(The Awami League))在孟加拉国的建立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孟加拉独立后肩负起了建设国家的重担.在特定的形势下,人民联盟的领导由民主政治转向选举独裁,为孟加拉的军事独裁铺平了道路.但在军事独裁统治时期,人民联盟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为结束军事独裁统治而奋斗,作为执政党阻止了军事统治的复发.人民联盟在执政期满后,和平地把权力移交给了中立的看守政府为孟加拉国民主政治现代化作出了榜样.2007年,谢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领导的人民联盟将又一次接受孟加拉国民主政治的考验,争取通过人民的选举再次成为孟加拉国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卫国家的独立等方面,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四人帮”,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需要,忽而给林则徐戴上了法家的桂冠”,忽而又胡说什么“赞扬林则徐,就是歌颂地主阶级”。他们肆意歪曲历史竭力贬低历史人物,在史学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为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本文将对林则徐在历史上的功过作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元代的农业经济充满了互相矛盾的各种现象。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然而在边疆地区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县一个矛盾现象;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中原地区早已存在地主阶级大土地所有制,但自中唐以来日渐衰亡的官田又死灰复燃,而发展了国家土地所有制,这又是一个矛盾现象;从生产力的主体——农业劳动者的角度看,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在某些方面确有改进和提高,但是作为工具和技术主体的广大人民,对封建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却在增强之中,这是第三个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20.
胡琴催,锣鼓赞,且看折子戏两段,忽而民营求道忽而陶潜庄生,手眼身法,名角儿亮范儿,起承转合,只说是,于派花旦胜过了成派老生,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