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倩 《现代交际》2013,(12):68-68,67
水彩画是19世纪60年代从英国传入中国的画种,广义上的“舶来品”,20世纪80年代至今,水彩画这种西洋画种在中国艺术绘画范围内发展的速度相当迅猛,各大美术院校纷纷成立水彩专业,并且水彩技法也不断渗透到各类设计专业的应用以及教学中。笔者本科系从事专业水彩的研究与学习,硕士跨专业学习景观设计研究,在读硕期间,结合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总结出在景观方案本的制作过程中,如何恰当运用水彩的专业技法。  相似文献   

2.
水彩画的特性是——透明、清晰、自然。合理的解决"水"与"色"的关系,是水彩画独特韵性及清晰性的表现。水彩画的灵魂是"水","水"的韵味是无限的,因此对"水"的研究也是必要的。水彩画所能表现的不仅有透彻、清新的水色,还有画面上的薄、透、清、纯、灵的艺术感受。在水彩画中,水彩的肌理是"水"与"色"相融合后的杰作。艺术家只有深入了解自然的肌理,不断探索、挖掘,将自然的肌理与艺术的表现语言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创造出韵味独特的水彩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美术界,哈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的《怎样画人像》《怎样画铅笔画》是很多人的西画启蒙,正如很多人的国画启蒙是《芥子园画谱》.日前,"再读哈定——《哈定绘画技法讲稿》手稿展"在上海揭幕,展出56件素描、水彩手稿,其中大部分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另有22件水彩画精品,主要是哈定上世纪80年代应出版社之邀编撰《水彩画技法初步》而悉心绘制的,以水彩范画的形式一并展出.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告诉记者,艺术家的画作手稿由于不是作品、或者最终的成稿,通常不会轻易示人.然而它们携带着超越作品本身的很多珍贵信息,不光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铜版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尤其不同的绘画形式特点和表达方式,并且不同时期里的画家也在这个时期做了很大的努力和探索,使其在技法上日益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水彩画教学对于培养美术素养的具体促进因素,针对各因素项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得出了目前高校教学现状中开设水彩画教学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水彩画教学开展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综合素质。为对教学现状有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学生对水彩课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将运用传统教学法和水彩画教学法后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的绘画水平及水彩画开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水彩画教学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绘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潘金锋 《职业》2014,(30):168-170
本文介绍了笔者对水彩画材料和技法的认识,并论述了如何将传统技法与新材料有效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医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模糊性、历史性、人文性、医哲交融的语言特色,很难与西医语言对等翻译。考虑到西方读者的接受度,东西方译者在术语翻译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翻译倾向。不同受众的接受度差异巨大,基于受众分析理论中的社会关系论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群体,印证东西方译者两种翻译倾向存在的合理性。术语标准化,就要不断减少不同倾向带来的差异性,最终向标准靠拢。  相似文献   

8.
小学水彩教育对学生审美的感受能力、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革新传统教学方式的目标和新的教改思路的指引下,可以结合水彩画的主要特点发挥素质教育的基础理念做好教学研究,以提高小学水彩课程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当代”语境下的中国水彩画,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变化超过任何一个时代,新秀辈出、风格各异,作品的质量和内涵得到极大的提高与拓展。随着“百年中国水彩画展的落幕”,中国水彩画从舶来、消化到融创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这整整一个世纪中经历了清末、民初、建国、文革、改革五大阶段,几经周折再度振兴。从频频开幕的各大展览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当代水彩画已经向当代性转变。面对当代的艺术形式、艺术观念、出现的各异的艺术现象,我们一定要带着批判和质疑的态度去学习和借鉴,再去创新,这是责任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风俗的阿拉伯民族,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交流,其人民的传统习俗也随着演变,他们的审美观、穿戴、居住既蕴涵着传统色彩,又带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1.
刘芳 《现代交际》2011,(5):97-97
本文通过对中国水彩艺术本土化进程的概括描述,阐述了水彩艺术本土化的意义,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水彩艺术的中国本土化的探索也会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之所以会产生差异,并不是因为审美者的眼光、视角不同,而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不同,对整个世界、社会的观点不同,其精神文明也不同,因此在这种不同的文化精神中所产生的音乐美学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围绕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进行比较,具体阐述其在审美理想、审美方式以及审美过程中的具体不同,旨在更有利的帮助我们全面、客观的认识中西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一种语言。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时间语言。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时间观,但是这些时间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全球化和世界局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了解这些差异和变化能帮助我们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教学方式、材料技法的尝试探讨以及艺术语言与风格的追求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水彩头像写生在高校色彩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西欧是东西方文明的主要代表区域,探讨和比较这两个地区的婚姻行为同人口发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着重就中世纪至工业革命前这一对西欧和中国近代和现代发展有直接关连的历史时期的婚姻行为进行了分析,集中考察了西欧与中国初婚年龄的确立及其特征、婚配形式以及再婚、不婚行为在两个地区的不同表现,最后对西欧与中国婚姻行为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起伏伏,从先秦产生以来其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期,它的存在有不同的姿态。魏晋时期的儒家较之于两汉时期便有很大的差别,这一时期以文士为代表的阶层,从他们所呈现的生活状态便可一窥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变化。然而这种地位的变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是儒家获得新生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7.
赵江涌 《现代妇女》2014,(2):102-102
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认识到进行东西方文化差异教育的重要性。文化差异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园林水彩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职业时空》2010,6(6):106-108
立足于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从教学目标与方向、改变水彩"工具"地位两方面再定位园林水彩表现技法课程,同时提出课程教学中应重视"表现"与"设计"的衔接,把握"教"与"学"的角色尺度,打破"基础"与"专业"的课程界限,从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式五个层面探讨了课程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元明清时期青花瓷艺术具备鲜明的时代精神。当代景德镇青花瓷也需要弘扬时代精神,这是由社会进步要求、民众审美需求和自身发展要求决定的。当代景德镇青花瓷艺术需要通过观念更新和技法创新的途径来达到弘扬时代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素描表现技法可以追溯到相对久远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在透视学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学院派素描,现代艺术的发展让素描的表现形式形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素描讲究以发挥个性与体现创造性为主,不断以开放的传统吸收优秀遗产,同时进行着形式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