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正科 《现代妇女》2014,(4):303-304
儒家文明以"仁"是人的人性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涵是爱人,"仁者,爱人"。"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仁"作为礼的内在精神,使礼具有爱人的人道主义的意蕴,使礼的各种关系能保持一种理想的、宽容的、关怀的、和谐的张力,同时仁也在道德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上,具有核心地位。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伞伞 《现代妇女》2014,(9):301-302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仁爱"思想是其思想核心所在,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今天研究孔子的"仁爱"思想,继承其文化精髓,并使其创造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祺祺 《现代妇女》2014,(6):119-119
通过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的《无讼》篇中描述,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的就是对诉讼的厌弃,这也是中国传统法律价值取向之一的息讼、无讼的追求。为什么中国会有着如此浓厚的息讼、止讼精神呢?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文化人"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各大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环境复杂多变,高校落实"以文化人"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新时代高校的"以文化人"思想是有古可寻的,"以文化人"的基本内涵包括化人之"文"及化人之"化"两个方面,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代延续了儒家"无讼"的传统道德观念([1]),"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认为仁人不尚争,言利的诉讼有悖于仁人的价值观。后世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反对"皆挟自为心"和念旧怨。官方的态度也是明显倾向于"贱讼""抑讼"的。以《劝民息讼告示》为切入点,从儒吏们多采用"教谕式调解"、官府推动圣谕宣讲、鼓励族中严加教训以及弹压讼师好讼四个方面浅析了清代官员息讼方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也在随着实践的进步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继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的实践探索与理论阐述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实现总体小康、进入21世纪以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以其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在构建和谐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就从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实践缘由、理论形成、思想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的论证中,"基本善"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本善"是人们在原初状态的无知之幕下作出合理选择的心理动机,同时也是区别最不利者的重要指标。正义二原则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标在于推动世界范围内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命题。五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推进,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智慧的生动体现。但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有其底蕴基础,通过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根源,不难发现,它与《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全球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此,在从《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内涵入手,厘清其与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国际形势愈发严峻的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为此,要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服务,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文化自信"为核心价值取向,在发挥文化建设作用的同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才。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本位是现实的人,价值目标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价值原则是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和合理构建高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用以指导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思想。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过程,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分析来揭示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内涵。因为,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和过去一个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崔铭 《公关世界》2022,(2):121-122
红色文化是我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瑰丽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红色文化依然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和传承价值.红色文化承载的教育内涵和价值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因子,向往和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深入研究"和合"思想,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因此,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公益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倡导当代大学生的公益精神,是符合时代发展与人文精神培育的迫切需求的,是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核心与价值体现,大学精神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化表现形式。因此,校园文化在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方面增强了对公益价值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教育公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6.
音乐艺术它自身是一种"音"与"心"的动态对印系统,它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实践活动、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人有着稳定、深刻的社会内涵,有着丰富的情感,音乐艺术丰富了人的情感体验.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对音乐作品价值的实现浅析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唯物史观理论构建的基础之作,该篇中对于"现实的人"的思想内涵进行了丰富的论述。"现实的个人"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概念不仅对我们正确把握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有着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我们立足当代中国实践,正确看待现实中的个人生存、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的理论生成,并结合现实,分析"现实的人"思想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校园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创新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丰富的文化建设理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动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定位创新、内涵孕育创新和机制建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徐雷  陆晓花 《职业时空》2008,4(1):14-15
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人自身身心关系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其中,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环节和根本前提。大学生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身心是否和谐,对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仁"思想是儒家思想所构建的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原则性理念,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仁"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核,对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具有指导意义。"仁"思想在现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深厚的体现,检视"仁"思想的精神内核,对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