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翟乐 《现代妇女》2014,(3):I0034-I0034
康德以其"理性超越论"为其伦理学奠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而罗尔斯顿则是以其自然"内在价值论"实现了环境伦理学的生态转向,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内容和优越性的论述来加深对其内容的认识,引起人们对二者中道思想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司蕊  刘海霞 《现代交际》2023,(11):17-24+121
“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经济思想,体现了对现有生态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双重超越。其对于生态理论的超越在于化解了“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对经济理论的超越在于发展了传统生产力理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理性和经济理性的辩证统一。“两山论”对生态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双重超越的意义在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和生态与经济的相互转化、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了陈先红副教授的《公共关系生态论》,而且在广州中山大学,我有幸听了陈老师就同一命题的演讲。《公共关系生态论》无论是作为一篇论文,还是一本专著,都是一项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一本原创性的公共关系理论专著的问世,相信每一位中国公关学者及从业人员都会为之鼓掌,因为这确是珍稀事件。《公共关系生态论》在综合分析、研究国际、国内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学为元理论,以多学科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生态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其与教育学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基于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针对问题,从生态视角进行教学改革。构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可以丰富和拓展教学论学科的内容,拓宽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视角,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并推动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根据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通过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视阈,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要解决当代的生态危机就应该实现制度和生态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科学地看待和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与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起构成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刑法平等是单纯的司法平等,亦或是立法平等与司法平等的统一,争议颇大。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针对我国现行刑法中在实质平等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对刑法平等原则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教育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研究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变化,尝试通过深化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协调大学英语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解决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生态失衡问题,使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关系,实现二者的共生和协同发展,构建"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王良桢  宋言奇 《城市》2015,(2):59-61
城乡环保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需要对理论问题以及实践问题加以把握.基于此目的,笔者试对城乡环保一体化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一些实践层面的问题加以探索. 一、理论探讨 从城乡环保发展历程看,能够提炼出两个理论:一是从“城乡生态分离”到“城乡生态对立”再到“城乡生态一体”是社会发展趋势;二是从“城市缺陷论”到“区域规划论”是城乡环保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从“城乡生态分离”到“城乡生态对立”再到“城乡生态一体”是社会发展趋势 1.“城乡生态分离”.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超越了生态学范围,生态运动成为集环保、和平、女权为一体的全球性政治运动。生态运动所提倡的基层性民主、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生产是为社会需要而不仅是为了市场利润、结果的平等、社会与环境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等主张,给一些左冀学者重要启发。他们批判地吸收了环境主义、生态主义、生态伦理、后现代主义等生态理论,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引导生态运动,为社会主义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代表人物之一,他对生态伦理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做出了详细而深入的论述,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先驱.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尔库塞生态危机的论述,以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佩珀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其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其理论精髓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有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旨在探讨当前人与自然紧张关系以及生态危机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克服这种紧张关系的解救方案.正确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但有利于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而且对探讨和谐社会构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所谓生态建筑学或称建筑生态学,是建立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或者换过来说,是探索地球上生命活动功能均衡发展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态危机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它以独立的理论流派出现。而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的一本书——《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体现正义的社会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曾锐 《现代妇女》2013,(10):169-170
差别原则反映了罗尔斯在社会和经济分配领域的主张,他力图以形式的不平等达到实际的平等.在罗尔斯看来,所有的财富和收入都应该平等地分配,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据此,他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有在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才是正义的.本文从差别原则的推导过程入手,在分析差别原则实践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差别原则的内在价值,并对差别原则的现实意义进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保障我国宪法确立得以一致运行的基本法,刑法原则必须要与宪法原则保持一致。“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使用法律上任何人犯罪,罪刑一律平等原则”,其法源基础都是我国《宪法》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原则的具体体现。但是虽说有明律规定,但是对实质性是否平等学界也是存在较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都聚焦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只是立法层面的平等,还是与司法统一的平等。针对目前依然存在的“同行不同性、罪刑不均衡、同罪不同罚”等违背刑法平等原则的情况,本文旨在围绕刑法基本平等原则,对其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其适用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显学.它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语境下诞生的,是对整个人类的男权主义和中心主义的双重解读.生态女性主义凭借其自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基础上,重点对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的创新做了阐述,并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出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显学.它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语境下诞生的,是对整个人类的男权主义和中心主义的双重解读.生态女性主义凭借其自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基础上,重点对国内生态女性主义的创新做了阐述,并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出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反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常常作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的视角,认为马克思思想中忽视了自然维度,对生态问题"视而不见"。针对这一观点,福斯特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关怀,他从生态角度重构了马克思生态理论体系。本文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观和劳动价值论三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理论中的生态思想,并以福斯特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契机,促进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20.
社会流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健康不平等现象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即社会因果论和健康选择论。以往研究主要通过追踪数据来检验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研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民众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及其产生机制,并从侧面比较了这两种理论的解释力。本研究强调健康不平等是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再生产,而社会流动是降低社会阶层地位不平等的重要途径。因而,本研究假设,是否发生社会流动对于改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上向(下向)流动能够促进(降低)人们的健康水平,并且有助于降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健康梯度。分析发现,社会流动(方向和距离)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但只有长距离的社会流动才对人们的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在当前中国背景下,社会因果论的解释力强于健康选择论。社会流动在健康不平等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混合作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